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春絮(散文)
立春的今日,艳阳普照。屋檐外,微风徐徐。小区林园,绿荫生辉。凝视前方,楼阁相依。遥看远方,光艳照人,酣风吹醒千山绿,是新,是暖,是和煦。我没有理由,不留下这如此美丽日子的记忆。即便在家,守候一缕暖阳照进,也要懂得好日子来之不易。
一寸光阴,一寸尽朝生。为斗瘟疫坚持留守,时光还是飞逝,难舍之情油然而生。那是元月二十三日,天阴沉沉的,寒气从窗外一丝丝飘进。由于打工,难得已经放假,尽管家里的卫生还没打扫,天长日久的污垢,需要清洗迎接新年。但是娘家的年饭大于天,因为前一天就约好的。小弟一家人在南通,一年难得回来一次,还有在北京工作的侄女,过年都要回来,我最想看到的是孩子们。还有八十七岁的老父亲在家里等候。大弟一再在家人微信群里呼叫:“都回去,都回去”。我是积极响应了。
那日一大早起床,就洗漱完毕,八点左右准备出门。通常有一个习惯,出门总要翻看一下微信,七翻八翻,看到一则信息,上午十点封城。停止交通,包括地铁,航空。一看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立马脑袋一片空白,两腿发颤,真不知道发生什么了?只是心里不安。这时,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跟大弟联系:“回家吃年饭,去不了了。”因为去父亲家,要转乘二道车,即便叫滴滴,回来咋办?大弟回应很快:“行!”
打了招呼,像请好假一样地长叹一口气。但是,心有余悸。怎么平常没有一点预兆?怎么事情来得这么突然?到底发生什么啦?一连串的为什么在脑际里回旋。后来,还是决定,既然不能出门,就安心在家里做卫生。首先是进厨房,把那些乱七八糟的脏物清理掉,然后,卸下抽油烟机,那是厨房要清洗的大头。在边清洗的时候,心里总像惦记着啥,时不时拿起手机看看信息。哪晓得一到十点,全城封闭的消息,像雪片般地往手机里飞:“大家各自注意安全,不要出门,防止冠状病毒传染,防止新型肺炎感染。”这个警告像魔鬼般地袭来,又是从没听过的名词。以前听说的肺病,已经过关,哪怕早期肺癌,都有治愈的可能。没听说这样的肺炎如此厉害。口里一边唠叨,手里边做卫生。说实在的,还是为了那餐年饭没到位,心里烦躁不安。
厨房的卫生做完,已经是下午三点半钟了。说来,彻底做好厨房卫生,硬要几个小时才行。因为我做事不愿意马马虎虎,做,就要做好,做彻底。包括厨房顶板,墙壁,全部一扫光,再仔细端详明净的空间,这才心里踏实。再打开手机看看信息,家人的年饭已经收场,他们正准备打道回府。从视频里看到他们一脸的高兴,两个侄儿侄女前后活蹦乱跳的,还有老父亲前去相送,这才真正安静下来了。有父亲多好,家有老人,那就是家,没有了,那就是故乡。哎!人啦,就是这样,人在曹营,心在汉,总有这样那样的牵挂,这也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好像还有一份幸福感。如果不会牵挂,人就不正常了。
累了一天的我,靠在床上,突然感觉,这次的瘟疫绝对不是当年的“万户萧疏鬼唱歌,华佗无奈小虫何”的悲凉情景。如今祖国该是多么强大,科技多么先进,对付这样的病毒绝对没问题。于是,我起身一口气挥就《病毒何所惧》的一首诗,我要为强大的祖国讴歌,我是中国人,是江城人,我要表达心中对祖国的爱,对党中央的信任。“这是历史的罕见/这是科学与瘟疫的搏击/人定胜天所向披靡/力挽狂澜,政府挥戈/空中地面全是高科技……”国家强大,子民说话也有底气。一写完,我凝望窗外,向着远方,向着亲人,请你们相信,政府一定会为老百姓做主。一定会在危难的关头,伸出援助之手。封城就是重大举措。
深夜,我没有马上入睡,不知不觉,脑海里把往日听到的故事,看过的书,一一掠过。听湾里老人说过:“一九三一年,武汉大水,淹死,饿死不少人。”“一九五四的大水过后,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拯救老百姓。”口号是:“绝不让灾情饿死一个人。”到九月中旬,政府派人家家户户落实人口,派发救济粮,救济钱。帮助老百姓度过难关。虽然这次,又是祸从天降,我坚决相信人定胜天。心里没有恐慌,更没有忧愁的情绪,于是,很快进入梦乡。
第三天,大年初一,我还是按平常上班的时间六点起床,也许是习惯。起来之后,洗漱完毕,就做早餐,人少,就和老伴,两人简单地煮了饺子,吃完后,伸头向窗外望去,小区内,到处静悄悄的。到底还是封城,防止感染,大家都还是比较自觉。这时,我摆弄起手机,何不把昨天的一首诗发在群里,供大家分享。一会就发到文学群里了,哪晓得,真的迎来许多点赞。看来,大家都有同感,都有爱国热情,这就是炎黄子孙的人生观。我心里也非常高兴,起码我的想法,能产生共鸣。这不是虚情假意,是诚挚。
上午十点左右,从电视机里传来解放军来的消息。一说解放军来了,我像看到太阳一样地那么温暖。他们是大年三十夜晚十一点来的。荧屏里,飞机从天河机场徐徐降落,夜色那么黑暗,气温低,还刮着风,他们坚毅的步伐,一队队从旋梯走下,很快又出发。国难当头,是他们冒严寒,顶恶浪,冲锋陷阵。荧屏播放时间太短暂了,镜头太少了。可能是大年三十,各台要转播春晚节目,怕打扰大家的兴致,才在初一转播。当我看到的那一刻,心中一团燃烧的火焰,久久不能平熄,政府强大!祖国强大!心中不停的祝愿,不停地赞美。还跟老伴说:“我说吧,党中央一定会派人来的。”不出所料,也是一种坚信。初一,在安详中度过。
元月二十五日,我欣然提笔,又写了一首诗:《这个春节》
“这个春节/在风花雪夜里挺进/在瘟疫雾霾里漫步……三军挂帅/挺身而出/驰援江城/向瘟疫宣战……大街小巷/万家灯火通明……这是一壶老酒的故乡/酝酿着满嘴的汉腔……”这是真实的描写。我又将它发在朋友圈里,又得到大家的认可。都说:“说出了大家心里话。”真实的话,老百姓不说,谁说?
