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征文“年味飘香”】套雀儿(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征文“年味飘香”】套雀儿(散文)


作者:孙建科 布衣,18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74发表时间:2019-12-01 17:10:13
摘要:从记录童年趣事——套雀儿入手,唤醒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清晨起来,推门不开。昨夜,大雪下了整整一夜。
   大雪堵了门,举目望去,房顶上、院子里、草垛上,除了灰色的土坯墙,到处是一片白茫茫。
   见此情景,心里不免一阵窃喜。雪,是从昨晚开始下的,从感觉到第一片雪花落地,就期待着,这是一场真真实实的大雪,下个淋漓尽致、酣畅痛快,千万不要作秀,地皮落白下雪的云彩就远走。
   今天是星期天,学还是要上的,但庆幸的是,坝上的周六只上半天课。穿好棉衣棉袄棉鞋,也揣上冬天里最美的梦,踩着一个又一个深不见底的雪洞,去学校里赶着上早自习。学校在家后边不远,到了学校,等了半天,也冻了很久,没见几个人影,特别是没看到有老师来,心里暗喜,“因为雪大,学校停课了。”
   于是,沿着来着的雪洞印儿,又踩着回来,顾不上家里催促着吃饭,就赶紧地准备家伙什儿。这么大的雪,雀儿一定没得吃,今天是一年中难得的套雀的好日子。心里的那个美,比数学考了100分还开心得意。
   找了几块略平的方形的木板,还有从扫院子的大扫帚上,弄下几根枳芨棍,用菜刀剁成一小截,若干根,有半公分长,还有柜子里的棉花,撕了一些,包括纳鞋底用的锥子,还有锤子,万事具备,只差马尾巴了,这也是最关键的。
   于是,踩着雪,翻墙到前边邻家,也是一起上学的同学家,厚着脸皮,软磨硬泡,要了一绺绺马尾巴。马上,顾不上说道谢,就又翻墙回家,搓套套。具体做法:把一根长长的的马尾巴,对折,一手捏住末端,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将马尾巴搓成麻花状,并在末端两三公分处打上结,这样,是为了避免搓好的马尾巴散开。然后,把打了结的末端,再次穿入前段,留半公分的椭圆,并打好结,这样,一个用马尾巴做的套套就算搓好了。
   用锥子在木板上,平行地扎几行深浅适中的眼儿,把搓好的套套末端压入,把沾了唾沫的棉花球塞入眼儿内,用锥子使劲地扎紧,最后,依次用小锤把小截的枳芨棍钉入,钉死。套套完美地和木板成了一个整体,足够的坚实,又富于弹性,经得起雀儿的挣脱。
   这样,套雀的食板就做好了,一行行栽好的套套,从侧面看,又黑又黄,溜圆圆的,像横放的鸡蛋,更像猎人黑洞洞的枪口,露着狞笑。
   而我,也狞笑着,冒着不顾的寒冷,提着食板,出了家门,到了房后边的打谷场上。此时,还有出来更早的,不约而同地来到同一个地方,用木头板在雪地里推着,磨着冻僵了的土地,大伙齐心合力,好一番周折,推出直径有三四米的一块黑色地方,从空中鸟瞰,是那么显眼、突出,现在想来,对于大雪天里,苦于没有地方觅食的雀儿们,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甜蜜陷阱,意味着生命未卜的危险。但对于当时的我们,哪管这么多,无邪的快乐最重要。
   套雀儿的猎场做好了,食板也用磨蹭出的冻土埋上了,隐蔽好了。伙伴们把从家里瓮里偷出的秕谷或碎麦子粒,撒在了食板上,作为引诱雀儿的饵料。我更实诚,把家里最好的,金灿灿的小米偷出来,撒在了食板上。感觉这样,雀儿们会看的更明显。
   受了指使的套套,在呼呼的冷风里,凛冽地立着,我们也躲到了房子的边上,做好了隐藏,防止引起雀儿们的警觉和被惊吓。
