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茶韵飘香〈散文)
我喜欢在喝下一口茶后,去感觉舌头两边那种无法形容的清香,闭上眼等,等着这股茶香在嘴里沉淀,慢慢渗进心脾。睁开眼,再来一口,再等待……真爽!
我实在想不起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茶的,只是朦胧地记得爷爷喜欢喝;清晰地知道父亲喜欢喝,他现在依然喜欢;我自己也特别喜欢喝茶,对茶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现在,孩子也会偶尔拿过我的杯子深情地品上几口,看着她的样子,应该也十分喜欢喝茶。
小时候,家里有一个绿色的小茶叶罐,还有一个方形瓷茶壶。茶叶罐上有两条活泼可爱的金鱼,似在水里游动;茶壶侧面印有迎客松图案,显得苍劲有力。
假如家里来了客人,无论茶壶里的茶叶是否是刚沏的,父亲都会当着客人的面重新沏上一壶茶,迎客松也随着茶水的浓香变得更加翠绿情深。
这个茶壶最早先只能在里面放上我们当地采回来的山茶——黄芩。黄芩沏出来茶水的颜色显得红黄红黄的,喝到嘴里总会在舌头两边散发着一股山里人那种原生态的、自然的浓香。
当年,家家户户都喝这种茶,很少有人去茶叶店买茶。所以,几十代人、十几代人、都在这种茶香中幸福地繁衍着。
后来,供销社卖一种袋装茶叶。绿色的塑料袋包装,上面印有一个笑着的老寿星,手里拄着一根弯弯曲曲的藤杖,看上去似神仙。村里人习惯称呼这种茶为“老头乐”,我没感觉它比我们这里的山茶更香。
慢慢地,这种茶叶淡出市场。随之替代它的是一种“京华x号”茶叶,也是袋装茶,从一号一直标到十号,价钱也是随着数字的增加而改变。当然了,属于一分钱一分货的口味。
父亲总会买上一袋好一点的茶叶,也就是价钱相对昂贵一点的。他自己在家的时候绝对舍不得喝,都是家里来了客人时才肯拿出来沏上一壶。我自然也会在这个时候才能够享受一下这种茶叶的味道。还别说,我这个人的舌头还是比较特别的,一下就能分辨出和平日里喝过茶水的味道大有不同。
当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每每走进市场,好多看上去十分吸引眼球的茶叶店的名字出现,各种精装修的茶庄如雨后春笋般林立。
人们不再局限于茶叶的醇香四溢,开始在茶具上讲究起来,茶,成为了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专业的品茶大师,专业的茶艺大师,专业的茶具工艺大师,……所有和茶有关的,都出现了专业大师人物。
由于喜欢喝茶,我也经常搜集一些关于“茶”方面的知识,只不过是简单了解而已。要想真正了解茶文化,那些茶叶大师会给出更专业的说法,像我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北方人,是万万不能在茶文化的话题上高谈阔论的,最多也就是讲讲自己喝茶的经历、与有关于喝茶方面的小故事。
俗话说:“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君子之交淡如水,清茶一盏待宾朋”。由此可见,中国人喝茶还是比较讲究的。
南方人大多数喜欢喝绿茶,喜欢绿茶那种清新淡雅;北方人喜欢喝花茶,独喜花茶的入口醇香。还有好多白茶、红茶、黑茶、……等茶叶,我只是鲜有耳闻。
林逋《茶》中写到“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既然诗句中谈到了古人,咱们就从“古”开始追溯一下茶香与那些有关于“茶”的故事吧!
喝茶,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自从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在中国诞生之日,茶和文学乃至艺术创作等就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这样介绍:“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氏到底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我无从考证。茶,即便有解毒的作用,好像也不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只是喝茶提神的说法还是能够被人们认可的;茶,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也不是夸大其词。
中国是礼仪之邦。走亲访友,免不了会送上一个茶礼盒,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家里来客人了,也会沏上一壶家里最好的茶,这也是待客之道,要不然怎么能够称之为礼仪之邦呢?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对“茶”有了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喝茶,已经成为国人的一种文化——茶文化。
乾隆皇帝喜欢喝茶。相传,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他有诗云:“地炉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的诗句。
鲁迅也喜欢喝茶。他在《喝茶》这篇杂文中写到“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得特别的感觉。”
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的,应该很难去追溯了,只有那悠悠茶香在人们口中留下的印象渊远留长;还有那道不尽的茶韵经久不息;再有就是那琳琅满目的茶具夺人双目。一套好的茶具竟然可以卖到几百、几千,甚至更高的价位。
我家的方形茶壶,和那个带有金鱼图案的茶叶罐,不知在什么时候被淘汰了。父亲用上了一种保温杯,这种杯子不错,随身携带方便,随时喝都是热的。你说商家是怎么琢磨来着?
不知古代说的某种事物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样子,在我心里,这个时期应该算得上“茶”的鼎盛期了。
既然说到鼎盛期,就必须说一说比较正规的茶庄。
北京的茶庄,要数得上“吴裕泰”和“张一元”两个京城老字号茶庄了。这两家京城老字号茶庄开始实行全国连锁形式进行销售,茶——飘香了整个中国,我也被这股茶香熏染着。
妹夫曾经送给我一个紫砂壶,还是出自名家之手的,有手掌心大小,正好一个手拖起,做工非常精细。沏上一壶捧在手里,茶香从壶的流处飘出,闭上眼,晃着头,就是一个字——美!
偷偷地在家里用了一段时间,总感觉有点像古代提笼架鸟的纨绔子弟,实在不太习惯,后来被我放进柜子里收藏了。
为了显得喝茶更专业,我办了一张“吴裕泰”的会员卡,那倒不是为了炫耀身份,因为我从来不喝价钱昂贵的茶叶。我也在市场买了专业茶具。小巧玲珑的杯子,虑茶、沏茶用具一应俱全,加上纯木的茶托,别说喝茶,就连看了都特别舒服。不过,真的没用几天,因为这个杯子太小。我更习惯用一个大一点的玻璃杯,喝完了再倒上。觉得只有这样才配得上北方人的豪爽;才真正和我的茶叶相配;感觉自己才是真真正正的普通老百姓。
茶韵飘香,我喜欢。不聊了,还是用我的玻璃杯沏一杯茶吧!
“孩儿他妈,去,给我沏一杯茶。”
“你自己沏,还有点摆谱了呢!我不管。”
“切!真不够意思,还是我自己来吧!”
沏上一杯茶,吹开杯子里漂在上面的茶叶,喝一口,闭上眼等,等着这股茶香在嘴里沉淀,慢慢渗进心脾,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