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旅游(微小说)
一
很多人其实不那么喜欢长假期外出旅游。因为道路上常常是交通挤塞,景区人头涌涌,酒店人满价高,食市乘机宰客……但是人们又不得不在长假期计划自己旅游行程,因为只有足够的时间,才能够使旅游内容更加丰富,享受更加满足。
还有两个多月才到春节,儿子儿媳妇便计划带同一子一女一家四口出国旅游了。儿子在一家超市做部门经理,儿媳妇在一家工厂做文员,收入不高,对于旅游,平时连出省都极少。今次下决心出国,㫮因儿子结婚时答应过媳妇,有机会一定要带她出国旅游,弥补结婚时没能出国旅行的遗憾。想不到这个诺言一晃便是七八年了!
儿子在电话里说,难得一次出国,不如爸妈也一起去吧。我有畏高症,不能坐飞机。我不去,老伴也说不去了。
我便问儿子准备到哪个国家去?
“伊朗。”
“啊?”我有点意外:“不是说那边不怎么太平吗?看新闻说那边多个城市有反政府示威游行,安全吗?”
“没事的,爸你放心好了。”儿子道:“示威游行很多国家都有。这是他们自己内部的事情,并没有针对外国人的暴力行为。听说伊朗人对中国人特别友好,特别热情。”
话虽如此。全世界那么多国家,非要去伊朗吗?不过,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既然这样选择,必然有他的道理。所以我也不好说什么。
二
我对伊朗不甚了解,便上网搜一搜。
除了免签证,伊朗和中国一样,有着悠久的,灿烂的文化历史。看看那些图片,粉红清真寺、雄伟的设拉子摄政者城堡、壮观的波斯波利斯宫院、恢宏的伊玛目广场,无不见证波斯帝国曾经的辉煌。儿子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地理和历史科,难怪他对伊朗情有独钟。
不同的人对于旅游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觉得旅游只不过是从一个熟悉的城市到另一个不熟悉的城市,没多大的意义,既辛苦,又破费;“鸡鸣犬吠皆相似,到处杨梅一样花”;即使踏上了旅游的路上,也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拍拍照”;最多在朋友圈发几张照片,便认为是旅游最大的意义所在了。
喜欢旅行的人会说,别犹豫了,勇敢上路,旅游是平淡生活中的一颗火花,一味添加剂,在旅游的过程中,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和提升了自身的认知,会发现更好的自己。
我退休前是公司的业务员,全国各地几乎都跑遍了。所以对于旅游并不特别感兴趣。也因为不能坐飞机的缘故,对出国更没那份心思了。记得那年到广西凭祥开展销会。那地方过了“友谊关”便是越南,是中越两国交界。有组团到越南游,我便报了名参加,这也是我唯一的一次出国经历。
儿子则不同,读书的时候就喜欢旅游。凡学校组织的旅游活动,他从不会缺席。到了假期,他便把平时省下的零用钱,与同学结伴旅行。
不久便听说儿子已经办好了去伊朗的护照和相关手续。
我于是密切留意那边局势的发展。
仅仅过了不到十天,便传来了伊朗的一个将军在伊拉克被美国击毙,美伊关系陡然紧张的消息。
伊朗为了报复,也向美国驻伊拉克的美军阵地发射了导弹。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我于是建议儿子把机票退掉,等以后局势稳定再去不迟。
可儿子说问过航空公司了,机票不能退!
“爸,你放心好了,伊朗驻华大使官网昨天还说到伊朗旅游是安全的,伊朗欢迎中国人到伊朗过春节呢。”
我明白儿子一直都有出国旅游的梦想。这次终于圆梦,我明白这笔钱是他需要多少节检才省下来的。现在要他白白放弃这几张机票,他如何舍得!
这的确是让人纠结的事情。正如鸡肋一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况且,现在再去考虑别的地方,也许已经没有那种兴致了。
三
我同儿子住在不同的城市。有一次我到儿子家里住,看到果盘放着几个雪梨。可能是时间放得长了些,开始有点变坏。我觉得只是烂了一点点而已,丢了有点可惜,便切掉了烂的部分然后吃掉。
儿子回来之后问起梨子的事。他说忘记丢掉,担心我会吃掉。我便说梨子只是烂了一点儿,吃了也没问题。儿子便给我上了一堂生活知识课:水果一旦长了霉菌,容易沁透,导致水果受到污染,如果不小心吃进肚子里,轻则可能头晕、恶心、呕吐,重则会造成神经系统伤害,从而增加患食道癌、口腔癌及胃癌的风险。告诉我,以后水果坏了,丢掉不可惜。
我当然接受儿子的意见。毕竟现在不同从前了。记得小时候物质匮乏,人们经常到水果店悠转,希望有烂水果出售,图的是价钱打折。
没过几天,一个更可怕的消息传来:一架从伊朗德克兰起飞的乌克兰客机被击落,机上176人无一生还!后来伊朗军方承认误伤客机,又因此引发了民众对政府不满的示威游行,形势变得更加糟糕。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我的理解是,出外旅游,图的是开心快乐。最重要一点首先是安全。只要有一分的危险,都不值得去冒,何况现在那边可以说是到了九分危险的地步了。
试想,八九个小时的空中飞行,从登上飞机的那一刻起,你的亲人、好友,包括你自己就已进入了一种高度的紧张状态,那种分秒饱受折磨的滋味,谁个愿意去品尝呢?!还有到步后十天时间里很多的未知数,无论有什么理由,都不值得去冒这个险。
我于是在电话里不厌其烦的对儿子进行“思想工作。”
儿子沉默了。
“孩子,区区几张机票算不了什么。你说过:梨子坏了丢掉,不心疼!”
“爸,听你的,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