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蜀葵,无处不在(散文)
一
要说有哪一种花,一直陪伴着我从小到大,那就只有这样一种花,叫做蜀葵。从前,我并不知道,它有这样的名字,是长大以后,我才知道的,它竟然有这么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每每叫着,感觉依然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暖。
记忆里,蜀葵这花儿,不仅非常美丽,而且,它是无处不在的。你无论住在乡村还是城市里,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的。那真是如影随形,随时随地,可以见到有那么几株或是一片片,不声不响地盛开在那里。
小时候,我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连队里,到处都生长着这种花的。只是,当时我们都叫它大熟叶或是大麦熟,还有大人们叫它一丈红,因为它长得很高,有一丈那么高呢。
它笔直的一根茎,直直的腰肢似的,不知不蔓,直直的向着天空生长着,那么坚定,那么旺盛。它的叶子,一片片,油油墨绿色,舒张自然,形状近似圆心形,而一瓣瓣花瓣又羞涩似花瓣倒卵状三角形腰肢上开满了花朵。
至于它的花色,那就只能用丰富多彩来形容了,有红、紫、白、粉红、黄和黑紫等各种颜色,单瓣或是重瓣。一串串,一片片,真是成串成片,又火爆又热闹,无拘无束,自然开怀。
想想,蜀葵这样的花,早已开成了势开成了阵,如一串串花墙,密密匝匝,色彩纷呈;如一片片花海,风中摇曳,花海涌动;如一座座花山,矗立起道道花的峰峦,点燃团团火焰。
尤其是在村庄里,进到一户人家里,最初映进眼帘的就是这一串串火红而热烈的花儿,影壁墙似的,一株株直立在每一家庭院的大门口。
蜀葵,真的是太平常,太司空见惯了吧,因此有诗句: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说来是嗔怪蜀葵的太多,太随处可见,因此无法与牡丹相媲美,其实,细一想来,正是这种太多,太泛滥,才是比牡丹更让人喜欢,更让人接受,它是一种百姓的花,一种普通人家最喜欢花。
蜀葵,有这样的诗句:花如木槿花相似,叶比芙蓉叶一般。五尺栏杆遮不尽,尚留一半与人看。据杨穆的《西墅杂记》记载,明代成化甲午年间,日本使者来到中国,见蜀葵花不识,问之才明白。才题此诗留问的。
也就此,诗中的“五尺”作“一半”,全部加起来该是一丈了,这也就不难怪,蜀葵别称“一丈红”,或许这就是一丈红的来历,也说不定哟。古时候,人家里也会栽种些蜀葵,用以驱鬼、辟邪。
郭沫若的“箭茎条条直射,琼花朵朵相继。”陆游的“翩翩蝴蝶成双过,两两蜀葵相背开。”苏轼的“君看此花枝,中有风露香。”都是吟咏蜀葵的,可见人们对蜀葵的喜欢程度,也从中可见蜀葵的随处可见,它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花,也是一种最朴实最平白无华,最亲近人的一种花。
二
蜀葵,是我小时候,记忆里尤其深刻,也是最常见的花儿。我是在东北长大的,那时候我们那里叫农场,农场是由一个个连队组成的。连队里的房子都是统一建成的。红砖红瓦的砖瓦房,很整齐,也很漂亮。一家家,一户户,都差不多的样子,就连一庭一院也很相似,木柈子排成的院墙,或是杨木杆子围成的庭院。
只要走进我们连队,随便走进哪一家,都会在门口庭院外或是庭院里,随意可见的就是蜀葵了。在墙角,在木杆围成的庭院,或是在柴草垛旁,甚至在沟渠,在村头,山径边都会见到蜀葵艳丽身影的。
蜀葵,一排排,一丛丛,一片片,开得热烈,开得蓬勃,开得火辣辣的。记忆里的蜀葵,它是一种成片成片的花朵,很少几株,更少见单株生长的。总是一大片,一大片,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挤挤挨挨,轰轰烈烈,成了阵势似的。
即使生长在庭院里也依然是一小片,一小片的,也绝不是单株存在的。而且各种的花色,也是红黄粉紫浅红深紫,什么颜色的都有,真是姹紫嫣红,五颜六色,让人目不暇给。
只是,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它叫蜀葵。我一直叫它大熟叶,我的母亲却叫它光光艳,还有同母亲一样年龄的老人,也叫它光光艳。母亲说这花喜欢阳光,开得火热,开得灿烂,开得泼泼辣辣的,是再好不过的花了。
这也是母亲最喜欢的一种花呢。几乎家里的庭院被蜀葵全部占领了,母亲还是嫌不够,又将院外的空地也开起来,种上这花儿,什么颜色的都有,尤其是红色的最多。
