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蓉城】红色故乡(散文)
看淡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扎根故乡的观念越来越浓,热切地怀念着老家的田园生活。
今天忽然接到了村里的邀请函,我受宠若惊。邀请函上说:“为了发展临河村的红色资源,挖掘革命前辈的故事,特邀请参加村里座谈会。”我知道这是新村领导上任的举措,这更是现安叔努力的结果。
家乡的父老乡亲朴实憨厚,如今他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经济宽裕了,头脑也慢慢转换了,从物质方面向精神方向进军。
培养爱国精神,发扬革命传统,这个举措我双手赞成。这不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匆匆赶往家乡。
这是黄河岸边一个的村庄,踏上这条熟悉的小路。
我回来了,回到了村庄温暖的怀抱。
村委会就在村口,几间新盖的平房,黑红色的防盗门,铝合金的玻璃窗,让人瞬间感受到新农村的巨变。白色瓷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村委会的各种健身活动器材一应俱全,现在农村也渐渐城市化了。
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叔叔伯伯们已经在激烈讨论了。我轻轻走进去,坐在一个角落,悉心倾听,听着那从来不知道的,久远的发生在村里革命的人物和故事,不由得有点热血澎湃。他们都是革命后裔,一张张曾经经历风雨沧桑的脸,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一本故事,我们的祖辈们,为革命事业,为家乡全国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那个年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八点钟的时候,现安叔进来了,此从电力局退休以后,他一直默默为家乡耕耘,走过多少州县查找资料,走访村民,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将村里的革命故事,祖先家谱,风俗人情一一整理。这次座谈会,就是在他的倡导下,在村领导下召开,以便能够收集到更多的资料。
会议室里讨论激烈,唯有一人沉默不太说话,那就是我本家乔木叔叔,他的眼光里掠过一丝泪花,也许他想念自己逝去亲人了。他的父亲也就是我大名鼎鼎的九爷,解放前曾经是某国民党骑兵团团长,领兵打仗叱咤风云。九爷力大无穷,文武全才,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中条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九爷勇敢带领骑兵团队起义,归属于王震司令的部下,为家乡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解放后九爷不为名利所获,依然解甲归田,和九婆一起过普通人的田园生活,一直到病老。比起那些牺牲的革命者,九爷后半生结局圆满。
村民在唠叨和闲扯中,挖掘出一个个鲜活的革命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这时候村长进来了,村民们立刻安静下来,他是有四十多岁的年轻干部,人看上去精明强干,很有魄力。他讲话中强调,我们首先要把革命遗址保护起来,让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为后世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我们家乡的红色旅游打好基础。他的话博得了村民们阵阵掌声,虽然这里并没有记者,有的只是父老乡亲们一颗颗热忱的心。
不知不觉间夜已经很深了,村民们似乎意犹未尽散去,巷道中的路灯亮了,乡村的夜是那样的寂静。寂静中,只能听见知了在大树上弹奏的乐曲,这又是一个难眠的夜晚!
东方的太阳还没有升起,天刚灰蒙蒙亮的时候,村民们早早就来到刘江霞爷爷门前。他是我们村庄最早的革命传承者,这座平时看起毫不起眼的老屋小院,今天似乎显得更加庄重和温馨。大门上是锈迹斑斑的铁锁,经历多少岁月,今天将会被人们的开启。门头上“耕读世家”砖雕的楷体字苍劲有力,斑驳的墙壁,上面的土灰今天被扫去,焕发出新的面容。虽然经过许多岁月的洗礼,这座房依旧风采依旧矗立不倒。革命者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灵魂和精神还在!
距离我们学校不远,当年的老祠堂,更是解放前的树人小学,六几年的合作社,以及村委会。我非常欣慰的是,面临倒塌的革命遗址能够得到村民重视和保护。能够教育后人,为社会为家乡建设奋斗终生。
江霞爷爷家是地主,在县城读高中的时候接受了革命新思想,加入了地下党组织,此后三零年的时候,回到了家乡,办起了树人小学,以学校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他的故事不是一两句话就能道完。这个家也曾经是我们县城第一县委遗址,是当年王震的司令部。红牌子在老屋门口挂起来了,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响起来了。受冷遇许多年的将军旧居,将重新焕发出光芒,激励着我们村的后人,在新的征途上不忘初心,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