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芳】歌吟动容,振臂加油(赏析) ——赏怀才抱器精品散文《黄鹤楼吟》
看见“黄鹤楼”三个字,我的心怦然一动,一股热流穿过全身,瞬间想到了武汉,想到了此时此刻陷入“新冠肺炎”灾情的武汉人,包括我的亲姨姨一大家人。文章配图上的黄鹤楼,此刻仿佛也灌注了生命,在我眼前活泛灵动、栩栩如生,那番因文字衬托出的新颖,好像是我昨天刚刚拜访过一样亲切,不由自主勾起了我记忆中两年前去武汉旅游,在姨姨家逗留了半个月的一幕幕温馨场景……
就着这份特殊时期对武汉人,乃至姨姨一家的特别挂念,我神情凝重,仔细阅读此篇文章,自不同的段落里分析、提炼出富有蕴意、炉火纯青的句子,剖析文中吟诵黄鹤楼的精髓,从洋洋洒洒的字里行间挖掘作者赋予作品真正的意义和内涵。因为文章分小节抒发了对黄鹤楼的认识与感悟,我也顺应作者手笔的自然,几乎怀着悲壮的心情提起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找出文中的亮点,奢望让作者笔下的黄鹤楼这座富有盛名的建筑物复活,霎时间闪烁出鲜活的生命之光。
一、重现黄鹤楼历史雄风,隐喻对武汉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作者紧握灵动犀利的笔,在文章开头,选择以黄鹤楼为切入点,满怀对武汉人民的牵肠挂肚,泼墨途中回顾黄鹤楼丰厚而悠久的历史,描写到黄鹤楼拔山而起,临江屹立在武昌蛇山下,历经千年风云突变,依然美丽的容颜,还有那阅尽人间无数沧桑,成为中国的名胜古迹,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成就和风采。在读者眼帘里展现了黄鹤楼成为武汉这座古老城市的象征,当之无愧的英姿,肯定了黄鹤楼是武汉人、乃至湖北佬心中的骄傲。自然令世世代代的国人慕名前去拜仰、游玩的事实。彰显了黄鹤楼被作者描述到位的、伟岸挺拔的身姿必定成为这篇文章的主题与核心。黄鹤楼,让作者动容动心,用文字一泻千里表达出自己对黄鹤楼的感慨与认识,同时,也激发了所有读者的心,怀着特殊时期的特殊心情,来阅读此篇特殊的文章。
在作者文笔的引领下,两年前曾与姨姨专程游玩了黄鹤楼的我,在遐想中看到作者效仿古人,行走在黄鹤楼脚下,背手仰面,凝望黄鹤楼顶峰,触景生情,诗兴大发,捂着发痛的心房,高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感慨万千中,写下了黄鹤楼不能被国人遗忘的历史。精炼的文字,描写了黄鹤楼的建筑结构、一些传奇故事、昔日的秀丽风光、歌舞楼台,以及当下因“新冠肺炎”疫情对黄鹤楼下武汉人构成的威胁,特别是从黄鹤楼坚固稳健的楼体上感悟到的精神领域的内涵,引导文章的内容由浅入深,最终提炼出其灵魂的精粹。整个过程描摹轻盈,叙述入微,怀揣着战胜病毒的决心,抒发黄鹤楼不到、武汉人挺住的美好愿望。这一思想的体现,成为这篇文章开场白中最精彩的一抹,也成为我火眼金睛里的一道亮点。
二、通过对黄鹤楼的描摹,展示了精湛独到的写作技巧和水平
1•文章题目借用了古典诗歌的体例,让一个“吟”字,悠悠扬扬激荡在字里行间,在我此时看来,这个“吟”用得十分巧妙,恰到好处,是任何字都无可替代的。因为“吟”有唱的意思,也就让文章体现出了吟唱黄鹤楼下聚集的全国成千上万的白衣战士,以及各路英雄的事迹。另一方面“吟”有着叹息、痛苦、伤感的味道,也就让文章中的语言不由自主地透露出了一位因为疫情,必须足不出户、不得不困闲在家多日的写作者的心声。那从郁闷中迸发出的低吟轻弹、温婉缠绵且自由的音律,携带者东方古典文学的音乐美,用现代化的语言,将象征抗疫精神力量的黄鹤楼作以深刻的熏染和表达。
2•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借景抒情。以黄鹤楼为主线,抓住“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点”,一线连点,介绍黄鹤楼的楼史、建筑结构和风采容貌,将黄鹤楼与深陷灾区的武汉人、白衣天使、全国救援队伍、以及蝙蝠等野生动物的危害等等一一串联起来,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精湛优美的语言,深层次地表达出了作者在静观这场战役中痛彻心扉的心绪,极其细腻的文字,没有华丽的堆砌,而是行云流水,以情达意,一气呵成。段落清晰,散而不乱,将黄鹤楼的体、神、情、韵、貌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自然挥洒中抒发了发自内心的情感,倾诉了所见所闻中亲临这场战疫者中传来的亲身体验。字字血,声声泪,感人肺腑,扣人心弦。蘸满灵感的笔墨,营造出浑厚、凝重的气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并且主题鲜明,论事论物井井有条,所有的文字始终围绕主题,渲染出越来越深刻的底色蕴意,并且在结尾中能做到前后呼应,完美地收束全文。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个在写作手法上的亮点,加深了作品的美感、动感,自然深深地吸引着了读者的眼球,令拜读此文的人心潮澎湃、感同身受。也诱惑了我情不自禁找出影集,翻出当年和姨姨在黄鹤楼下拍摄的几张照片,细看中泪花盈盈,一边感怀黄鹤楼,一边思念姨姨一家人,担忧武汉人民。