   坝上,坐落于内蒙古高原,海拔高,冬天也尤其寒冷,风也特别大。于是,一些候鸟,有百灵鸟、画眉,山雀、黑家子、沙鸡等一些野生雀儿们,在春夏完成了哺育后代、庄稼地里捕食害虫的任务后,选择留了下来。它们不像麻雀,留恋于人们的房前屋后,夜里可以宿在屋檐下提前掏好的窝里。相比这些野雀儿,麻雀更像窃贼,和家里的鸡鸭抢食吃。平日里,不下雪,或雪下得不大时,这些野雀儿还可以到处找食吃,夜里,就沉眠于冰冷的荒野。其实要说,它们应该是高原上飞翔的精灵,从不给人们找麻烦,也从不进院子,应该受到人们的保护才对,但那时,贪婪的人们,包括我在内,只管自己的快乐,哪里反思过雀儿们的心理。
   这些野雀儿,是善良的,无辜的,但在茫茫的大雪天里,它们又是那么的无奈,总不能老饿着,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得找口吃的。
   所以,“鸟瞰”这个词,发明的极其生动、准确,用在这里,简直是恰如其分。找食的野雀儿结对在空中飞翔、盘旋,不断地飞来飞去,但一片茫茫,飞到哪里?长大后,我努力地思考过,它们宁愿铤而走险、飞蛾扑火,飞落在我们埋好的食板地,“猎场”里,也是实属无奈,冰天雪地里,总得糊口啊。
   “别出声!藏好!小心让雀儿们发现了我们!”此时,不知是谁下达了指令,大家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
   还真是的,一大片雀儿们,像秋天里高高扬在天空中的谷物,更像是水彩画里浓缩聚散的一笔墨彩,飞翔步调一致,盘旋了几圈,直落下来了。
   “哈!这伙雀儿,除了山雀,还有百灵子!”不知谁那么眼尖,已经在雀儿落下之前,就发现了,悄声地惊叹。科普一下,百灵鸟比一般的画眉鸟或山雀还是要略大一点儿。于是,聚拢在一起的我们,不免一阵躁动,心也开始期待,期待着百灵鸟会落到或窜到自己的食板上。
   而落下来的雀儿们,确实是饿极了,雀头攒动,忙着找食吃,不时有雀儿低飞起来。因为它们从不接近人,它们不像麻雀那么赖皮,在和家鸡抢食时,让人们撵跑了,不久就又飞回来,不吃饱就是撵不跑。野雀儿们碰到了套套,或听得一点儿动静,就吓得飞起来,也惹得我们虚惊一场,以为套住了。
   忙着吃食的雀儿们,几番惊飞又落下,不知不觉间,钻到了套子里,在再次感到危险时,开始起飞,但此时,或雀头,或雀爪子,已经被套到了套子里,越是扑腾,被套的越紧。马尾巴做的套子,柔韧性很强的,一只小雀的力量,根本蹬不断,于是,不幸的小雀儿被套住了,出于对生命自我救赎的挣扎,已没啥用处,只能任人宰割。
   而其他的雀儿,看到同伴被套住,几番奋飞,却毫无意义,就应了那句“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为了保命,“扑腾”一声,齐刷刷地,惊慌地飞走了。留下无助的被套住的雀儿,独自哀叹了。
   而在墙角窥探的我们,乐了,“套住了!”“套住了!”伙伴们齐声吆喝起来,准确地说,是惊喜的尖叫,不绝于耳。除了穿毡疙瘩的跑的慢些,其余人,就和展开翅膀的雀儿一样,奋力奔向不远处的食板地。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就和赌场里的赌徒期待自己赢了,瞪大眼盯着庄家翻牌看结果那样,争先恐后地,赶过去,看看是不是自己埋的食板套住了雀儿。
   结果,有喜出望外的,是的,他的食板套住了。多数是垂头丧气的。在套住的人忙着解套捉雀儿的同时,忙着整理着自己食板上的套套,并不时地再撒上秕谷。不小心,我羡慕地瞅了一眼套住雀儿的那块食板,也瞅到了被套住的的雀儿的模样,灰色的羽毛,两道黑黑的浓眉,因为惊慌的扑腾已很是凌乱,尤其是那只小眼睛,使劲地瞪着,透着无限的恐慌与敌视,也瞪的我浑身发毛,似乎要瞪出我们自以为的快乐背后的那份卑鄙来。摸一下,浑身发烫,因为紧张地呼吸,瘦小的身子不断地哆嗦着。
