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一张黑白毕业照(散文)
一
庚子年的疫情还没结束,毗邻重灾区边沿的我们,响应政府号召宅在家中,除了吃饭,就是睡觉、看电视、玩手机,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至今已有三十余天了。
今天,百无聊懒的我,翻出了沉睡在橱柜里多年的旧相册,一张张地翻看着,慢慢地回味着过往。
忽然眼前一亮,一张黑白毕业合影照。五六寸的样子,全班师生五十四人被紧紧地浓缩在里面。清晰的黑白两色,把各具形态的人物形象完好地嵌入其中。
蓦然间,我感觉这时光的年轮,就像一张旋转的黑色唱片,在我的心灵深处,开始播放着那美丽的旧日情曲。
这是一张三十八年前的照片,当年在襄阳县师范读书阶段,分别时的合影留念。看着它,脑海中曾经保留的那段温馨记忆,还有珍藏的一段段友情一一呈现在我眼前。
那时,有着农村姑娘的稚气、憨厚、胆怯、羞涩的我,走进这个校门,抱着好好学习,学得真本领的初衷,决心将自己打造成一只金凤凰,将来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于是,我便把这份热情根植于这块热土,希望这粒种子能早日开花结果。
对于一个刚涉世的农村孩子来说,初次进入这个校园感觉到什么都是陌生的、像走迷宫般的激动。
远远望去,学校像一座正方形的团状大院落,一大片青灰色的房子和几棵高大茂密的葱茏树木。向前走,学校的轮廓逐渐清晰。正门朝北,左右两边各五幢瓦房,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操场,最南端横着的一幢是学生饭堂。另外,东西两侧围墙边都盖着矮小的瓦屋,几乎门挨着门,但也感觉十分严谨。
我们班的教室就在大门口左边最东端,顺数第四个教室,门前栽着一排既粗壮又高大的树,整个校园全部用水泥浇化得很坚固。
二
记忆里我们的班主任程兴国老师,影响最深。
一个中等身材绅士式的人物,平时总是西装革履,留着一头竖立着而微卷的发型,白皙的皮肤配上一副文儒的眼镜,显得十分雅静。他既是班主任,又是教了我们两年的数学老师。
脑海里,我隐约听见,“咔嚓、咔嚓”的皮鞋声越来越近……
他严肃的面孔,喊一声:“上课!”瞬间一切嘈杂戛然而止。他左手拿着一个黑色的活页讲义,便开始不紧不慢地讲着代数式了;右手开始在黑板上“滋溜溜”地写呀写呀,不多时,偌大个黑板被他写得满是曲曲弯弯的数字和代数式。
他每讲完一个例题就让同学们接着做课后练习,下一节课会抽复习题找同学演板。
我接受起来有点费力,不过通过他的再次订正讲解,豁然明白了。
数学课堂上,我从没见过他的笑容,只有音乐课堂上他才会相视一笑。他的业余爱好就是音乐,每周的班会上,他总要教我们唱一些时髦的歌曲。他挎着手风琴,双手抚摸琴键,那种陶醉在演奏歌曲的样子太酷了。《外婆的澎湖湾》《白兰花》《橄榄树》《北国之春》……他教我们唱出来的味道总是有种特美的感受。
与数学老师教学风格不同的是文选老师。那是一个不到五十岁的老人,衣着过于朴素,让我觉得他与种地的农民没有多大区别,只是稍微干净整齐一点罢了。课堂上他总是唱独角戏,近乎播音员了,时常讲得满头大汗,更甚是唾液偶尔堆在嘴角两边,还在喋喋不休地说呀讲呀!有时高兴时还手舞足蹈的,从不懈怠。每次我们的作文他也是逐个批注。
记得我写过一篇散文《我的老师》,写的是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也许是他产生了共鸣,从头到尾批注得满满的,连有错的标点符号也一一订正了。看着他的批语,我更加敬佩他。课后,我邀请了两个同学一起去拜访了他。
他住一个单间。用五个“一”可以形容他的家:一张四尺左右宽的普通木板床,上面是陈旧的老棉花被子;一张办公桌,倚前窗靠墙;一把靠背椅子;一个煤油炉子,在墙角处;一根绳子,从后窗对拉到前门边,胡乱搭了几件衣服。家具极其简单,他让我们几个坐在床上,我们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过了一会儿,小吴吭了几声,开口道:“喻老师,你家里还有什么人?”他努努嘴巴,似乎有些尴尬,喃喃地说:“我家距离这里不远,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我呀,人生有点坎坷。我本来也是老牌大学毕业,曾经也有个幸福的家,不幸文革时期被打成右派,为了家人不受牵连,我与妻子办了离婚,从此我就回到农村了。后来平反昭雪了,我才回到教育战线上,一切都成了过去。”
我们沉默了,为他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惋惜。在后来的课堂上,我都用心倾听他的每一节课,也理解了他这样认真的原因了。
还有语基朱老师,物理张老师,化学陈老师等等,都是我尊敬的老师。
从此,我用心学好每一科。
三
学校每年都有体育比赛,文娱晚会,还有书法绘画展览。
我的优势就是个子高,苗条,是班上培养的体育参赛苗子。我们班上的体育委员李金基,他是个比较称职又有耐心的教练,每次课余时间,他把我们集中起来专门训练。
开设的体育项目有长跑,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等。记得,那年的第一次长跑比赛,我失败了。我跑得挺快,一两圈自然领先,可是身体素质达不到,最后坚持不下去了。
打篮球也是个消耗体力的运动,我性子急,老是犯规,就只好参加乒乓球比赛了。
同学赵千雅不但乒乓球打得好,跳起舞来没有谁比她更美。我们俩每天饭前饭后总要练习一会儿打乒乓球。不管是拉长球还是快攻,我俩都能打出几十个回合。体育委员说:“两位女神,这样打不行的,要学会拉孤圈球,要有旋转,别人不会的技艺你学了就有赢的可能。我来教你们吧。”他每天抽时间教我们。后来的比赛,我们班终于拿到名次了。
我们班的各项比赛,总有人会拿到名次。每次获奖后,班主任总会在教室里抚琴弹唱,与大家共乐,此起彼伏的歌声至今仍响在我耳畔……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两年的学习生活不经意间就结束了。即将分别那一刻,大家互相赠送笔记本,互相留言。学校请来了摄影师,为我们拍下了这张大合影,各持一张,从此,各奔东西了。
一晃就是几十年啊!今天再次看到它,让我感动了半天,这种温馨是人间难得的同窗之情啊!
文章层次分明,结构谨慎,人物塑造形象逼真,性格描写入心得位。好文章学习了!
赞你,珊瑚老师编辑推举好文章!
赞你,作者妙笔写出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