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同学小牛(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同学小牛(散文)


作者:云中孤雁 白丁,8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141发表时间:2019-11-26 10:44:51

小牛是我在乡下上学时的一个同学,本名叫王小牛,家住在邻村的蔡庄村。
   蔡庄村二百多户人,以蔡姓、张姓较多,王姓在这个村里只有三户。小牛的哥哥叫王大牛,村上的人都叫他大牛。
   大牛为人忠厚老实,平日里又喜欢帮村上的人干活。村里的人家有什么事,只要招呼一声,他都会去帮忙,从不推拖。
   ​小牛比大牛脑筋活泛,但凡事都讲求实效,没有好处的事,他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大牛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从事屠宰卖肉的行业。先是从村上的养猪户那里卖猪屠宰,收购活猪的价格绝对比市屠宰厂、收购站的价格高,乡亲们都愿意把养大的猪卖给他们。后来村上养猪的人渐渐少了,大牛就和父亲到屠宰厂批来宰好的猪肉买。几年下来,父子俩用赚的钱,盖起了一院砖房,还给大牛娶了一个漂亮能干的媳妇。
   小牛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整日在村上游手好闲​,又不想吃苦,更瞧不上父亲和哥哥买肉的行业,说是当屠夫买肉的行业又脏又累,熬人不说又赚不了多少钱。他整天琢磨的是出力少赚钱多的好事,可对于一个没有技能的农村孩子来说,这样的好事本来就少。他的父亲老王打心眼里就瞧不上小牛,说他是好吃懒做,异想天开,不听老人言,迟早会吃大亏的。
   但小牛仍是我行我素,即不听父亲的劝告,也不跟大牛和父亲去做买肉的生意。​整天和他来往的都是一帮同样闲着的年青年,老王也懒的去管他。那些年,流行港台音乐,小牛交往了城里一些穿着喇叭裤,留着长发,戴着蛤蟆镜,提着录音机的男女青年,他们常到村上找小牛玩。他们来时就聚在村子柳树林的空地上,把录音机音量开的很大,放着邓丽君的歌曲,他们跟着音率扭着屁股,摇摇摆摆的跳着叫迪斯科的舞,村里的人都看的很稀奇,视他们为异类。
   一天,小牛瞒着父亲向哥哥大牛借了500元钱,说是当做本钱跟人去做生意,憨厚的大牛就借钱给他,这次的小牛是跟几个长发青年去了广州。
   一个月后的一天,小牛从广州回来了。回到村上的小牛,上身穿着花格子衬衫,下身穿着青石色的嗽叭牛仔裤,搐着一头带卷的波浪长发,戴着一幅完全遮盖着眼晴的黑色的蛤蟆镜,骑着一辆红色的雅马哈踏板摩托车,俨然一幅港商的打扮。
   小牛到家后,就骑上摩托车来到村委会前去显摆。
   这是深秋的一个下午,碧蓝的天空飘着几缕淡淡的白云,田野里没有一丝风,村口大枊树下垂的枝条叶子一动不动,太阳无拘无束的映照着大地,远处的田野里收获后的玉米杆还没完全返黄,象青纱帐一样屹立着,几块白菜地里长着的大白菜还是碧绿的一片。在这个季节里,唯有这几天是勤劳的庄稼人难得的秋闲,过了这几天,霜降后天气一天天转凉,地里长着的大白菜、萝卜等秋季作物也要等着收获,村民们又要开始忙碌了。
   趁着这几天空闲,村民们便三三两两聚集在村委会附近。
   在乡下,村委会前就是村民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村里的信息发布平台,闲着的村民有事没事总爱往这里跑。
   大牛买肉的摊子,就在离村委会不远的地方。大牛在肉架前忙碌着,其父亲则在旁边抽着旱烟与几个年龄相近的老者聊着天,晒着太阳,任午后的太阳把他们晒的暖烘烘的,象冬天坐在火炉旁一样舒服。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是村上的一些年青人,他们在说笑着,像是在谈论着什么开心的事情,不远处聚着的是一些平日里喜欢凑热闹的姑娘和小媳妇们,她们说着一些家长里短的事,偶而用羞涩的目光悄悄的向年青人这边望上几眼,孩子们则在路旁的空地上玩着开心的游戏。
   小牛骑着摩托车到来时,正是村委会前人多的时候。小牛时髦的装扮倾刻间就在村子里引起了轰动,成为村民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小牛的到来,就象在平静的湖水里扔进了一颗石头,倾刻间击碎了湖水本来的平静。一些人在不远处看着小牛窃窃私语,评头论足,小牛对这些根本不管不顾,骑着摩托车到了年青人聚集的地方。
   村里的年青人羡慕的看着小牛一身洋气的打扮和这辆新奇的雅马哈摩托车,纷纷和他打着招呼。小牛见人们注视着自己更是趾高气扬,从牛仔裤兜中掏出几包万宝路香烟散发起来。
