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我在升旗仪式前(散文)
1992年五月,我去北京作家班学习,听著名作家学者刘再复,陈晓明,张颐武老师讲课.时隔28年的今天,我再次来到了北京。此时正值隆冬时节,是北京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此前一直有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的愿望,却没看成.这次无能也要看到升旗仪式.我们一早就乘专车去了天安门广场,男女老少铺天盖地的潮水般涌向广场,为了抢在最前面看升旗仪式,我用飞人博尔特的速度冲在离旗杆大约一百米处,在旗杆下已喘不过气,但高兴的是站在第三排.此时天还未亮,周围灯火通明,广场四周都站着魁武英俊的军人站岗.他们伫立在寒风中,就像一尊尊雕塑.宏伟的天安门城楼沉浸在如水的夜色里.在这庄严的天安门广场,我不由挺起胸,感到身为中国人的我,在这黎明前的宁静中也威严起来.城楼上的国徽洒满灯光照射在我的身上.一种神圣的祥和的感觉,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一会东方已微露鱼肚白.人们开始潮动起来.此时金水桥那边传来了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我踮起脚尖望去,一支整齐的方阵朝我们走来,他们手持步枪,头上军帽军徵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们步伐矫健,走姿整齐划一.这种伟岸的印像震撼着中国,震撼着全世界.此时,嘹亮的国歌响彻北京上空,我也激动地唱了起来,在这庄严肃穆的时刻,鲜红的五角星在这寒冬里把整个天安门广场照射得暖如春天,此刻我的心已被点烧。顿时感到,这鲜艳的旗帜,这伟大的图腾,这豪情雄风。这撼山易,撼中华民族之难的民族英雄气概,不仅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更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升旗仪式还未结束,我就滚出热泪,是啊,祖国,你是从黄河走来的智者,继承了黄河水流的桀骜和狂放,用激情点燃一簇洞穿时空的火焰,光芒神圣!曾经打磨石斧石锤的手,从石头上打磨出智慧和力量.拯救了中国受苦受难的人民.
生在清风雅雨间的我,从小喝着从唐沽拉山源头顺流而下的清澈透明的水,她缓缓地,像母亲乳汁供养着我们,一天天,一年年,把我们喂养成人,她浇灌着家乡肥沃的土地,使草儿翠绿,让花儿清香,把土地描绘得五彩斑澜,那缓缓流动的水绕城而过,给两岸镶上明丽的花边,鲜艳的野花在草丛里像星星,像眼睛,在微风中眨呀眨的,像依偎在母亲怀中的孩子,"呀呀"地叫着妈妈,那般忠诚,我就在这生我育我的这块土地上慢慢长大,无论是
五九年"粮食关"饥饿年代,还是下乡插队时挨冷受饿的艰辛,到进城当工人做重活的劳累,至今退休只领到最低生活养老金.我都热爱家乡的山河,热爱着她的过去,关心着她的今天,从不怨恨她,她培养的儿女无能在长征途中,还是抗日危难之时,及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进程中,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教育我们自强不息,爱国爱民,使我们成为寻梦路上的追梦人.
正是由于对她的真切热爱,我奋发学习,认真创作了一篇篇歌颂赞美她的文章,感恩回报着她.俗话说"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所以我至死也热爱着她的生命.可那些被她喂养的小羊而今被她养肥后变成了狼.开始残害百姓,祖国正被这些豺狼逐渐掏空.
想当年,清庭腐败,八国联军入侵.母亲只能痛哭流涕,日寇烧杀,母亲忍无可忍,唤起中华儿女冲向疆场,马革裹尸,誓死保卫每一寸土地,直到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就像今天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使中华民族这颗东方明珠在全球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