而且,这蜀葵有个好处,只要种上了一年,以后就不用再种了,它的种子落在地上,经过一冬天也不会冻坏的,反而长出的花茎更是粗壮,开出的花儿也格外鲜艳。
我也很喜欢蜀葵的。母亲说我小的时候,她就经常将我放在地头上,放在开满蜀葵的花丛里,只要给我采上蜀葵的花朵,放在小摇车子里,让我自己玩着,母亲在地里忙碌着,或是载或是种。
母亲常说,只要得到一朵光光艳,黛玉就不哭也不闹了,能拿着花儿咿咿呀呀地说上半天话呢,一会头发上簪,一会嘴巴里吃,自顾自的玩着,可开心了。
女孩儿如花,也喜欢花的,哪有自己不喜欢自己的呢,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呵呵,母亲看着我,总是喜欢的笑着,偏爱的把我比成了花儿呢,其实,哪一个母亲又不把自己女儿当花儿一样的养育着心疼着呢。
等到再长大一点,再大一点,能走路了,这下好了,管也管不住了。最开始,走得歪歪斜斜,摇摇晃晃,一会摔倒一会绊倒的,依然摔倒了爬起,继续学着走路。
有时候,摔怕了,赖着母亲怀里不走了,母亲就将我放在离着蜀葵花丛一段距离的地方。我只要一眼看到蜀葵,开心得又笑了,就什么都忘记了,不顾一切地一步步向着蜀葵走去,有些迫不及待呢。
慢慢的,会走了,走得稳了,几岁大了,自己能出去找小伙伴儿们玩耍了,就结着伴儿,去河边去田野里采回各种花回来,一束一束的插在瓶瓶罐罐里。
其实,因身体弱,总是生病,跟不上小伙伴们的步伐,大多时候,还是一个人在庭院里玩耍。那么,自然就是那些蜀葵伴着我了。
记得母亲将小小庭院院墙周围全都种上蜀葵,还有意的在窗前种了好几行,蜀葵一排排地,挺直了腰杆儿,好似队列一样。我就在它们面前学着学校里的老师样子,给它们上课,叫它们认字、唱歌、跳舞做游戏。嘻嘻,它们可认真了,不吵也不闹,认认真真听我说呀讲呀唱呀跳呀。
三
想想,童年里的蜀葵,给了我太多的陪伴与快乐呢。我就算什么花都忘记,也不会忘记蜀葵的,蜀葵的美丽模样在我心底,可是根深蒂固的。
说起蜀葵,就自然的回想起它的许多有点,尤其是,蜀葵不择土地,什么样的土地它都能生长。蜀葵,既不像牡丹不食人间烟火的华贵,也不像兰花一副难以养活的娇气。它耐得起贫瘠,它既耐得起高温也难得起寒冷。
每当蜀葵花儿盛开最美时候,母亲就喜欢守着一丛蜀葵边烙着葱花油饼,边对一旁的我说:黛玉,你看看,这光光艳开得多好看呀,什么也不怕,不怕旱也不怕涝,不怕烟火熏,也不怕庭院子里憋闷,总是开得这样一副快乐的样子,真是好呀。呵呵。母亲笑着,脸上早已笑成了一朵花儿了。
母亲还说:这花不仅好看,要养活,它还是药材呢。它的花可以泡水喝,不仅养颜美容,还对冠心病的治疗很有疗效呢。它的叶呀杆呀全株都可以入药的,不信你就翻开药书去看看,那里早有记载了呢,它的根:清热解毒,排脓利尿。它的籽:利尿通淋。它的花:通利大小便,解毒,散结。
哇,妈妈你好厉害,记得这么准确。我翻开母亲珍藏的一册有关草药的书,翻看着大声赞美着。母亲就说,我是因为太喜欢这光光艳了,就反复看了它的药用价值,当然记得牢了。
可是我读了就忘了,记不住书里太多的知识的。我拿起母亲刚刚烙好的葱花油饼吃着,摇摇头不好意思的说着。母亲就用满是面粉的手点了我额头一下:不用说,还是没有用心呗。要是像吃油饼一样吃到肚子里,看看还能忘记不。
我赶紧躲到蜀葵花后面,怕母亲再说的急了,再点我一下,就如小时候藏在蜀葵花丛里和妈妈捉迷藏:嘿嘿,妈妈我在这儿呢,你抓不着我了。
我故意似一个顽皮小孩子,蹦蹦跳跳的,妈妈面前什么时候也是长不大的呢。对不对呀,蜀葵,躲在蜀葵花儿下面,好惬意呢。
蜀葵花儿掩护着我,好似在发出一声声欢笑。母亲隔着花丛,继续忙着,继续欢笑着:你是什么时候才长大呀?俺的妮儿呀。
烟熏火燎中,母亲额头、脸颊、鼻翼上闪着晶莹的汗珠儿,颗颗汗珠儿映照着蜀葵花,阳光里,那般璀璨,那般朝气蓬勃,一朵朵花儿,都在发出幸福甜美的欢笑声。
蜀葵,深深地烙印在心田里,盛开在内心深处,永远都在发出快乐幸福的笑声的。只要,每每想起,快乐就拂过心底,幸福就降临在我的身边:故乡,母亲,田野,小河,房屋,小庭院一丛丛蜀葵……一一的在眼前浮现,浮现,久久不肯散去,哦,蜀葵,你无处不在。
感谢老师分享,您创作辛苦了。问好老师,遥祝春祺。
赏读散文《蜀葵,无处不在》,联想起从前到处可见的麻杆花,文中叙述蜀葵植株高低、颜色、生存适应性,与作者笔下的蜀葵一模一样。
作者善于观察,想象力丰富,文章情感温馨,语言顺畅,好文章,为你点赞!
如果能提炼浓缩那就是绝品了。如,花的多种别名,写一次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