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正】回故乡(散文)
一、梦故乡
暌违已久,故乡时常出现在我梦里。
故乡的轮廓于每次午夜梦回的瞬间清晰横亘在脑海,像昨日的风吹进香甜的梦里;像一壶老酒散发着醇厚的香味;像屋檐上的冰凌滴水滴答滴答落进记忆的深处。
故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就像儿时母亲的微笑,把喃喃细语灌入我的耳朵,哄着我甜甜地进入梦乡。这种乡愁是道不清讲不明的,无论身处何方,目光总有一刻停留在故乡的方向。
少小离家,乡音难改。我与同事聊天总蹦出家乡的土话来。我喜欢说“照”,“照”在家乡的话里是行、可以的意思。同事早上安排我去打水,问我行不行,我脱口而出:“照”。同事一愣,我吃吃地笑了笑,解释道:“行啊,照就是行。”同事甩出一句:“这话真土。”我莞尔一笑,不置可否。
这几年回家探亲,我总在火车上夜不成寐,“近乡情更怯”。回到家,痛快地洗个澡。然后甜甜地进入梦乡。梦里又回到出生的那个小村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条从南向北流淌的河水波光粼粼,捎带着童年的美好潜入我的梦里。我在梦里与故乡相遇,想把一肚子的委屈向它倾诉。故乡于我就是灵魂深处的安歇地。
十七载的军营生活,在即将画上句号,回到我梦里的故乡。父亲不用再每日里打电话给我。他头上的许多白发,都是因我而生,父亲在电话里殷殷期盼我早日回家。母亲把牵挂的心思表现在每天的天气预报里,“哦,儿子那边今天要下雪啊,我得提醒他注意保暖,别冻着了!”父母把慈祥的微笑挂在脸上,思念担忧之情放在了心里。
二、回故乡
2020年伊始,我便筹划着回家的事宜。在单位把东西打包叫了辆货车运到了住处。又把一些工作交代给了同事。我终于踏上了回乡的旅途。
出发前,父亲在电话里说道:“等你到了合肥我来接你。”我忙拒绝:“到了合肥,还有机场大巴到六安。你不用来,多麻烦!”父亲笑笑同意了。父亲不那么固执自己的想法,终于把我当成大人来看了。父母已经垂暮,他们渐渐地将把家庭重任交予我。我已到承担一家人希望和独自做决定的年纪。我有信心撑起这个家。父母把他们的智慧教给我,我也将把这种智慧延续到后代身上,淳朴善良的家风必定使家族生生不息。
这次回家,父母在家备好了许多我爱吃的菜。母亲嘤嘤而泣:“回来了,终于回来了!一家人能团圆了!”我忍不住眼眶湿润说道:“妈你别哭,我这不是回来了嘛!”我搂着母亲,体会到久违的温暖。母亲头发又雪白不少,忍不住心里刺痛了一下。父母都已双双步入花甲之年,在他们看来,儿孙满堂才是晚年最大的幸福。
那晚的晚餐我尝到了熟悉的味道、亲情的味道,我吃了很多,说了很多话。我把对父母的思念和异乡的孤独都如实倾诉了出来,心里顿时敞亮了。父母也把家里的大事小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堂妹结婚了,表妹订亲了......家里的子女都长大成人了。兴许看着子女的成家立业是长辈心里最高兴的事。
遥想离开故乡的时间很漫长。北上求学、军营磨练、工作调动,离开故乡的距离越来越远,一种思乡之情也越来越浓。身体诚实地反映了乡愁,总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萦绕在心,使我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是否也有着“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乡愁,而我则每次看到“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样的诗词便怦然心动,一滴思乡的泪水悄然落下。