三、以震撼人心的实例,颂扬英雄的白衣战士们战胜灾难的顽强精神
文章题材来自于现实生活,内容紧贴“新冠肺炎”这场无情灾害的袭击,列举了一位朋友在省城做医生的女儿,疫情爆发后,先斩后奏,奔赴武汉,她告诉父亲,从来没有看到过黄鹤楼,这次是个良机,并做了一个视频抖音发给父亲作为临别的礼物,命名为《在路上》。毫无疑问,这样真实的故事给读者展示出了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和浪漫主义思想,让英雄们高尚的品格和善良的心灵在文章中显现。又描述了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写信给在武汉抗疫的医生妈妈,主题歌颂的是英雄,因为此刻母亲是战士,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孩子心中,妈妈就是他最崇拜的巾帼英雄。是的,在这个英雄辈出且不问出处的年代里,在这场抗疫战争打响后,涌现出了多少这样的英雄好儿女啊!他们在祖国人民陷入危难之际的关键时刻,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犹如暴风雨中勇敢飞翔的海燕,迎合了黄鹤楼脚下武汉人活在当下,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气概。
挖掘文字的根部,我看到,文中没有忘记揪出这场病毒的罪魁祸首宣泄一番,爱憎分明的语言描写了躲在阴暗角落里的蝙蝠们的肆意张狂,才导致黄鹤楼告别了往日人流涌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八方游客喜盈门的盛况,出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悲凉情景。同时,也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疫情快点过去,迎来云开日出、春暖花开的那一天的美好愿望。这些勾勒出了文章必不可少的又一个亮点。
人生自有诗意,以上这些亮点彰显了作者身在北方、心系武汉的家国情怀。困在家里的日子里他从电视、手机里目睹了这场病毒带给武汉人的灾难,流下了清泪。孤闲中独临窗前,远眺黄鹤楼,虽不能眼见,却心有缕缕透骨的感知。揪心中捧出黄鹤楼借题发挥,以物喻人,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期盼,满腹经纶,不惜尽情宣泄,文中勾勒出的画面感、营造出的美妙意境、绽放出的丰厚的文学底蕴、多情加多才的秉性,在我看来,都是文人墨客内心世界最细致最浪漫的一种表现。作者惦记灾区人民,借黄鹤楼说事,正如我看到黄鹤楼顿时就万分思念自己的姨姨一般敏感。
如作者一样,我隔荧静坐,向文章中的黄鹤楼小图凝望,依稀听到武汉长江大桥下日夜东流的江水滔滔不绝,衬托着黄鹤楼的坚毅体魄,听到黄鹤楼在风雨中哭泣,就像作者被白衣战士感动的泪游走在这张“黄鹤楼”图上一样。我的心很痛很苦,情不自禁双手合一向苍天祈祷:湖北挺住,武汉坚强,中国人民平安健康!意念中的武汉经过了这场“新冠肺炎”狂风暴雨的袭击和磨难,不远的将来必定迎来驱散病魔后美好幸福的生活。因为路过作者的路,因为苦着作者的苦,所以非常理解作者写这篇散文的心情与感触,也就吃透了文章的血骨与内涵。
我要求自己淡定,因为笔随心走,我心淡定了,我的笔就会从容行走。我知道,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心情是痛心而忧伤的,我在赏读、剖析作者文章时心情也是忧伤的,但我们紧绷的神经都不恐慌,所以我们的思维都是清晰的,我们的文字都不慌乱、不盲目。换个角度说,假如我没有去过武汉,假如我没有到过黄鹤楼,假如武汉没有我的亲人,我也许不会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就通,看见“黄鹤楼”一张小图片就能入境,触景生情,撩动记忆泉眼,写下这篇与原文意境相连、融会贯通的赏析文章,我想,这也许就是黄鹤楼在冥冥之中给予我和作者的契机吧?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因为姨姨,我在一个春意盎然的三月,去了武汉这座美丽的城市,由姨姨陪着我游览了武汉及其周边的各大名胜古迹,包括武汉长江大桥和黄鹤楼,今天因为这篇描写黄鹤楼的作品,激起了我对居住在武汉汉江的姨姨加倍的牵念,不知不觉中写下了这些文字,但愿这些出自我心灵深处的话语能给作者笔下的黄鹤楼添光加彩,能让武汉真实的黄鹤楼更加坚不可摧,更加挺拔,傲然屹立在蓝天白云下,让黄鹤楼脚下的武汉人更加坚强勇敢,与全国人民一起努力,战胜疫情,挺过这次病毒难关。
点赞《黄鹤楼吟》这篇引人入胜的精品佳作,感佩怀才抱器老师丰厚的文化知识和精神世界的修养。让我们一起为黄鹤楼加油!为武汉人加油吧!
2020•2•18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原文链接:江山文学网
怀才抱器精品散文《黄鹤楼吟》http://www.vsread.com/article-907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