   这只雀儿,对于自己来说,被猎着了,生死未卜。对于猎手,是欣喜若狂的。但唯有它那惊恐无助的眼神,几十年来,始终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为了迎接下一轮雀儿们的飞临,我们匆匆地收拾整理好自己的食板,就又躲藏到了开始躲藏的原地。套住雀儿的主儿,若狂的心还在继续欣喜着,心跳的“咚咚”的,幸运自己在又一个冬天来临后的大雪天里,就有这么幸运的收获,也没白挨了冻,把套住的雀儿的翅膀交叉编起来,除了防止它不小心飞走、逃了,还有便于更好的把玩,或许是宿命所归,人的心在欣喜地狂地跳,雀儿的心在瑟瑟地发抖。
   没套住的伙伴,忘却了暂时的失落,把希望寄托于下一次的收获的幸运,心也是“咚咚”地跳着,盼望自己“中奖”的心情也是狂热的。同时,不时地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幸运者手里的“奖品”,央求着让自己也亲自攥在手里摸一摸,体验一下那份欣喜,体验一下雀儿的瑟瑟发抖。
   老家的套雀儿,和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里描写的捕鸟情节,有所相似,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用的工具,场地都不一样。只是,除了能记载的体现童年的快乐外,被套住的雀儿或鸟儿的命运却都是一样的——生死未卜。
   刚才被惊跑的雀儿们,盘旋了几圈,没有更好的觅食地,又别无选择地飞回来了。因为目睹了自己同伴被捕的结局,它们或许应该知道自己同伴最后的下场,但为了在绝境中觅食,填报肚子,除了祈祷,希望自己不会成为不幸的下一个,还能做些别的什么思考呢?
   我不知道。我估计,别的在场的人也从未做过此类思考。
   随着雀儿们的飞来又飞走,一轮又一轮争先恐后的奔跑追逐,期待、欣喜与失落,还有激动,与大雪天的茫茫原野的毫无表情,形成鲜明对照,家里人的催促回家吃饭的号令,几次三番丢在了脑后。棉靴已冻成了雪疙瘩,甚至脚趾头已冻了,都毫无知觉;饥肠辘辘,居然不知道家里热饭的炊烟一再袅袅。
   冬天,太阳落山早,幸运的倦鸟已飞走,不再飞回,但伙伴们恋恋的心情和眼神,却不忍心就此撤食板回家。
   幸运的,有连着几次“中奖”的,套住了好几只,相形之下,我也算幸运的,挨冻了一天,也套住了一只小山雀,也算小有收获。不幸的伙伴儿,秕谷撒了不少,一只也没套住,有些不甘心,期盼雪地里的残阳再晚些落下,能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人群中,不知谁提议,“哈哈!回家烧雀儿肉吃去!”“再弄上二两酒,绝了!”于是,他们中,真有人像土匪一样,用手指使劲夹着雀儿的细细的脖子,一咬牙,眨眼间,那只雀儿的眼神一下子就黯淡了下来,塌了下去,不再惊恐和凛冽,匆匆咽了气。
   人群中,也有胆小的,和善良的,不忍心那么残暴地对待一只生灵,捧着,带回了家。
   我,勉强属于后者,因为喜欢,捧着回了家,但怕它飞走,把它的翅膀剪短了,放在了家里的窗台上,并在窗台上撒上了金灿灿的米粒,养着,留着日后观赏。
   当晚,那只雀儿在窗台上,不停地扑腾着,不停地啄着窗台上的玻璃,叫着,涕零着恍若隔世的天空。最后,实在是累了,扑腾不动了,默默地蜷缩在窗台的某个角落,独自神伤了。再后来,它能适应着吃一点儿米了,但不断地啄着玻璃,向往本属于它的自由的天空的行为却一直没有变。
   有一天,那只雀儿跑下了地,钻到了柜子底下,不知道是被耗子吃了,还是吃了毒耗子的药,在还未等到新的翅膀长出来,它就再也没有现身了。
   我趴在地上,使劲呼唤,滴着泪呼唤它,甚至使劲地撒米在柜底黑暗的地方,它也再没有出来。
   再后来的几年里,我离开了家,去省会求学,听老家的伙伴说,大家在冬天里,寻觅到野雀儿夜里常宿眼的地方,大量地撒拌有甲胺灵农药的诱食,导致大批的野雀儿的食后死亡,人们成麻袋地往家里扛死雀。或售卖,或为了防止中毒,自己家人在拔了毛、去除了雀儿的肠肚后,食用雀儿肉。
