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这才是战胜疫情的强心剂(随笔)
首先声明,这是一篇晦涩难懂的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告诉你该如何面对当前疫情,并克服恐惧,重拾信仰。假如像香港废柴们一样,国家有难之时,你就躺在地上撒泼打滚,甚至对国家捅刀子,那么,这篇文章真的不适合你读下去。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文章中可能充满了你从未想过的问题,因为它们无用,甚至对你哪怕多赚一分钱都没有任何帮助。你完全可以选择果断离开,因为你可能总是凭直觉做事,而直觉,不需要思考。
因此,当你从武汉或湖北某个地方返回家乡,直觉上,你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你觉得自己既不会携带病毒,更不会传播病毒。基于此,你可能喜欢和许久没见的朋友小聚一下,甚至小酌几杯。当然在这过程中,所有参与者,也都会凭直觉做事。因为他感觉你没有任何反常,并直觉上认为,他很安全,于是选择参与其中。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凭直觉决策的过程。可接下来的事实,可能就是,参加活动者,接二连三地被感染,而感染者和被感染者却毫不知情。然后,很快有人出现发热症状,并最终确诊,然后引起一小波恐慌。
虽然你可能认为,凭直觉做事看上去很潇洒,因为有一句话让你深信不疑,即“跟着感觉走”,但显然,有时候凭直觉做事的结果,是非常糟糕的,因为这会连累很多无辜之人感染病毒。假如所有人都凭借直觉做事,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单凭直觉决策,可以毁灭一个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
公元220年,关羽被吴国所杀。刘备的第一反应,就是消灭吴国,为关羽报仇。于是,公元221年,刘备凭直觉,起倾国之兵发动了夷陵之战。战争最后,以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惨重损失而告终。刘备自己也在白帝城托孤之后,含恨而死。从此,蜀国国力迅速衰败下去。
1731年,英国“瑞贝卡”号船长罗伯特·詹金斯报称在加勒比海,被西班牙人割下一只耳朵,并于7年后,在英国下议院展示自己被割下的耳朵。于是,英国首相罗伯特·沃波尔爵士凭直觉认为,詹金斯被割了耳朵,是对英国的极大羞辱。于是,在1739年10月23日对西班牙宣战,并以英国的惨败而告终。
一、直觉
“感情用事”,即凭直觉决策,让蜀国和英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觉是对事物的非理性反应,没有经过任何逻辑分析及思维过程而得出结果。直觉是基于人类的知识、经验、偏好等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关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你可能对同一个问题,问了一万遍,即:这个鬼东西到底怎么发生的?有人说病毒可能源自蝙蝠,有人说病毒可能是美国的生化武器。假如你是个医生,凭直觉,你可能认为前者很有道理;而假如你热衷于军事分析,凭直觉,你可能认为后者才是答案。当我们凭直觉选择答案时,我们的知识、经验、偏好等,都在决策过程中暗中帮忙。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问题,而又无时无刻不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假如问题是起点,而答案是终点的话,那么直觉就是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中,我们缺乏自觉地、有意识的逻辑思维。因此导致这一过程具有突然性,并导致行为的不可预知。
于是,当你相信前者时,你做出的行为可能是,在朋友圈痛骂吃蝙蝠的傻货,并人肉吃蝙蝠的主播,甚至在她的微博下面恶意攻击,并最终招来一场恼人的官司,赔偿对方的名誉损失。当你相信后者时,你做出的行为可能是,在朋友圈揭穿美帝的阴谋,并最终选择为祖国穿上军装,走上战场。
二、直觉的本质
直觉受制于我们的知识、经验、偏好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伯格森认为,世界的基础或本质,是“生命的冲动”的延续,我们不可能对之作量的计算而只能做质的分析。这种神秘的“生命的冲动”构成了世界的本源。人们不可能通过理性或逻辑思维对“生命的冲动”进行认知,因为所有的认知都是瞬间而静止的,当“生命的冲动”无限延续、无限变化时,想要通过理性思维把握这种变化是不可能的。这时,在某个瞬间或者变化的过程中,直觉产生了。
当刘备面对关羽的死,情感上悲痛万分;而对于吴国呢,情感上是恨之入骨。刘备这种“生命的冲动”就此产生,处在这种冲动的变化中,直觉就此产生,于是在直觉的绑架下,刘备悍然发动了夷陵之战。
直觉往往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更被我们依赖。如果不是关羽被东吴所杀,刘备断然不会发动自取灭亡的战争。如果不是陷入对病毒的恐慌中,我们也断然不会去凭直觉相信漫天飞舞的谣言,更不会出现把“洁尔阴”当做口服液的笑柄。
马斯洛认为,直觉产生于“高峰体验”中。“高峰体验”让人们感觉自己不再与世界产生任何距离,而是紧密相连,甚至融为一体。新冠疫情肆虐之前,武汉之外的人,不会认为病毒与自己有关,因此在理性占据主导的思维中,我们尚可以从容应对这种或然事件。于是,河南、浙江经过逻辑分析及认知后,果断采取了应对措施,从而成为其他地区的典范。如果此时武汉政府能够用逻辑思维对病毒事件进行深入分析,那么病毒的传播或许在第一时间会被切断。遗憾的是,武汉政府丧失了本该把握住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丧失了最重要的战机。
