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由疫情引发的思考(散文)
晨起,明月依然孤独地悬挂在西边的上空,地面上泛着清冷的亮光,如白昼。刚过正月十五,凌晨五点多钟的村子还沉浸在一片宁静中。我抬头望了一眼天边的明月,月依然很大很圆,月光铺了一地,很美。但此时的我却无心赏月,返身回屋。
2020年的春节是不寻常的。原本热热闹闹,举国欢庆,万家同乐的新年,因新冠病毒的肆虐而变得了无生气,人心惶恐。看着疑似及确诊病例数字一天天地不断攀升,我的心沉沉的。除了在心里默默为祖国祈福,愿其早日脱离瘟疫的侵扰外,就是静静地等待,等待那冬去春来,花满枝头时。如果足不出户在这次疫情中也算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我会坚持和家人一起宅家不出门。可我的心却不能不牵挂着那些位居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身体能撑得住吗?他们也是人啊!也需要正常的休息啊?
大年三十,当浓郁的年味正自向村村巷巷的空间弥漫开去之时,隐匿在暗处的新冠病毒也向武汉城伸出了魔爪。它张牙舞爪,肆无忌惮,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向全国各地蔓延开去。中央立时发起有力举措,今年春节不拜亲访友,全民齐心协力共同防控抗疫情。于是,在烟花四起,爆竹声声的除夕之夜,一拨一拨本该和亲人团聚在年夜餐桌前的医务工作者,纷纷背离妻儿父母,毅然奔赴武汉疫区,肩负起了医者的天然使命。国难当头,他们没得选择,往前冲是本能使然。然而,他们奔赴的可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可能啊!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过,如果前行一步,都很危险,更何况疫情这般疯狂严峻!为了更多的家庭能够团圆,为了更多的生命能够重新获得健康,他们走得是那样的慷慨决然,义无反顾!两周过去了,他们依然在不分昼夜地奋战。为了节省防护物资资源和争取充分的时间多抢救一个生命,他们尽量不喝水,穿着尿不湿,背着厚重的防护服,每天穿梭于病人与病房之间。能不身心疲惫吗?
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支撑他们坚持的动力。
在灾难面前,若干个像钟南山院士那样的义士勇士相继涌现,更有众多的医护人员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地坚守在疫区一线,用他们坚强的躯体和一颗赤诚的忠心守护着作为医者的良知,并谨遵着一个医者的担当和责任。然而,孤军作战,获胜何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来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防疫用品及捐助款以各种捐赠形式纷纷抵达武汉。有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大到六位数字的人民币折合数,小到一张百元钞。灾难面前无国界,捐赠人群无长幼。北京时间2月5日凌晨,首架载有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俄罗斯军机抵达武汉,同时抵达的,还有5名俄罗斯医疗防疫专家,将同中国专家合作研制疫苗,帮助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还有伊朗、日本、韩国、英国、巴基斯坦、泰国等许多盟国也都向我国伸出了援助之手。学生的压岁钱、女人的私房钱、老人破烂堆里刨出的辛苦钱,这时全都拿了出来。这递出的哪里仅是一些物品呀!分明是一份情,一份温暖,一份感动!是那坚石无可催的凝聚力呀!一个国家的灾难,却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人民的团结,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呀!
我们没有理由不打赢这场防控抗疫战!然而要战胜疫情,需要多方助力支持,需要我们每个公民的积极配合。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众志成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因他觉得那时的中国人民真正需医治的是心灵。所以,我们更应该去通过这次疫情和十七年前的那场疫情去反思,去寻根症结所在。
早在很多年前,国家就发出环保的呼吁之声,并大力提倡植树建林。可是这些并没有真正在国人心中引起重视,许多人认为这些与自己没有关联,那都是国家的事。森林、高山、荒漠、海洋、土地被任意摧毁汲取,造成生态严重失衡,危及人类生存。特别是近年来人们贪婪的欲望不断增强,开始向各种野生动物伸出罪恶之手……无论引发灾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但这些残酷的破坏性行为都值得我们去进行反思。人们应该建立人与万物和谐共处意识,家国共荣辱意识,防患意识,和远大的前瞻性,不能总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等灾难来临了方才觉醒,那就为时过晚!就像今天的我们,一场疫情让我们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
如果遭受一次教训不去反思,二次依然无动于衷,那么,更多更大的灾难将会以其它多种形式依然去造访我们。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职业值得人们尊敬:一种是医生,一种是教师。医生医治的是肉体,而教师医救的是灵魂。我想补充一下,除了以上这两个职业,作家也可兼治救赎灵魂的责任。所以我希望,能有更多有担当的作家站起来,拿起手中的笔,肩负起文学的使命来。
2020年2月9日
文章讴歌抗击疫情战斗前线的白衣战士,逆行冲锋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中千千万万英雄。
好文章,受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