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我们村的涝池(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我们村的涝池(散文)


作者:路人 布衣,23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96发表时间:2020-01-04 18:50:25


   老早以前我家门前有个涝池,确切地说,涝池并不在我家门前,而是在我家大约偏西四十五度方向的延长线上。涝池所在的位置处于我们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通道的交汇处,正好处于我们村的几何中心上,沟通了我们村南街与北街乡亲们的日常来往。
  
   我们村地处古周原文化遗址的核心保护区,三千年前就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说法。我们村北依乔山,三面环水,像个孤立的岛屿,被山和水隔离,东边与扶风的庄白云塘村隔沟相望,西边与岐山的京当和双俺村隔沟相望。东边的刘家沟水库与西边的王家沟水库环抱着我们村,构成了我们村丰富的水资源,为我们村的农业生产灌溉提供了保障。我们村的涝池无论是在我们的农业灌溉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的祖母在世时给我讲,我家所在的街道是我们村最早的街道,至于早到什么时候,我们这条街道上的人最早又从哪里来,祖母没有给我讲。她老人家只给我说,很早以前我们村只有我们这一条街。南面的南街和北面的北街以及北新街都是后来从我们这条街搬出去的,我的大伯和二伯们也是在分家以后从我们家搬到北街去的。我们街道正东头是现在的岐山县周原博物馆(原岐山周原文物管理所),街道西头向北是西拐街,向南是南街,南街曾是我们村集会议事的行政中心,也是我们村的涝池所在地。
  
   涝池南北长,东西窄,形如椭圆,中间深凹,四周浅。涝池所在的地势呈北高南低,涝池底部埋着大量晚清时代的残缺石碑,据村里的老人们讲是文革时代填充到涝池底部的。涝池西侧有一条注水渠,南侧有一条出水渠。由于涝池处于我们村中间的低洼地带,大雨如注的季节,雨水从各家的水眼中流出来在街道的低洼处自然冲出一条地沟,集成水流一齐汇入涝池之中。当涝池的水漫过南堤岸时,会从南侧的灌溉渠引至村南的水库中泄水。涝池不仅是我们村上百户人家排洪蓄水的中转站,也是我们村蓄水灌溉的加油站。干旱缺水的季节,水从水库里抽上来引流至涝池中,再由涝池南侧的灌溉渠引流至村庄南侧的田地。
  
   涝池里的水也常被我们用来洗衣,牲口饮用和其他用途。雨水缺少的农忙时节,麦田地和苹果地里打农药,平整打麦场,辣椒苗床灌溉或者给自家的菜园子浇水,乡亲们都会陆陆续续拉着架子车,载着油桶制成的蓄水桶叮叮咚咚,浩浩荡荡来到涝池边取水。此时的涝池边,洗衣服的悉唰声,架子车的咯吱声,水流的哗啦声,还有水桶碰撞的叮咚声,乡亲们嬉笑说闹的声音共同谱写了我们村最美的乐曲。
  
   涝池底部那些残缺不全的石碑是乡亲们洗刷衣物的洗衣板,南岸边有块方形石块被刷洗的光洁如滑,我的姐姐们经常会去那块石板上洗衣服。涝池西南岸的关帝爷庙是承载我们村文化信仰的瞻拜地,关帝爷庙前竖立着雕刻有“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字样的语录碑至今依然犹在。早些年的正月十五,我们村都要举办庙会,唱大戏,放礼花。礼花是我们村一个和父亲同辈的叔叔免费为我们村购置的。每年唱大戏,放礼花的时刻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涝池西岸边的古柳上有颗锈迹斑驳的悬挂钟,挂钟的响声是队长集结村人开会议事的号令声。在我的记忆中,自从有了广播喇叭,那颗钟就再没有响过。古柳上的柳枝条送走了我们村一辈又一辈的人们,有年老的长者,也有年轻的晚辈,如今的柳树已垂垂老矣。而古柳北侧的榆钱树下也不再有曾经的淡香。
  
   早些年,自然雨水和人工灌溉水不断更新和充盈着涝池里的水质和水量。那时候涝池里的水清澈见底,涝池周边青苔碧绿,植被丰茂。涝池周边的古柳迎风,槐花飘香,白杨挺拔,榆钱树淡香幽远。尤其是夏日的傍晚,涝池周边蝉鸣凄切,犬吠鸡鸣,蛙声一片,涝池岸边是一群捕蝉捉蛙少年的王国。曾经的涝池岸边绿树成荫,小孩成群,曾经的涝池岸边欢歌笑语,锣鼓喧天。曾经的涝池是我们童年时代的娱乐场,是我们灌溉取水的蓄水池,也是我们村集会议事的工作地。
  
   涝池修筑的年代就像涝池底部的石碑一样已无从考查。涝池,涝池底部的石碑以及涝池岸边的古柳和洋槐、语录碑,关帝爷庙共同见证了我们村数十年的兴衰荣辱和发展变化,见证了我们贺家村人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见证了我们数辈贺家人的出生与成长。如今的涝池在街道平整环境整治中已被填埋建成体育文化广场,涝池完成了他的使命光荣退出了我们村的历史舞台而长眠于广场之下。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贺家村涝池岸边大树底下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
  
   2020.1.3
  

共 17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贺家村涝池岸边大树底下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记忆。”作者的这篇散文,为我们把贺家村的涝池的古往今来,兴衰成败的故事都为我们一一叙来,而且叙述得细腻而丰茂。作者紧紧扣住涝池这个主题,像剥竹笋的皮一样,把竹皮一层又一层地往外剥开,最后才露出嫩嫩的竹笋肉,而这个竹笋肉,不管是嫩黄的,还是嫩白的,都是那么的细致和可爱,手一弹就能损皮掉肉,并沁出阵阵竹笋的芳香。很好的一篇小散文,叙尽贺家村涝池的作用和光彩,并且作者也把祖祖辈辈的贺家村人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更迭,兴衰往返,起落轮回,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都概括进散文中。散文朴素无华,驾驭语言精准通顺、到位,作者思绪张驰有度,遣词造句符合汉语言规律,又不乏文采!很好的一篇散文!倾情力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继续!【编辑:黄江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20-01-04 18:51:32
  很好的一篇散文!倾情力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继续!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回复1 楼        文友:路人        2020-01-05 23:31:58
  谢谢朋友厚爱,共勉!!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20-01-05 19:56:52
  时代更迭,世代相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文大赞!
回复2 楼        文友:路人        2020-01-05 23:32:28
  谢谢朋友厚爱,共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