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守】游九华山(散文)
有一座奇山。海拔不高却终日云雾缭绕,远观似岛上仙山,近看似琼楼玉宇。那山就是安徽池州青阳县境内的九华山。
一
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为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历来香火鼎盛,游客众多,大家或是来体验佛教文化,或是怀揣着一颗敬佛之心来顶礼膜拜,或是来为家人祈福许愿。红尘嚣嚣,各色人等怀着不同目的来到此处,借助神的光耀洗去一身铅华,仿佛整个肉体、灵魂受到了血与火的精神洗礼一般。
择了一个天气晴好的早晨,我和姐夫驱车从安徽六安往池州驶去。一路上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我们拿着手机记录下沿途的美景,路边的行道树种类繁多,不同的城市栽种着不同风景的树木。一棵棵香樟散发着清香,闻之沁人心脾;一串串嫩绿的枫杨随风自在地舞摆,像少女的裙裾;一簇簇麦冬四散地张扬着枝条,如根根坚硬的头发抹成了绿色带着别样的美感。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争奇斗艳,姿态各异,红扑扑、绿油油,绚烂缤纷,清香扑鼻。
到了青阳县境内,导航突然失灵,所幸路边的指引牌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越接近九华山就越感受佛教浓厚的气息。路边总有一些商贩摆卖着香烛、土特产等东西。
来拜佛香烛自然少不了,烧香有一些讲究——礼佛前,先要净手。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据说右手不净,普通人杀生大多用右手),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土特产主要是“黄精”,黄精是多年生的百合科草本植物,又名鸡头参、老虎姜、野生姜等,多生长在阴湿山坡或沟谷两侧,一枝多叶,叶短似竹,地下茎块,根茎横生,一年长一节,十年长一尺,花绿白色,三至五朵集成伞状,花梗下垂,根茎横生,肥大肉质,俗言黄土之精华。黄精产地很广,唯产于九华山最佳,有“北有长白山人参,南有九华山黄精”之称。
唐朝时,朝鲜国贵族金地藏本名金乔觉,来到九华山开辟佛教道场,平日即以野生黄精为食,寿110岁圆寂,其真身至今374年不腐。近有九华后山朱备双溪寺的大兴和尚,也有久食黄精的嗜好,享年九十一岁,肉身不腐,令世人称奇。在我国医学典著《神仙芝草经》及《本草纲目》中有载:“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多年不老,以白更黑,齿落更生……”
而受九华山脉的地理、气候滋润而生的扁叶姜形黄精,品质最佳。
二
临近景区,发现车辆已排了长长的队伍,行驶缓慢,亦步亦趋。到了景区,离九华山还有一段距离,却须换成景区中巴上山。上山的路九曲十八弯,处处都是S形的弯道和Z形的急转弯。仿佛心脏都要跳出来,不得不佩服司机的驾驶技术高超。这才明白为何不让外地的车上山,没有娴熟的驾驶技术还真上不了这进山路。映入眼帘的是绿意葱葱的松树和坚韧的翠竹,一排排憨态可掬,像站岗的哨兵拱卫在两旁,满目皆绿,让人心情舒畅,忘掉了坐车的惊险。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山色空蒙湿润,轻烟缭绕若有若无,不时能听见鸟声鸣叫,蝉声阵阵。颇有“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的诗意情境。
中巴车停了下来,竟是来到一个名叫九华街的地方,其实是九华山上的一个小镇。镇东边是神光岭,西边是摩空岭,九华街是夹在两山之中的一个盆地。
