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为黄莽《佛心道为》说几句(杂文)
未读其诗,先解其人,这大概是“解诗” 的法门之一,但囿于种种原因,识其人何其难,譬如说《诗三百》,要了解每一个没有准确史料记载的作者,似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只有走进浩瀚的历史风云中去。但凡有存在价值的诗词,大抵和其人其事尤其大的历史环境相融合,这就是“诗合为时而作”的诠释吧。
我不是很了解黄莽,因为相识于网络,知道最多的是电视报道片段;我也算了解黄莽,不是因为他和我一样会写诗填词,而是他和我一样在不遗余力地传播着传统诗词文化!
无疑,在诗词这块五彩斑斓的土地上,黄莽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是个喜者欲其生,恶者欲其死的人物。 中国当代文化多元而迷离,尤以诗词书画为最,黄莽恰恰是诗词书画皆涉猎、皆有毁有誉的,书画我不懂,闲来无事,趁夜半无人私语时乱谈一通——诗词及诗词之外的东西。
余少年时全无定性,又兼贫穷的缘故,儒释道墨、士学兵农、诗词曲赋甚至命理风水之书,皆能借便读,能见便读。不惑前皆把感思涂鸦于纸,多以文言示人,不惑后专享诗词曲赋,十年之间,前两年中下笔皆相思唧唧语,网络习气,今日读之倍觉哑然。黄莽小我十岁,今年七月初收到他的《佛心道为》一书,在工作之余断断续续的读完,无端的生了些些感概慨。
《佛心道为》黄莽的诗词鉴赏集。从《道德赋》开篇,近体诗(含词)、古风共约一百九十多首赏析、赏析者遍布全国,十五首现代诗、一篇散文,到数篇诗词写作教案附录结束,全书作品以山水家国情怀为主,个人情怀为辅。按黄莽的《道德赋》论述,诗人“既可僧服道袍,手甩佛尘,天地对弈。”——这是泯然尘外之求索;“为诗之道,心必有大爱,情生于万物。”——这是天地博大的襟抱,是情、志、势、生死无碍的佛的体现了,做到很难,难于上青天,不过愈难,知难而进,便是赤子之心。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诗词要做到深刻、细微而又生动的抒发情感是需要较高的学养的,至于兴观群怨的要求,只有留待后人论述,不过,如白乐天《与元九书》中说:“至于齐梁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他在这里批评齐梁时代的诗歌创作,都是些吟咏风雪花草等客观自然物的篇章,不符合诗歌理论的‘六义\\\\\\\'和‘诗教\\\\\\\'的要求。这要求自然是责之过甚的,风花雪月无罪,亦算人情。不过,在古典诗词正欲复兴、网络“相思体”、“比赛体”、“标语体、”“老干体”诗词铺天盖地之时,能情倾家国、佛心济世、以己之得,而传于人之道,却不啻一汪清泉的作用的。
我无意用诗学的教学式特征或卫道士的脸皮去解读黄莽诗词,也无意去衡量诸家对于他的诗词的鉴赏,我只是从黄莽在2015年春晚“福送万家”活动中、全军“诗情墨缘”等文化传承活动中孜孜不倦的传承讲解着他的“佛心道为”,这点精神是弥足珍贵的,而我,无偿教学诗词曲赋九年,成就大不及黄莽,自然对他的“诗道”有几许赞赏。关于他受到的谩骂,正如每一个人都会被别人骂一样吧,我想他受得了。
因为喜欢写诗的缘故,写完这篇短文,信手让键盘吐出几句:
教诗有感并与黄莽共勉
白头莫忆少年行,看尽风云自不惊。
道到无言心已佛,诗痴有泪句方精。
一笑长安居不易,重寻正页史迁轻。
苍天厚物终开眼,要我文华遍地英。
附注:
1、相思体,集梧用语,指网络臆造的个人男女情怀诗词。
2、比赛体,集梧用语,指各种诗词大赛中为比赛而创作的诗词,其特征是以盲目赞颂为主的、换个别名词即可通用的山水人物诗词,部分接近标语。
3、标语体,集梧用语,指以盲目夸耀为主体、缺乏具体情感表达的口号式诗词。
4、老干体,又名“政协体”和“人大体,”写这类诗词的人以老干部居多,是一种观点陈腐、套话连篇、毫无生气毫无诗味的接近标语口号的诗体,大量存在的原因是其充满对国家、领袖和人民无条件的爱戴和推崇,有其存在的社会现实意义。鼻祖是郭沫若。
2018年9月14日凌晨于广西防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