难忘故乡的青山隐隐水迢迢。巍峨的大别山连接鄂豫皖三省,孕育了许多革命儿女。淠河穿城而过,滋养了家乡人民。而乡村里的风景则清新自然,一座座小山峰峦叠翠,如同牛马卧伏;一个个湖泊星罗棋布,如同翡翠镶嵌在大地。故乡充满着诗情画意,一回想便会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故乡的旷野辽阔而苍茫,青青的草地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一方方田地纵横交错,彼此相邻为伴,孕育了蓬勃的生命,藏着生命的密码。人与田地互为依存,人把汗水洒在田地上,田地提供给人生存的保障。几千年来,这种共生的关系亘古不变,繁衍着一代代人生生不息。
而今,故乡早已摆脱牛耕人犁的旧式劳作,田地不再压弯人的腰背,村民的一生也不再一味地与田地打交道。人的生活幸福感直线上升,这得益于时代的发展。农村的风光旖旎秀丽,空气清新宜人,城里人厌倦了城市生活,于农村山清水秀处择一风水宝地盖起别墅,这种现象已不罕见。
三、故乡的亲人
父亲叮嘱我:“过年前我们去给你爷爷上坟。”我忙答应,给爷爷上坟是每年过年前和清明节必做的一件事。一大家子浩浩荡荡赶去那个小山丘,在爷爷坟前磕上几个头已是常事。每当这个时候,整个家族都聚集起来,人人都体会到家族的浓浓亲情。
不过,这个年过的不安生。
新冠病毒疫情让原本欢乐祥和的年味蒙上了一层阴影。正月里走亲访友的风俗今年戛然而止,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四舅打来电话问我:“听说你们小区发现了确诊者?”我忙否认:“没有的事,我们小区正常的呢!”谁知不久,家乡政府出台了措施,小区开始封闭式管理。我们只能每隔两天出去一次买菜,其他时间隔离在家。
没办法,父母和我只能在家里自娱自乐。父亲愁着做生意的事,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早年父亲便走南闯北拉木材回家乡卖。我儿时只有母亲陪在身边,父亲的身影只有过年时才见得到。父亲那时满腔热情要改变家里贫穷的局面,经过了几十年的打拼,现在家里已比较富足。父亲六十多岁了,做生意的心还是抑制不住。
我体会到父亲的心,他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虽然赚了钱,他自己却舍不得花。衣服旧了也舍不得扔。好几年买一次新衣服。他想为后代多攒些家底,不用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我常劝慰父亲,别太劳累,保重身体更重要。父亲表面上答应着,背地里却在筹划着扩大厂子规模。他又打听到最近木板生意不错,现钱现货,不用过年前追着去讨债。所以决定去选个好位置建木板厂。我听后皱了皱眉,终于没有劝阻。父亲的雄心壮志不是我能改变的。
记得小时候父亲从外地回家,总是带一些玩具给我和姐姐。动感十足的游戏机给我,精致的电子琴给姐姐。爸爸目光里充满慈爱,因为很少陪我们,他内心是愧疚的,用这些玩具来弥补我们。但我和姐姐不怪他,在心里他的形象很高大,他在外奔波是辛苦的,为的就是我们娘仨。母亲也格外敬重父亲,她在父亲回来的那段时间总是变着法的做出很多佳肴。她对我们说:“你们父亲在外经历风霜雨雪,舍不得吃穿,就是为供你们读书,你们要懂事认真读书知道吗?”我和姐姐坚定地点点头。
父亲一直在为我的人生保驾护航,初中毕业我的分数达不到市一中的条件,父亲托关系花钱让我进了;高中时我的身体孱弱,经常生病,父亲嘱咐母亲多买些鸡牛肉羊肉给我补身体,尽管那时家里并不富裕。更不用说,父亲母亲饱经风雨寒来暑往在大棚里做钢材生意,只为生活过得更好。父亲母亲把能给我们的爱都给了,唯独忘了自己。我把这份生育、抚养、教导、助力之恩记在心里,父母的晚年我将全心全意地照顾。恐怕今生也无法还尽父母恩,只有尽力为之。
居家的日子平淡无味。但我享受到一种平淡的幸福。我每日里看看书,写写文字,偶尔筹划着年底工作的事情,我没有了在异乡那种漂泊无定的感觉,内心感到瓷实淡定。
回到故乡,我就感觉像是鱼儿回到水中,心情美滋滋的,或许,这样的日子才是我期盼已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