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金萧支队在杭州解放后的作用(散文·旗帜)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消息传到盘踞在浦江县城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中他们惊恐万分,国民党浦江县政府和县自卫总队于5月7日召开了军政人员会议,宣布改编所辖部队番号,做最后的垂死挣扎。随着杭州解放,我军脚步一天天逼进,国民党浦江县县长郑可琛、自卫总队副队长楼允文感觉到在劫难逃,于次日晚上带着部分军政人员弃城南逃。没能逃出的部分残敌,分散混在百姓中间,浦江城内一片混乱。
弃城逃遁的国民党浦江县自卫总队逃到东阳时,发现前面有解放军,只好被迫折回,途经义乌荷叶塘附近时,与我军南下主力部队相遇。我解放大军立即给予痛击,经过激战我军缴获机枪2挺、步枪40余支。少数漏网的浦江县自卫总队国民党兵只好仓惶逃回到浦江戚村桥。
为了配合我解放大军接管国民党浦江县政权,中共金萧工委会作出《关于组织接管浦江工作的决定》,宣布由金萧支队敌工部副部长陈理农任浦江接管组组长,江东县副县长金良昆任副组长。陈理农、金良昆派出先遣组到浦江县城附近侦察,发现漏网的浦江县自卫总队残部国民党军政人员,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开展政治攻势。经浦江办事处做政治瓦解工作后,浦江县自卫总队残部向浦江办事处缴械投降。
金萧支队根据当时的情况和所面临的任务,经金萧工委和金萧支队部授权,对所率部队进行了整编,成立了浦江县大队,黄新兴任大队长,陈理农兼任教导员。浦江县大队领导陈理农、金良昆接到群众报告,国民党自卫总队副队长楼允文潜藏于浦江黄都村中负隅顽抗。听到消息后次日凌晨,浦江县大队领导陈理农、金良昆亲率武装中队,急速行军赶到黄都村,经过我金萧支队战士们的仔细搜索,终于在麦秆堆里活捉了楼允文。至此国民党浦江县自卫总队土崩挖解。
为迎接我军入县城做好接应准备,浦江县大队领导陈理农、金良昆派人前往桐庐向金萧支队队部汇报、请示,得到了金萧支队领导肯定与支持。1949年5月11日中午,陈理农、金良昆率领部队向浦江县城大北门进军。下午3时,金萧支队支队长蒋明达和政治处副主任唐镕,率领金萧支队第二大队从桐庐赶到浦江开进浦江县城。听到我金萧支队进城消息后,城里的中小学生、工商界人士自动组织起数百人的队伍,挥着红旗,排列在城门口迎接。人们脸带笑容,夹道欢迎;街道两旁的商店,都插上了写有“欢迎”字样的红色三角旗。金萧支队进城后,严格执行入城守则,处处维护群众利益。民运队上街宣传党的政策,张贴《安民告示》和《约法八章》。浦江县城商店照常营业,社会秩序安定。此时浦江宣告解放。
1949年5月11日晚,金萧支队在旧县府所在地大成殿(孔庙),召开了各界人士座谈会。到会的绅士就治安、组织人民团体以及民生等方面的事项提出了许多建议。金萧支队领导在会上宣布建立金萧支队浦江办事处,陈理农任办事处主任,金良昆任副主任。办事处下设总务、民政、财粮、建设、文教、公安、军事、民运等组和新闻通讯社。办事处成立后,接管工作全面展开,维护社会治安,对国民党县政府的档案、人员和财产进行登记和接收。金萧支队浦江办事处接管了四个国民党政权。为我军进入浦江打下了扎实基础。
1949年5月13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12军35师104团的一个营到达黄宅,金萧支队部和浦江办事处派员专程到黄宅迎接和慰问,并为我子弟兵送去了猪肉、蔬菜、布鞋等慰劳品。下午二时,104团的先头部队抵达浦江县城,金萧支队第二大队、浦江办事处和人民团体代表500余人到汽车站迎接。下午三时,在浦江城内太极宫召开“庆祝浦江解放军民联欢大会”。浦江县城和邻近乡村的群众满怀翻身的喜悦,冒着毛毛细雨,涌向会场,到会军民达1000余人,把整个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军民们喜气洋洋,共庆浦江解放,大会一直进行到下午六时左右才结束。当晚,解放军致信金萧支队全体同志,对金萧支队英勇威武的革命精神和顽强战斗的胜利功绩给予肯定以高度评价。
1949年5月14日,金萧支队支队长蒋明达奉命前往杭州向领导汇报,接收新任务。金萧支队第二大队则返回桐庐待命。金萧工委通知浦江办事处填表造册,做好移交准备工作。与此同时,浦江办事处筹集军粮支援解放大军,搜剿国民党残部并收缴枪支。我金萧支队进城后一周内,缴获重机枪4挺,长短枪70余支,弹药1000余发。有力地支持了主力部队的武器装备。
1949年5月21日,为支持地方工作,我军第一批南下干部84人到达浦江,与办事处同志一起召开会议,相互介绍情况,共同做好工作。
1949年5月22日,中共浦江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委书记王宪廷,县长马苏民。
中共浦江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浦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新征程。
(根据金华市委党史材料整理)
感谢老师赐稿,您创作辛苦了。期待老师更多精彩佳作。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冬祺,并提前祝元旦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