九华街路面皆是青石板,踏足其上有种时空变换的感觉,仿佛来到了古代。镇上的商店一例都是仿徽派建筑,古色古香,店里售卖着各种古式的物件,如铜镜、木剑、佛珠、手串等。一时兴起,我给小外甥买了一把檀木剑,想想他正是爱玩的年纪,想必这件木剑合他心意。
信步走在街上,见许多僧侣游走在宝刹和商店之间,素衣袈裟,步态轻盈,面色安详,使得整个景区一派和谐宁静之感。为了不打破这种宁静,游人们也不大声嚷嚷,只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拜佛顶礼。佛家清净自在,讲究修心,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境颇合。
佛莲朵朵,九华山无疑是璀璨夺目的众多佛家道场之一。
来到久负盛名的“肉身宝殿”,相传金地藏晚年以此为南台读经,其圆寂三年后,仍颜面如生,正是菩萨降世应化之兆,遂在此建三层石塔安葬其肉身,即肉身塔,又称地藏坟。
肉身宝殿虽有兴废,但迄今气魄非凡。肉身宝殿建于高台之上,石柱,红墙,铁瓦,汉白玉铺地,正门高悬“东南第一山”匾额。殿中央七层木结构的“地藏塔”,塔基用汉白玉砌成。塔内供奉一百多尊地藏菩萨,正面供“金地藏”塑像,金骑着涉水如飞的“谛听”,左为他的弟子道明,右为道明的父亲闵公。因为道明先入空门,成为父亲的师兄。塔的前后安置着大大小小的地藏塑像,两侧是十殿阎罗拱卫而立。整个大殿庄严肃穆,连游人说话都轻声细语,或者以眼神示意。顺着雕梁画栋的走廊来到殿后,有一个半月形瑶台,墙上贴个大字“布金胜地”。
我在“金地藏”塑像前跪地祈福,希望菩萨保佑我一家人平平安安,少灾少难。地藏王菩萨曾许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膜拜着他的塑像,心想依他的大慈悲心,定会满足我的心愿。
三
出了“肉身宝殿”,来到“百岁宫”,相传是纪念五台山僧人海玉所建,海玉字无暇,圆寂时享年110岁,世称百岁公。
整个“百岁宫”气势恢宏、飞檐翘角、富丽堂皇,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布局紧凑,层次分明,上百年的苍翠掩映着琉璃瓦下的红墙,更有潺潺山泉水流于其间,美景如画,引人入胜。
我在“百岁宫”为奶奶请了一个“百岁碗”。奶奶之前曾有一个百岁碗,后来不慎丢失。奶奶吃饭一直都用“百岁碗”,捧着百岁碗脸上总是漾着幸福的笑容,百岁碗似乎是奶奶的一颗“定心丸”。丢失了以后,奶奶怅然若失,每次吃饭时总免不了有些哀怨。奶奶的心情我记在心里,知道九华山有个“百岁宫”,能请到“百岁碗”,我把这一消息告诉奶奶,奶奶兴奋莫名。出发前奶奶就叮嘱我给她再请一个。我一路上心心念念,唯恐遗忘了此事。在“百岁宫”里见到一个僧人售卖时,我心情高兴不已。马上花高价买了一个。那碗普通瓷质,印着“百岁宫”三个大字,因为有高僧的加持,我心愿它能保佑奶奶活到百岁!
奶奶为家里操劳了一辈子,幸好年纪虽大但身体康健,我心里期盼着她长命百岁,这个“百岁碗”我是一定要请到的。我希望奶奶一百岁时还能给我讲故事,讲她小时候家境殷实时喝过的酒,讲她年轻时为家操劳缝衣服到半夜早上起来打猪草的经历,讲她和爷爷一起创业起早贪黑进货的事,讲她为儿女洒下的汗水、哭过的泪水,讲她中年丧夫一个人独自支撑家庭的艰辛。这些“苦难经”是奶奶的一生写照,是一个女人平凡又伟大的人生旅途!我爱奶奶就是爱奶奶的轻言细语叙说人生经历的那股风轻云淡,仿佛那些苦难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旁观者说。奶奶就是这么的坚强!
烧香过后,我来到崖边,见天上白云飘飘,山上树木葱茏,绿意盎然,流泉飞瀑,淙淙而下。好一派佛家名山胜地,我的心随着那袅袅香气扶摇而上,激荡着一种宁静祥和的心情,愿我所发的心愿皆能应验,让我这一次九华山之旅没有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