   相比这样,他们觉得,用马尾巴套雀儿,还是更慢了些。
   再后来,我听说,地里,不论春夏,能听到雀儿自在的、交相辉映的鸣叫声,已变得很是奢侈。因为除了那几年人们的大量捕杀,还有地里大量农药的使用,留给野生雀儿的生存空间,已经不多了。
   。。。。。。。。。。。。
   从学会套雀儿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了。当听说昨天老家又下了一场入冬后最大的雪,在少时的同学群里,我再次提起“套雀儿”这个事时,有同学说,“现在早已没人套雀儿了!”大家都觉得是笑谈了,觉得我是在吃饱不饿之余,又想重温童年的那段快乐岁月了。其实,我的心里,一直有种余罪在颠簸着——
   我欠那只被我套住,剪断了翅膀,后来又无辜失踪的雀儿,一句迟迟没有发出的忏悔和赎罪:年少无知不该成为我们贪婪把玩和贪婪杀戮的借口,不该成为我们荼毒大自然除我们以外其他生灵的原始驱动。
  
  

共 46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语言凝炼优美,描摹细腻传神,文脉妥帖完整,主旨集中明确。老家的套雀儿,和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里描写的捕鸟情节,有所相似,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用的工具、场地都不一样,除了能体现童年的快乐外,被套住的雀儿或鸟儿的命运却都是一样的——生死未卜。从学会套雀儿到现在,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当听说昨天老家又下了一场入冬后最大的雪,在少时的同学群里,我再次提起“套雀儿”这个事时,有同学说,“现在早已没人套雀儿了!”大家都觉得是笑谈了,觉得我是在吃饱不饿之余,又想重温童年的那段快乐岁月了。其实,我的心里,一直有种余罪在颠簸着——我欠那只被我套住,剪断了翅膀,后来又无辜失踪的雀儿,一句迟迟没有发出的忏悔和赎罪:年少无知不该成为我们贪婪把玩和贪婪杀戮的借口,不该成为我们荼毒大自然除我们以外其他生灵的原始驱动。时代变了,如今的人们在冬天里,寻觅到野雀儿夜里常宿眼的地方,大量地撒拌有甲胺灵农药的诱食,导致大批的野雀儿的食后死亡,人们成麻袋地往家里扛死雀。或售卖,或为了防止中毒,自己家人在拔了毛、去除了雀儿的肠肚后,食用雀儿肉。令人发指,惊世骇俗,这种残忍的行为,与时代文明格格不入。我们应该爱护鸟类,保护生态!佳作推荐发表,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绿野文学社团,祝福创作愉快,冬日安康。【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孙建科        2019-12-02 10:39:15
  谢谢林科编辑!本是周日,您却忙碌于我的些许文字的编辑,谢谢了!继续努力!
2 楼        文友:潘梦臣        2019-12-03 14:23:09
  好文字,充满正能量的文章。保护鸟类保护家园。感谢作者美文分享!
燕北男子汉,江南陪妻子。 五载军旅过,性中喜诗词。
3 楼        文友:浪花墨馨        2019-12-08 11:14:14
  欣赏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孙建科        2019-12-08 19:53:52
  我努力!继续加油!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