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韵】不让老实人吃亏(随笔)
大家熟悉的“文化大革命”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这个不寻常的时期,产生了无数不寻常的人、事、物,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也影响了人们为人处世的生活方式,电影《芳华》中所再现的情景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一群正值芳华的少男少女在军队文工团里,既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又经历着充满变数的人生命运。
看完电影,其中的刘峰、何小萍、萧穗子、丁林林、郝淑雯等人物的所作所为及文工团解散的场面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有人说,看完这部电影就觉得令人堵得慌,特别是“当看到刘峰的假臂在推搡中被甩落在地上时,好崩溃”。不让老实人吃亏,这是一个永远也不过时的完美命题,也必将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可是,这似乎成了一个口号。何时才能不让老实人吃亏?又如何让不老实人变老实?似乎永远在路上。
刘峰,用何小萍的话说,他是最好最好的人,比雷锋还好。因为在文工团里,谁有了困难,只要刘峰知道了,都会主动去帮助,于是慢慢地谁有了困难,都会理所当然地想起找刘峰来帮忙。刘峰的帮忙似乎不分男女,不分贵贱。他不巴结领导,不欺负弱者。他每到一地出差,都会用自己的双肩扛来同事家人所捎的东西。别人不吃的破饺子皮,他吃。有一次,大伙儿正在一起吃饭,后勤上养的猪跑了,管猪的跑来只吆喝着叫刘峰出来帮着追寻。战友要结婚了,为了给战友搞节约,他撑着带伤的腰,一个人趁着晚上的时间,连钉带绑地给战友做成了一对沙发,一算账,100多块钱的沙发,只花了30多元的材料费就做成了。他被评为“活雷锋”,文工团领导安排他去进修,进修完就能升官,他却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因为林丁丁的算计,他被迫离开文工团下放到了连队。在连队里,他仍然是一名好兵。当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时,他带领着战友在往前线护送弹药途中,遭到敌人伏击,战况惨烈,他因此失去了右臂。因为伤残,他离开了部队,靠着独臂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他结婚了,因为要出来挣钱养家糊口,妻子嫌没人陪她,就跟着一个开长途车的司机跑了。他在海南被联防办扣了跑货运的三轮车,还被无凭据地罚款一千,他交不起,在争执中他被几个联防办工作人员推倒在地,摔断的假手臂与身体分离。2005年,他得了一场大病,幸好有何小萍的照顾才得以保命。时隔多年后,刘峰和曾经患过精神病的何小萍在烈士陵园里祭奠战友时相遇,没有结婚的两人自然地相依为命,彼此陪伴着走过后半生。
从刘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老实人付出大于索取,不搞花架子,不阿谀逢迎,不争不吹、不跑不送,只会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他们不会像母鸡一样用“呱呱叫”的方式引人关注。什么福利待遇啊,年度考核啊,晋升职称啊,评优选先啊,等等,往往首先被一些工作实绩不如老实人的消息灵通人士占据己有,或被权利使用不当者移送给自己所谓的知己——或是偷奸耍滑者,或是溜须拍马者,或是哗众取宠者,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不让老实人吃亏”,这是多少老实人曾经梦寐以求的幻想,如今变成了现实,并正在得以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据此,各行各业都已建立了或正在建立“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实绩考核体系,体现了对忠诚履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型劳动者的关爱,它已激发并将继续激励老实人干事创业的激情,彰显社会的公平正义。
现在,许多老实人在高素质领导的领导下,已经完全享受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当然,要真正“不让老实人吃亏”的要求全面落到实处,或最大限度地杜绝偷机钻营者,我想,首先是选对德才兼备的管理者,其次还需要相关监督机构永不懈怠地狠抓落实。只要我们找对了前进的方向,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