在这非常时期,荧屏里不断传来白衣天使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他们也是为人之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可他们在党的一声号令下,挺身而出,告别家人,告别亲友,义无反顾地奔赴前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组成一道钢铁长城,一头挑起病人的性命,一头挑起科技的重任,甘心情愿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任瘟疫袭击。我的心时时都在为他们颤抖,我何以用最好的真情致谢。我再次拿起笔为他们写诗,讴歌他们大无畏的精神,讴歌他们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没有他们,哪有我们。一首《为你点赞,白衣天使们!》的诗歌,一气呵成。文字哪怕不经典,哪怕有些啰嗦,可那也是我的一片心。我爱他们。心疼地从笔尖流淌,心疼地从内心呼唤,他们与病人同呼吸,共命运,与党,与国家心心相印,用自己鲜活的生命,去抢救垂危的病人。用他们坚定的信念,击破这道隐形埋伏。“我多想上前与你们拥抱一起/表达我感激不尽的诚意/你们代表党的身影/把温暖送到江城人民手里……”
我没能上前为他们擦把汗,也没能为他们做顿可口的菜饭,可我的心时时在牵挂,他们才是非常时期最可爱的人。
《礼赞,钟南山院士》“你夜以继日/不顾个人安危/你医者仁心/悬壶济世,/你满脸疲惫不下岗/你坚定的眼神/给江城人民输送勇气。”您八十多岁高龄,坚守第一线,顽强地带领全国人民,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一声声真情告诫:“不要离开家门,保护好自己!”可是您却站在风口浪尖,勇当中流砥柱,用您那耄耋之躯,与瘟神展开殊死搏斗,我们没有理由不听指挥。此刻,我顿感无能为力,没能为您送上一束慰问的鲜花。
险情就是命令!荧屏里播放武汉抗疫重点医院“金银潭医院”。院长,自己得了渐冻症的病,拖着一跛一瘸的残腿,在关键的时候,毫不迟疑地挺身而出,还说:“上,共产党员都上!”一说完,转身而去,他生怕耽误病人。这时,他的妻子被感染躺在病床上。他心里全部装的是病友。他,用柔弱的身躯,扛起抗疫的脊梁。他,用残腿迈出豪迈的步伐,奔向瘟疫的深渊,夺回一个个垂危的生命。人家都纷纷远离,可他偏偏靠近,用生命催开一簇簇春天的绚丽。
大树,是春天的使者。一树绿荫,一份真情。当大树带领村民拔菜的视频映入眼帘时,我怎么也不能平静。我依然拿起手中的笔,好好歌颂,我没有理由忘记。《兄弟,你辛苦啦》“这是瘟疫笼罩的日子/阳光依旧普照大地/为支援武汉/使尽全身力气/将什邡人民的厚意/送给江城人民/拔菜!拔菜!/不要钱,不要钱/一声声呼吁/历史会铭记……”我要用最美的文字,抒写他们了不得的精神。抗疫的路上,有太多感人事迹。
从涓涓流淌的诗行里,我看到了祖国如母亲般的慈祥与温暖。于是一首《祖国啊,我的母亲》浑然天成。“祖国啊/您就是我温暖的家/危难时/是您在时时把我们牵挂/送医、送药、送蔬菜、送政策、送温暖/嘱咐市民听话/防止感染/安心在家/我们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没有国哪有家……”
苦到深处自然甜,身在福中要知福。想想自然灾害的年代,想想物质匮乏的时期,摸着良心说话,没有理由不满足。
春天的脚步已经走进。江城,因为他们而美丽,江城,因为他们才有生机。虽然大街上还是一片寂静,它在孕育别样的瑰丽。这不,窗外传来一阵阵鸟鸣,大鹏展翅,黄鹤归期,一起聆听花开的声音,光明一定属于坚强的武汉人民。
感谢祖国,感谢党,感谢解放军,感谢白衣战士,感谢伸出援手的同胞……众志成城,抗力疫情!冬天即将过去,春天马上来到。加油!!!抱抱!!!


姐姐,祝福多多,春来临我们的胜利就在眼泪。再问姐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