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芳】楼长是个“管家婆”(小说)
一
管大妈是我们楼的楼长。她今年七十多岁了,个子矮矮的,浓眉大眼,慈眉善目,快人快语,因为爱管闲事,乐于助人,善于化解矛盾,让整栋楼居民相处如一家人,其乐融融,被我们楼的居民亲切称为“管家婆”。
尤其是管大妈出面调解对门小两口闹离婚的矛盾纠纷,使他们重归于好的故事,在我们楼里成为佳话,被人们津津乐道。
管大妈的对门是小两口,女人是老师,男人在单位是管理干部。小两口结婚五年多了,还没有孩子。
那天,管大妈感觉有阵子没见过小两口热乎地同出同进了,她很奇怪,见到男人小周问道:“小周,有阵子没见蔡芳了,她没在家?”
不料,管大妈无意的问话,勾起小周的伤心事:“人家回娘家了,不要我了,我们准备离婚了!”
“啊!”管大妈吃惊地愣住了。她心里隐隐作疼:曾经他们小两口是那么地恩爱,怎么突然闹开离婚了?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琢磨不透啊!她关切地对小周说道:“小周,你可想好啊,这离婚可不是小事,说离就离的!“
小周伤感地说道:“我想好想不好管什么用呢?人家坚持要和我离的,我也没办法啊!”
管大妈郑重地对小周说道:“你信任大妈吗?大妈给你管管这闲事,我保准让小蔡回来!”
小周摇摇头:“大妈,您的好意我领了,可这事您管不了的,人家铁了心要和我离婚,恐怕您劝也没用的!”
管大妈蛮有信心地说道:“小蔡没有那么狠心,只要你相信我,我觉得我一定能把她劝回来的!”
小周忙说:“大妈,我家在外地,平日里您就跟我的亲妈一样关照我,我怎么不相信您呢?只是给您添麻烦我实在不忍。”
管大妈说道:“没关系,你父母不在跟前,我就跟你的大人一样的,你过好了,我也放心了!”
管大妈让小周把他爱人的电话给她,她给小蔡打电话。小蔡一听是对门管大妈,情绪激动起来:“大妈,小周真可气,把我们的事还给您说?他什么意思?“
管大妈忙说道:“小蔡,你不要误会小周,是我一直没看到你,感到奇怪问小周的,小周才告诉我的。小周脾气你还不知道吗?他能主动告诉我?”
小蔡把她和小周的矛盾说给管大妈听。原来,他们俩都属于事业型的年轻人,平日忙于工作,婚后在一起的时光逐渐减少,恋爱时的狂热也渐渐冷却。回到家里,没有孩子的欢笑声,两人感情交流也少了,谁都不愿意走进厨房做饭,都想躺在床上歇歇疲惫的身子,于是,他们的矛盾就出来了,小周说小蔡懒惰,小蔡说小周不体谅他,两人都有着知识分子的傲气,谁也不去主动给对方说好话,开始由不满变成吵架,由吵架变成冷战。最后,小蔡赌气回了娘家,一个月后,给小周传来话说准备离婚。
小蔡给管大妈说着情绪越来越激动:“这回我是铁了心不跟他过了,他心太狠了,一个月了,不来看我一眼。我爸妈也伤心了,支持我离婚的!”
管大妈对小蔡说道:“你别管了,我保证要小周马上去接你。小两口床头吵架床尾和。哪能当真呢?再说,你爸妈那么大年纪了,你就忍心给老人添堵?”
小蔡哭了:“大妈,长期住在爸妈家,爸妈不烦,兄弟不烦,兄弟媳妇还给脸色看呢!就是爸妈心疼我,我怎忍心让爸妈为我操心呢!可他这样男人简直是冷血动物!我坚决不和他过了!”
管大妈劝道:“放心,小周就是爱面子,你等着啊,大妈一定让他去叫你回来的!”
管大妈放下手机,对小周不满地说道:“小周,不是大妈我说你,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小两口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小蔡就是赌气走了,你咋的也得去把她叫回来啊!你不给她台阶下,她自己怎么回来?”
小周苦笑着说道:“大妈,您是不知,他爸厉害着呢!还有那个小舅子,都是暴脾气,我去他们把我打出来怎么办?”
管大妈思忖着说道:“要不这样吧,远亲不如紧邻的,谁让我们是门对门的近邻居呢!大妈我跟着你走一趟,我不相信小蔡和她父母不给我老婆子这个面子!”
小周激动地对管大妈说道:“大妈,您真是比我的亲妈还亲呢!我一辈子不会忘记您的!”
