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采】太阳就没想从西方升起过(杂文)
“我想再问您最后一个困惑:我现在觉得我什么都能做好,但是却很迷茫,我到底要做什么!”这个年轻的帅哥十分渴望得到答案。
“‘反思性认可’,这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人的精神世界都有一个反思性结构,这个结构有某种统照的功能,统一你所做的事情,照亮那个你可能最希望做的事情。这个过程也叫‘会聚’。比如我,原本生活在宫殿里,我是一个王子,我的生活很富有,我能呼风唤雨,但是,我总觉得很迷茫,我应该做一件事情。偶然的一天,我来到宫殿之外,我看到了宫殿大门口躺着的穷苦的乞丐,看到了穷人饥饿的皮囊。我反思自己以前的生活,我的内心世界,我一直希望所有人都跟我一样没有苦痛。现在我明白了,我首先要知道苦痛是什么样子。于是,我知道我要做什么了。”
“您能详细地讲讲‘反思性认可’的全过程吗?”年轻的帅哥看起来十分感兴趣。
“还是我来回答吧。你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知道些什么?第二个问题:你能做些什么?第三个问题,你希望的是什么?比如我,我悟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根本特征是:他的心中总有一个比眼前更好的完型的存在。我能做到的是,我跟我的师傅做一样的事情,他在街上布道,我办一所学校。我举办学校,是希望实现我的理想,或者能够看到一个理想的国家,叫作‘理想国’。我知道的,是我的资本。我能做到的,是我的资本与我的能力的匹配。我因为有理想,而显得有诗意,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有‘反思性认可’之后呢?或者,我们如何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呢?看起来释迦摩尼大师和柏拉图先生都是一个悟性很高、实践能力又很强的人。我们普通人呢?”
“‘自律’。是的,你需要‘自律’。就是始终保持自己的道德和实践的统一性。我那个时候,中国大地四分五裂,礼崩乐坏,人与人之间伦理无存,诚信缺失。我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际关系,我也知道国家与老百姓之间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关系,我能做的也是传道授业解惑。我希望国家能用仁义礼智信来完善秩序。我吃了很多苦,我知道我一时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甚至被人称为‘丧家犬’,然而我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这是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年轻人暗自吸了一口凉气。
”其实也不难,在那个时候,孔老先生真的没感到痛苦,因为他自得其乐。然而,我对‘自律’之后的作为更加重视。我以为,人人皆可为尧舜,人人皆能成圣人。人生活在闲言中,因此,人总是感到一种‘畏’。但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在’,人因为这个‘在’而存在。这个‘在’,我以为就是心中的善。我们发明了很多的理论,发明了很多的礼数,都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善’,所以,我常说‘心同此理’。所以,只要修炼,人人都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人有了在世的时间,却不能被这时间淹没了心中的‘善’,这样,假如你直奔你的理想而去的话,无论实现与否,你都是快乐的。”
“这倒是给了我充分的信心,只要心中有‘善’,做什么都不会有大喜大悲,一切顺其自然,因上努力,因为‘善’;果上随缘,因为‘善’。这就是一种‘无为’的境界吧。”
“哈哈,小伙子,你居然把王阳明跟我的理论联系起来,真有你的。你今天算是交了好运了,遇到了你想遇到的所有人。包括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实际上你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静’!不是么?不是么?哈哈!”
年轻人看着倒骑毛驴的老子,忧伤地说“可是,我的生理特征让我‘静’不下来啊!年轻人应该有年轻人的朝气对吧?”
“我‘静’非你‘静’也!”老子慢慢消失了。
太阳从东方升起,是的,它永远从东方升起,没想从西方升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