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穿树(散文)
在我们老家豫东一带的农村,有穿树的习俗。
只是,穿树的“穿”究竟是不是这个字,我不得而知。印象中老家人念的是“穿”的读音,又觉得可能是“创(chuāng)”,创树,顾名思义,就是使树受损伤。当然,这不过我的猜测罢了。
穿树,即是在树尚未成材时,将其主干上旁斜长的枝丫砍锯掉,以利于树正常生长。明代大儒王守仁在他的《传习录》中说过,“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由此看来,阳明先生还是有农村生活经历的。
我小时候曾多次跟着父亲和大伯去穿树。老家人管旁斜长的枝条叫乏条子,这是穿树的主要对象;还有就是笼枝子,印象中泡桐树上的笼枝子较普遍,好多枝丫长笼成一团,像一个个大的鸟巢。那时小不懂事,看着好好的枝条被去掉,觉得怪可惜的。教书的父亲告诉我说,如果不及时砍掉那些枝丫的话,它们会汲取过多的养分,导致树木生长缓慢。任其发展下去,最终导致树废掉,被充当烧锅的料。有句老话讲得好,树不穿不成材,穿树也是为了让树长得快、长得直捻。现在想来,这好像与修剪果树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修剪果树为的是提高果树的产量,比我所说的穿树技术含量高多了。
穿树,说实话不是什么技术活,工具也简单,一把斧头或一把锯子,外加一个梯子就行了。有时一个人也能独立完成,不需要人配合。但为了安全起见,多是两人一块去穿树,好有个照应,特别是穿高树的时候。那些砍锯掉的枝丫最后被装上板车拉回家去,树叶喂羊吃,枝条、树股晒干了当柴火烧,算得上是一举多得了。别说,看着被修整的树愈显得格外的挺拔,心里也有点成就感。
隐隐觉得,穿树犹如对树木做“外科”手术,要“准、狠、稳”,不能心软,才能纠正畸形,防止“节外生枝”,以便它们成为栋梁之才。
树是这样,而人又何尝不是呢?人的成长有时也需要外界的正确干预,积极教育引导,对于不良的习惯和杂念也要及时纠正和摒弃,否则,很容易荒废掉,最终变成一个“废人”,被社会所抛弃。树不穿不成材,子不教不成器。所以说,穿树要下定决心,尽早“修理”。教育孩子也是如此,不能错失良机,以至于到最后“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0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