   村上的年青人看着象暴发户一样的小牛,都很羡慕,纷纷打听小牛的情况。小牛也毫不保留的对他们说,自己是跟了城上的几个朋友到广州学做生意,先是跟着广州老板倒腾牛仔裤,后来又跟着广州老板做录音、录像机等电器产品的生意。这生意能赚大钱,这次来就是想筹集一些资金,批发这些商品到本地销售,这个生意肯定能赚大钱。你们想想在我们这个小县城,城乡人口近百万,三洋、松下收录机一台卖800多元,不找关系还买不到,在广州一台这样的收录机的批发价既不到200元,还有录像机等这些商品,都是我们这里的紧俏商品,等我批发过来,给你们销售,保管你们都能赚大钱。
   听了小牛的一番话,村上这些闲着的年青人都热血沸腾,仿佛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当场就有村头狗剩和邻居家的二蛋报名跟着小牛学做生意。小牛也想着让他们跟着自已赚点钱,就说:"现在市场刚开放,我到广州搞批发,你们可以在城里的市场搞销售,这样我们就能做起来",听了小牛的话,伙伴们情绪高涨,都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不远处买肉的大牛,也被小牛和年青人热闹的情景吸引着,想去听弟弟小牛在说些什么,但他父亲却不让他过去,就对手拿切肉刀在肉架前心不在焉的大牛说:"你安心卖肉,踏踏实实做好你的生意,不要听你弟弟的胡吹冒料”,大牛看到父亲生气的样子,就再不说话了。
   下午到家后,小牛到父母的房间拿出了给父亲卖的几条青岛前门烟和给母亲买的一些衣物,父亲老王看了一眼这些东西,抽了一口旱烟,对小牛说:"我不稀罕这些东西,我只希望你在外不要胡作非为不惹祸召灾就比什么都好”,小牛只是听着并不吭声。小牛的母亲在旁边听到这话,对老王说:"孩子刚到家,你就没个好脸好话的,自已的孩子自已还不知道,他只是顽皮一点,可从来不是惹祸的主”,老王听了也不吭声了,心里想着,老伴说的对,尽管自已对小牛看不惯,可从内心里佩服小牛,这孩子心眼活泛,将来肯定比大牛有出息。但从表面上老王对小牛仍是一幅不屑一顾的样子。
   晚饭后,小牛到哥哥大牛的家里。这是一院新盖的砖房,象这样的砖房在村子里不多见。
   小牛进来的时候,见哥哥大牛正在院子里磨刀,嫂子在院里洒着玉米粒喂鸡,十多只鸡争先恐后的啄食着地上的玉米粒。见小牛到来,大牛放下了手中的活把小牛让进屋来,嫂子也泡好了一杯茶递到了小牛桌前后,就坐在炕沿前一边织着毛衣,一边听着哥俩的谈话。小牛给哥说着这次去广州的经历,大牛听着外面的这些新鲜事,只是憨笑着,不时的点一下头,并不发表一句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小牛说了一会话也觉的无趣,就从口袋里掏出两块当下时尚的亲侣电子手表当作礼品送给了哥嫂,嫂子看着这新奇的礼品,用感激的目光望了一眼小牛,并说了一些感谢的话。
   临出门时,小牛又从牛仔裤口袋里掏出2000元钱,说是归还上次借的500元,其余的1500元是给哥的好处费。大牛见给自已这么多钱,推托着不接,但小牛还是把钱硬塞到大牛的手中,和嫂子打了声招呼,就出了院门。
   小牛走后,大牛还在心里默念着,自已和父亲卖一天猪肉才赚10多元钱,小牛在外做生意竟这么能赚钱?就疑惑起来。
   大牛媳妇看着老实木讷的丈夫还拿着钱在门前发呆,就对大牛说:"我也听明白了,小牛做的这个生意,比你整天卖肉强多了,他这次来是筹钱,但还是还了我们的钱,你就接了,你不会让他继续拿这些钱去赚更多的钱吗?”,大牛听了媳妇的话,也觉的在理。就与媳妇商量决定,把平日里积攒的3000元也取出来,凑了5000元钱,让小牛拿去做生意赚钱。
   在以后的几天里,小牛为筹钱忙碌着。他在收到哥哥大牛拿来的钱后,狗剩和二蛋也筹了一点资金,但这些资金还是不够的。无奈中,他与狗剩、二蛋去了乡上的信用社,信用社主任了解情况后,让狗剩和二蛋做了担保,贷了二万元钱,说这在个人商业贷款中已是最大额度了。
   筹到钱后,小牛就与二蛋和狗剩商议了一番,决定自已到广州的市场做批发,让二蛋和狗剩到城上的市场做销售。
   ​次日早晨,小牛就带着筹到的资金去了广州。
   小牛走后,二蛋和狗剩就依照小牛的安排,先到城上最繁华,人流量最多的大什字文化广场市场看好了地方,又到县工商局办了营业执照。
   一个星期后,二蛋和狗剩没有收到收录机,却收到了小牛从广州发过来的几百条牛仔裤和各种颜色的女式短袖衫。小牛说,批量的进口收录机发不过来,服装类的能发过来,让他们到大什字广场试销一下,如果畅销就继续发货过来。
   次日早饭后,二蛋拉上用自家的架子车改制成的售货车,带上小牛发来的商品,就和狗剩来到了广场市场。
   八十年代初的大什字广场,是武威唯一的一个商品交易市场。在电影院南面近5000多平方的广场上,布满了各种生意的摊位。饮食区汇集了卖面皮、凉面、卤肉、行面、炒面等地方小吃的摊位,百货区有卖衣服、裤子、布料、鞋子等商品的地摊和售货车。
