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一段懵懂的岁月》自序(散文)
时光的脚步匆匆,不知不觉中,青丝变白发,皱纹驻额头。当年的同窗陆陆续续地跨过了花甲的门槛,有的已经花甲大几,下一站就是古稀了。同学中有一大波人 ,一只脚迈进了花甲之门,半步的岁月距离不需要多少轮回的日月。同学中绝大多数已经拿上了退休证,依赖不菲的退休金颐养天年了。明年将会迎来在职同学退休的高潮,高潮与尾声如同孪生姊妹,联袂登场不足为怪。不幸的是有的同学,没有等到退休这一天的到来,匆匆忙忙地挥手红尘,去极乐世界尽享逍遥了。也有为数不多的同学,命运使然,毕业后没考上学,也没谋求上正当职业,自然与退休无缘。好在这些同学日子过得还都不错,子女发展的还都令人欣慰,也许这就是大自然的平衡法则吧!
岁月如梭,看似有些夸张,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的确如此。当年的同窗,如今成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熬到这个辈分上,文雅的称呼中,理应带有一个“祖”字了。“祖父”、“祖母”也罢,“外祖父”、“外祖母”也罢,成“祖”的下一步就是成“仙”了。人到了这个份上,不要感叹时间都去哪儿?看开一切,拥有健康才是福气。
人生中总会有太多的意想不到,人生就像一叶扁舟,茫茫海面,有惊涛骇浪的时候,也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一切都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人生占卜不了自己的未来,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做不到随遇而安,就只能俯首偏安一隅,我想这就是人类的最高境界吧!
走出校园后,婚姻、事业、工作、生活导致同学们北、西、南、东,天各一方。有些同学继续成为同学,有些同学成了同事,成了战友,成了上下级关系,当然最令人羡慕的是成了夫妻那几位。相逢亦难,成了生活中的真实写照。有些同学相隔千山万水,相见成为想象;有的同学虽同城居住,性格使然,封闭的生活方式,同学相见也成了,赤道下的雪花——难得一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四十载光阴对于人生是何等的漫长!漫长的时间中,职业的差异,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生活环境形成的思维格局,诸多因素沉淀下来,每个同学都不再是当年懵懂的少年,当年那张稚嫩的娃娃脸早已写满岁月的沧桑,布满沟壑的容颜里沉淀出新的格局、新的思维。这些新的东西没有了稚嫩,多了武断与固执。这是人类的共性,我们这些同学也不能例外。人是高级动物,马克思说:“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伟人之言道理满满。人是情感世界最丰富的动物,任何行动都有社会的属性。然而,观察生活,我们又会发现,人的情感是很微妙的。人活一世,其实也就活在一个“情”字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围绕一个“情”字展开的。情是缘分,更是交往的纽带和桥梁。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汉语里面的情涉及的职业众多,同学情、师生情、战友情、同事情、甚至牢中悔罪的人还有狱友情,其情虽失雅,总也是一种特殊之情吧!同住小城里的同学几十人,平日里来往频繁的不过也就十几个人罢了。因为不是所有的同学都有共同语言,都能心悦地谈得来。同学中缺乏坦诚 ,口是心非者也个别有之,人吗如同手指,长度总会不一样的,个案构成群体的千姿百态,也可以说是人类的伟大之处。大浪淘沙,该淘汰的东西迟早会暴晒在沙滩上,我们没必要去谴责,去纠结,一切都交给时间去检验吧。
每个人的嗜好有别,打球、下棋、散步、看书、写作、唱歌、跳舞、饮酒、赌博……这些不同的爱好与人生活的环境和修养以及努力息息相关,爱好是一个人的情趣体现,也是一种境界的内涵。笔者从年轻时就有一个爱好,喜欢“爬格子”,这个爱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痴情了。网络时代,电脑、手机上网,无纸、无笔、可以打字写稿子,方便快捷。赶上了好时代,可以文海遨游,我的键盘我做主,我的灵魂我主宰。让文字飞扬,让情感翱翔。我读书甚少,腹中缺经少纶,底子薄,功夫浅,写作只是一种爱好而已。虽有百万字文学作品发表,偶有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随笔杂谈等拙文荣获殊荣,但精品文章占比不大,文章质量不高。属于文化旅游团里的“纯玩团”。我写作有个习惯,喜欢撰写一些真人真事,让文字言之有物,让文字接近生活,让读者阅读时不感到厌倦。有很多同学的名字都出现在我的拙文中。说实话,写现代风靡网络的朦胧诗真的不会,也听不懂一些靡靡之音歌词含义。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年龄老朽,与时代隔离,感悟不深,反应迟钝;其二,知识匮乏,脑内无精华,笔尖无锋芒。坦诚地讲,也写过牵强附会的文章,还是一次参赛,很幸运稿子通过了审核,也发表了,可是稿件与奖项无缘,从那次以后,下定决心,不再打肿脸充胖子。要写就写出生活的色彩,让无声的文字高声呐喊,喊出生活的色彩!本人虽有作家的头衔,市作协会员的资格,还被绑架成一份纸刊文学的顾问,拥有虚名不少,却是一个写作大军中的小娃娃,走路还在蹒跚,说话还在咿呀。因此,有同学屡次鼓励我,写一写我们的学生时代,把我们那会儿的天真无暇跃然纸上,给我们的晚年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同学的想法我也曾经有过,确切地说还不止一次,也想写出那会儿我们的真实模样,心里总是有恐惧的,因为,文章要涉及到真实的姓名,真实的事件,浮躁的社会,有些人喜欢听恭维奉承的话,这样我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引发众怒。也怕写得质量不好,遭到无端的攻击。顾虑重重之下,想法一直不敢付诸文字,现在我想用一颗阳光的心态,用我粗糙的文字还原一下那会儿的我们,我的初衷,先写两年初中生活,重点写乌牧场中学。题目暂定《一段懵懂的岁月》。希望得到各位老同学的支持!
北疆白杨2019/11/17于内蒙古通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