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蜗居的日子(随笔)
这个鼠年,过得一点都不安心,因为冠状病毒,害怕封路,老公和儿子媳妇初六就去了上海。我年前做了个痔疮手术,三天两头要去医院换药,所以不得不待在老家。
先前一家人在一起,虽然一样是蜗居,到也不感寂寞,时光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乐中,不知不觉就打发了。
自儿子他们上去后,陪伴我的只有老爸和公公,家中一片寂静,毫无新年的气息。本想静下心来读点书,可有关疫情的报道,特别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离去,让人心痛、压抑得几近崩溃。为了自我调节,我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状态。
“到田里透透气挖点野菜吧!”念头一划而过,我立马借了勾刀,约上邻家妹妹党凤和姑姑,来到了公路边的一块荒田里。
蓝天白云下,那三三两两的油菜花,在和风的吹拂下,羞答答地左右摇曳。碧绿如玉的麦苗,正拔节而起,积极向上;层层翻滚的绿浪,像绸缎织成的毛毯,让人真想躺在上面和它们来个亲密接触。我仰面深吸,伸开双臂,和大自然来了个真正的拥抱。
一番舒筋活骨后,我开始寻找野菜。“快点过来呀,这边野菜多呢!”党凤和姑姑在叫我。只见田埂边,小道旁,一簇簇的野菜争相拥挤,那毛绒绒水灵灵的茎叶,像满面春风的小姑娘,一个个正张牙咧嘴,冲着我笑。这久违的场景,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夕阳下,一群没心没肺的孩子,一边挖着野菜,一边嘻笑打闹……
脚踏阳气升腾的土地,怀拥明媚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野菜从松软的泥土里连根拔起,那份收获,那份回归自然、失而复得的喜悦,是多么的珍贵。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只一会心功夫,我们就满载而归。我知道,我们手中拎回的不仅仅是野菜,更多的是一种心情,一种幸福。
回去仔细择好、洗净,炸起了春卷。老爸和公公一边喝着小酒,一边品尝着喷香松脆的春卷,赞不绝口。看着两个老人满足的样子,我的心湿漉漉的。是的,要不是这场疫情,我哪会有这份闲情,又怎么能体会这融融的亲情呢!
一晃,蜗居老家已一月有余,这期间,老爸每天翻着花样烧着我喜欢吃的菜,偶尔只让我打个下手,洗洗切切。时光,就这样温馨又安静地过去了一天又一天。我是父亲的女儿,亦是人妻、人母,享受浓浓的父爱同时,心,不免又多了一份牵挂:上海那个家还好吗?平时水手不湿的老公和儿子他们过的咋样?每天,我都在患得患失焦虑的心情下渡过。
2月21日,好不容易等到乡道解封,我立马联系了去上海的顺风车。推开家门,迎接我的首先是门口排放整齐的鞋子。进入屋内,目光所及之处,皆一片洁净,厨房灶头,擦的跟新买的一样,碗筷都放在消毒柜中;房间地板,一尘不染,床铺都理的条条实实;窗户都是敞开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香的味道。看来,儿子对疫情的防范做得是很到位的。小憩一会后,开始烧饭,当我取出碗盘盛菜时,发现好几个上面都有豁口,我知道,这肯定是儿子或媳妇的杰作,看着这些碗盘像犯了错的孩子,正张着掉了牙的嘴,冲着我发出歉意的笑,我好气又好笑,不过也释怀了。这次疫情,孩子们真的长大了,蜗居的日子他们自己学会了烧饭,再也不用点外卖了,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他们真的可以独立了。
蜗居的日子,我们过起了烟火十足的生活。看着朋友圈每天更新的各种美食和抖音里搞笑的视频,人们一样把日子经营得很灿烂。宅家,虽困于形,可不困于心。这段日子,我们缓下脚步,摁下了时光的暂停键,在家进行着反思和修行。这次疫情,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新的认知:人,为什么而活?活下去的目的是什么?它让我们明白,房子、车子、票子是没有温度的,唯有健康的身体,父母的牵挂,爱人的呵护,孩子的牵绊,家人的陪伴才是真正的幸福。
我相信,只要心存期寄与美好,便生别样繁华与欢乐;虽时维艰,也得从容,纵困斗室,也得自在。疫情即将过去,很快我们会走出家门,走进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