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老牛、蛙鼓与二楞瓜(微小说)
在鲁兰河南岸坐落着一个叫做沈李的小村庄。早年,有一家姓沈的农户,父母双亡,扔下兄弟俩,他们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
一娘生九等,花开百样红。哥哥为人机敏,很讲究兄弟情谊。弟弟愣头楞脑,又缺心眼,人称二楞瓜。后来,哥哥娶上媳妇,彼此在一起生活了不到一年时间,嫂子提出要与小兄弟分家。
哥哥说:“弟弟没有白吃我们的饭,家里的大水牛还指望他放牧,万一分开,没有耕牛,田地怎么耘耕?”
媳妇说什么也想不通,隔三差五与男人闹别扭,找茬儿,给二愣瓜脸色看,就连老天刮风都妨碍她事,男人也看不顺眼,总不能把气窝在自己肚里,就对媳妇说:
“看起形情,这家是非分开不可了!你说是怎么样分法?”
媳妇说:“好分,三间茅屋,还有这一条大水牛,摊到大水牛就不要房子,摊到房子就不要大水牛。”
于是打开窗户说亮话,在饭桌子上,同着二兄弟的面,媳妇把分家的条件摆在了桌面上:“二兄弟,随便你怎么挑拣吧!要房子不要牛,要牛就不要房子。”
二楞瓜不假思索说:“我就要大水牛吧!”
“二兄弟与大水牛有感情。”嫂子就喜欢听到二楞瓜说这句傻话,她在背后对男人说,“很好很好,他放牛,把大水牛养的膘肥体壮,我们照样牵过来使用。”
家里还有几捆高粱秸秆,几根棍子。大兄弟就帮助二兄弟,从田野上划来一些茅草,搭建了一个临时茅棚,可以容纳二楞子与大水牛避寒。
早春的一夜,老天爷趁人不备,偷偷地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气象数九寒天般寒冷。二愣瓜非常忧伤地对大水牛说:“老牛啊老牛,我们要相依为命,只要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将来你先死,我会为你找一处好地方,把你安安稳稳地埋葬起来,如果我先死,请你用角尖在地上掘开一个坑塘,把我埋葬起来。”
大水牛开腔了:“老二,来日方长,我们用不着朝绝路上走,我们要想方设法活下去,不让你嫂子看笑话。”
“哈,大水牛,你原来会说话,你有灵性——”二楞瓜启发大水牛说,“那你快说,能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摆脱贫困?眼下,我们一无所有,甚至没有一粒粮食……”
大水牛说:“田地里有沟渠、有野菜,水中有鱼虾,还有贝类,有这些生物存在,我们暂时可以用来度日,以后日子慢慢会好起来。”当时,二楞瓜闹不明白:大水牛你怎么帮助我捕捉鱼虾以及贝类?
二楞瓜与大水牛所居住的这片茅草荒东面,就有一条南北河流。大水牛首先扑进冰冷的河水中,它顾不得水面上薄薄的冰层,就自北向南地游泳在水中,开始游去一段距离,而后又游了回来……就这样,反反复复,游来游去……一会儿,河渠里的水浑浊了,那些喘不开气的鱼儿们从水面上露出头来,任其捕捉;那些泥蚬也相继从河底爬向岸边……
二楞瓜脱了草鞋,一边抓鱼,一边收拾泥蚬。
大水牛用一阵更加凶猛的扑击,迫使一条大鲤鱼闪烁着身姿跳出水面,一下子落在岸上……二愣瓜急忙跑了过去,抓住了大鲤鱼。
一连多日雨雪交加,二愣瓜在大水牛的协助下,收获了许多河蚬、鱼虾。
天气转晴,大水牛叫二愣瓜把这些河蚬、鱼虾装在袋子里,让它驮进了海州城里,很快一卖而光,赚了许多钱,从集市上购买来一些捕捞鱼虾、贝螺的渔具。