于是,随着病情的发酵,“高峰体验”瞬间来临。此时,每个人都认为,病毒和自己息息相关,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可能成为潜在的感染者。于是,直觉在群体中大面积产生,并在群体偏见、被迫害妄想症的催化下,集体理性消失不见,心理踩踏迅速蔓延。于是,恐慌遍地走,谣言满天飞。
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都是以“毫无预料、突如其来”的方式产生的,并且伴随着“压倒一切”“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状态。当1月23号武汉市政府突然宣布“封城”的消息时,这种压倒一切的恐惧顿时爆棚,于是在直觉及非理性的双重作用下,人们挤兑式逃离江城。
三、理性
当逃离江城的信息一经公开之后,全国哗然,直觉再一次引起恐慌。同时,武汉人、湖北人,被贴上了“病毒”的标签,以至于很多有过武汉或湖北接触史的人,在理性的作用下,刻意隐瞒行踪。他们绝不想被人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待,更不想被隔离在冷冰的病房里忍受寂寞,甚至是独面死亡。其实,刻意隐瞒接触史的人,才是内心最为恐慌的一群人。于是在理性作用下,恐慌战胜了道德,并成为其践踏他人生命的借口,以至于祸国殃民。当然,我们要区分“刻意隐瞒”和“若无其事”,因为后者是直觉主义者。
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情况,并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获得结论。真理的本性,即理性。毫无疑问,理性是直觉的克星。一般情况下,面对社会问题,我们往往能够用理性进行深入分析。因为,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大多数社会问题,其实和自己无关。实质上,此时此刻,我们往往像看客一样,对各种问题品头论足。看上去,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个体,并像上帝一样,对社会问题进行审判。
鲁迅写到:“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何其冷血,又何其理性。
假如此时,人群中有人大喊一声“新冠病毒来啦”,那么每个在场的人,无一例外地会缩回那被无形的手捏住的脖子,并像无头苍蝇一样拼命奔逃,甚至会产生踩踏事件。因为,病毒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并刺激人们产生“高峰体验”,于是直觉战胜理性,表演精彩纷呈。
于是,在新冠疫情中,我们看到,那些传谣者、信谣者,往往是理性缺失的人。当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事情发生后,他们很容易被群体偏见和被迫害妄想症裹挟,并在达到“高峰体验”后,失去了智商,完全依靠直觉做出决策。
柏拉图认为,所有人在本质上都是理性的,因为他们都有一些理性能力,但人在本性上也是不平等的,因为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拥有更多理性能力。每个灵魂中,理性应当统治欲望;在正义的、或者说理想的国家里,拥有更多理性的人应当统治理性较少的人。
四、选择理性或信仰
当然,假如这些理性缺失者,拥有信仰,那么事情也不会达到如此地步。一个非理性而缺乏信仰的人是可怕的。这种人,往往被称为“垃圾人”,他们往往表现出“醉汉”的模样。两眼呆滞,表情冷漠,并且破坏规则,漠视生命。有接触史却到处乱窜的携带者,便是这种垃圾人的典范。
28岁的姑娘刘洁,只因不小心碰到一个醉汉,后者便骂骂咧咧态度极其恶劣。当刘洁和男友与醉汉理论时,结果对方二话不说抽出刀子,冲着女孩连捅两刀。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黯然陨落。
丽江女子被打事件中,只因晚上在烧烤店吃饭时,被一群男人略带嘲笑地模仿口音,女子生气地前去质问时,却遭到这群男人的围殴,毒打之后造成严重毁容,留下了一辈子抹不去的阴影。
这些任性妄为的垃圾人,即丧失了理性,更毫无信仰。他们就像电影《生化危机》中的僵尸,目光呆滞地任血淋淋的大口撕咬灵魂。
人类最原始的信仰有两种,即: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与祖先是人类、万物之根本。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并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人们把天地和祖先内化为一种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视为自己的信仰。
儒道是中华民族的哲学基础,道家的朴素唯物主义主张“天人合一”,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处的天,实指自然界的运转规律。因此,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是对大自然规律的敬畏,是对天人合一的追求。
《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尚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汉书》曰:“王者以民为天。”
二程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中华民族自古以自然规律为天道,而人民则是天道的根本。约束私欲,心存善念,敬畏自然,敬畏规则,敬畏人性,敬畏人心,这是需要我们找回的民族信仰。
面对疫情不恐慌、不造谣;用理性武装自己,用信仰约束自己,我们必将战无不胜!
问好老师,感谢分享,祝老师春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