   狗剩和二蛋刚在广场南边的百货区摆放好售货车后,车上这些时兴商品就吸引了过往顾客的关注。特别是一些赶时髦的青年男女,见到这些在国营商品里难以卖到的款式新颖、做工精细、质地优良、物美价廉的牛仔裤,都围着售货车抢购起来,不到一会儿时间,车上的50件牛仔裤即抢购一空。而车上的女式短神衫,同样也因为款式新颖、物美价廉成了姑娘和小媳妇的抢手货,不到一天的时间,车上的货物都卖光了。随即二蛋就打电话把销售情况告诉了远在广州的小牛。
   接下来的日子,在广州的小牛就把这些商品和一些廉价的日用品源源不断的发过来。同时小牛和朋友在广州的市场里做的批发收录机等音响产品的生意也做的风生水起。​
   八十年代后期,是一个全民经商的狂热年代,小牛赶上了市场开放期间商品流通交易的潮头,几年下来,也赚了不少钱。
   这是一个夏天的一个上午,小牛开着一辆新买的红色夏利小轿车,带着一个在广州做生意认识的女朋友回到村里,自然又一次在村里引起了轰动。
   这次回来后,小牛再没到广州去。
   后来的日子,小牛就送村长一台电视机,让村长在紧靠大牛院子的地方批了一块宅基地,修了一幢三层小楼。这是村上第一幢小楼,在村子里格外显的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村里的人们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这些剩余劳动力,有的出去做生意,有的在村里搞养殖。村上的巷道里就是在农闲时节也难得见到几个闲人,人们都在为各家的日子奔波着。
   老实木讷的大牛,继续守在村子里做着卖肉的生意。跟着小牛做生意起家的二蛋和狗剩也成了河西​一带服装批发市场里很有名气的批发商。
   回来后的这些日子,小牛也没闲着,他看到附近一些人做包工头发了财,就想去承包工程。通过朋友介绍,他在一个包工头手里转包了内蒙古一家单位的建筑工程。
   从来没有建筑经验的小牛,面对一个陌生的行业,一切从零做起。对建筑用的设备能租则租,能买则买,同时雇用了几个工程技术人员搞预算、做监工,又雇用了从四川和安微过来打工的20多个民工到工地做小工。
   自从承包了建筑工程,小牛整天忙着购材料、在工地上处理日常事务,忙的不可开交,更没有回家的时间。
   这一年遇上了建筑材料涨价,民工工资上涨的因素,工程干完后,等发完了民工工资,小牛不但没赚钱,还亏了一百多万元。
   这年回家,小牛人也瘦了一圈,小车也卖了顶了债,因没赚到钱,媳妇也回了广东的娘家。春节过年的时候​,还是二蛋和狗剩拿过来一些钱,哥哥大牛和嫂子拿过来一些年货,这才是小牛勉强度过了年关。
   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再一次​听到有关小牛的事是在一次同学的聚会上。
   听同学们说,小牛很有志气,在那次失利后,他并没有因噎废食,决心那里跌倒,就要在那里爬起来。在那年的春节过后,小牛不管别人的任何非议,也不听父亲善意的欢告。白天就到同乡搞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家里请教工程预算、建筑技术等有关知识,晚上就的家中闭门学习有关建筑工程方面的书籍。
   次年春天,小牛接到了上年在内蒙古承包工程的那家单位负责人的电话,说是小牛做的工程,在地方和部门的年度工程质量验收中被评为优质工程,今年还有十多幢楼房的建筑工程要他去做。
   这一年,小牛的工程做的顺风顺水,一年下来,不但弥补了上年的亏损,还清了银行的贷款,还在存款帐户上有了可观的资金。以后的几年,小牛在内蒙古从单位基建到开发楼盘,做了不少工程,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房地产开发商。

共 646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也改变了好多人的命运。文中的小牛曾经是一个游手好闲、偷懒耍滑的人,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原本就思想活泛的小牛,抓住机会去外面闯世界,他从穷人变成了富翁,思想觉悟也在不断提高;当经历过起起伏伏的人生,历经生意场的成败得失后,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想法也更上一个层次了,懂得了感恩,明白自己应该把钱财用在哪里,也有更远大的志向,最终为家乡做了功德无量的事。小人物大胸怀,值得一读的好文,推荐欣赏。【编辑 千年月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千年月色        2019-11-26 10:47:20
  问好作者,好文欣赏学习了!
2 楼        文友:千年月色        2019-11-26 10:48:45
  再次问候,祝你在星月创作愉快,冬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