有一天进海州城赶集的时候,二愣子看见一些人在把呱呱叫着的青蛙串成一串串在街道两旁叫卖,二愣瓜于心不忍,就一一把那些青蛙买了下来,投放在家东面的河渠里。这些青蛙好像挺通人气,它们越聚越多,每日都要在统一的时辰里,爬上二愣瓜家东面河中心那块一张席子大的浅滩,咕呱鼓噪一会儿,再回到水下面的世界里去。村上的人无不笑话二愣瓜太傻,放生青蛙,瞎花费钱财,不可思议。二愣瓜对于别人的质问与耻笑并不反驳,听之任之,好像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依旧买来青蛙放生在家东面的水渠里。
一天秋夜,满天繁星灿烂,老水牛对二愣瓜说:“有一只蛙鼓宝贝已经在我们家东面河中的浅滩上生成了,还有在浅滩南北水中的那两支蒲棒棒,你也一同将那两支蒲棒棒掐来,那是两支鼓槌,有了它们,我们从此就能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
二愣瓜听信了老水牛的话,果然在青蛙鼓噪滚爬的浅滩上捡到了一面沾着泥巴的蛙鼓,还有两支蒲棒棒鼓槌。他点亮了灯盏,将鼓放在桌子上,举起胳膊,挥动着两根别致的蒲棒棒鼓槌,轻轻地敲打着蛙鼓,趁兴而歌:
蛙鼓蛙鼓敲一敲,
热酒热饭热滔滔。
话音刚落,桌子上果然呈现出四碟八碗,美味佳肴,热酒热饭,足够享用。
但是平时,二愣瓜却把蛙鼓收藏起来,每逢佳节,二愣瓜就把蛙鼓拿出来享受一番,这事儿一直隐瞒村上人。
二愣瓜扶着犁把,让老水牛拉着犁,将自己茅屋前后左右的荒地开垦起来,种上了庄嫁,依靠自食其力来丰衣足食。
吆着水牛,踏在乡间的小路上,二愣瓜有时也能斩头去尾地唱几句田园牧歌,生活得悠哉游哉。他的哥嫂有时也走来看看他生活的怎么样,显出非常关心的样子,为的是能在农忙时节来借他的大水牛耘耕。
一年四季,二愣瓜隔三差五吆着大水牛,驮着河蚬,溜乡串户去兜售,或者进海州城去叫卖。日积月累了几年,家里已经有了许多余钱。
在大水牛的提议下,二愣瓜决定拆掉茅草屋,盖上三间土坯房子。他的哥哥听到这个消息,主动从村子上招来许多劳动力,利用农闲时间,动手为二愣瓜兴建茅屋……二愣瓜还让人们为他拉了一个篱笆家院子——大功告成之后,二愣瓜又手指院墙西南角上的一席之地,对他的哥哥说:
“请大伙儿再为我打造一个茅厕。”
中午放牛回家,二愣子看了茅厕,对他的哥哥说:“这个茅厕只有男茅厕,却没有女茅厕,这样不相宜。”
“好的,”哥哥依照二愣瓜的心意,又增加了一个女茅厕的位置。
哥嫂在心里话:你这一辈子光棍一个人,还要女厕所,岂不是多此一举?
不久,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年轻妇女,带着一个不满三岁儿童来到二愣瓜家门上讨饭,二愣瓜干脆又添加一些米在锅里,简简单单炒了两个菜,把妇女和孩子留在家里吃饭。二愣瓜的慈悲心肠当时深深触动了外乡妇人。
饭桌上,二愣瓜用筷子夹了一片菜叶放在孩子的口中,问年轻妇女说:“这是你的孩子吗?”
外地妇女纠正说:“他是俺的孙子,叫小白点,这个孩子好命苦,他的爸爸整日里与那些不三不四的人瞎混,不管家里人死活。多好的媳妇,一气丢了孩子,嫁给了别人。”
二楞瓜迟疑着说:“姐,那你的……?”
“俺的男人……他在那几年闹蝗灾的饥饿中死去了。”
哪不知这个外乡妇女带着她的小孙子,留在二愣瓜家不走了。当时,二愣瓜的嫂子听到这件事儿,如火炸惊,急忙跑来提醒外乡妇女说:“妹子,你走,他养活不了你,你一定要离开他,走远一点,你是聪明的:大路千条,山高水长。”
外乡妇女紧紧地抱着他的小孙子,摇了摇头,坚决地回绝了。
一年之后,外乡妇女为二愣瓜生下一个满头黑发的俊美男儿,一村人全来贺喜,人们这样感叹地评论说:“二愣瓜好怪呀,他是先得孙子,后有儿子呢!”
沈二愣瓜在海州城里的生意越做越大,钱越挣越多,干脆在古城海州安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