那天,风和日丽的早晨,小周开着车带着管大妈一起来到小蔡父母家。
小蔡妈妈听说管大妈是女儿的对门邻居,感动地拉着管大妈的手说道:“什么也别说了,我教女无方,给您老添麻烦了!害得您老这么大年纪了,还为他们事操劳!冲着您这个好邻居,冲着您老人家这付热心肠,我让女儿回家,因为有您做他们的邻居,我们放心!”
小两口回来了,家里又有了欢笑声。后来,小蔡怀孕了,怀着即将做爸爸妈妈的喜悦,小两口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生活。
八月十五,小周开车把岳父岳母请来,把管大妈一家人叫到家里,两家人团聚在一起,举杯庆祝美好的生活。
在我们楼中,因为年轻人居多,年轻人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时常有吵架声充斥耳边,深夜中格外刺耳。第二天,管大妈见了小两口,总会喊住他们好言相劝,最后把他们矛盾化解。年轻人有了矛盾也总爱找官大妈诉说,在她的调解下春风化雨,冰释前嫌,言归于好。因此,楼里的人都把管大妈称为我们楼道里的“管家婆”。
有句话说得好:“被人管着,幸福着。”我们楼里的人在小区幸福指数绝对是排在前列的,因为我们楼有个管大妈这样的好“管家婆”。
二
然而,一家人相处中也有不和谐的声音,锅碗瓢勺在一起也有碰撞的时刻,十个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般齐呢!楼里也有人对管大妈说三道四,对她的管闲事不以为然。比如,二单元四楼的老庄,每天见了管大妈白眼相待,冷若冰霜。管大妈热情和他打招呼,他却不理不睬,高昂着头扬长而去,让管大妈讨个没趣。
老庄和管大妈的矛盾纠葛,是那天他的闺女出来遛狗,狗在楼道里拉屎,管大妈正好撞见,她在楼道里大声说道:“闺女,等狗拉完了把粪便清理了,要不你的狗到处乱拉,臭味熏天,咱楼道不成了粪便场了啊!咱还怎么在楼里住呢?”
老庄闻声出来,忙拿着簸萁笤帚,把狗屎清理干净了。这事按说在别人眼中是一件小事,不值得挂在心上。可老庄偏偏是个爱面子的人,管大妈在楼道里吵吵,让楼里的邻居看笑话,他觉得管大妈把他弄得下不来台,让他好尴尬;也让闺女满脸羞愧,回到家中气得直哭。
从此,老庄和管大妈做下了梁子。
年底了,楼长们开始协助物业收卫生费了。
初次收卫生费的那天,管大妈手拿着一把收据,虎视眈眈地盯在楼口,整栋楼的人出来进去都要经过她的眼皮底下,没有飞檐走壁的真功夫,休想从管大妈的视线中逃脱。
老庄高傲头从她眼前经过,管大妈喊着他的名字:“老庄,你的卫生费该交了,这是你的收据!”
老庄无奈停下脚步,极不情愿地从管大妈手中接过来收据,看着收据,皱着眉头:“去年一百二,今年变成一百五了,这工资刚涨上去,卫生费也跟着涨了,有文件吗?怎么乱涨价?”
管大妈说道:“你要文件找主任要,我只管负责收费,解释权在居委会。”
老庄掏掏衣兜:“钱不够,等会儿我给你送下来吧!”他冷冷说着,一走没了踪迹。
老庄走在楼里,把手中的收据团成一团,塞进口袋里。他心想:烦死这个管家婆了,处处和他过不去。如今,她当上了楼长,更加耀武扬威了。可我老庄怕你作甚?我家庭幸福,有儿有女,各个出息,儿子在外上大学,女儿是白领,有什么事能求着你呢!你一边呆着吧!就是不交!
老庄前脚走,后脚又有一位女人推着车子从她眼皮下经过,管大妈喊住:“晓梅,给你们家的卫生费收据,交了吧?”
这个叫晓梅的女人是四楼的一位年轻女子,是老庄对门邻居。她刚下班,接过来收据,用极不耐烦的口吻说道:“等等,我知道了,到楼上给你拿!”说完,像老庄一样,溜了。
晓梅和老庄前后脚上楼。老庄不怀好意地挑拨道:“咱楼里都不给她交!凭什么给我们要这么多的钱!”
晓梅也愤愤地说道:“就是,要钱积极着呢!我们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两人一唱一和,拿出了誓不两立的态度,决心和管大妈抗衡到底!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管大妈收的卫生费就剩下老庄和晓梅两人了。眼看到了做饭时间,管大妈回到家中,丈夫见了,揶揄道:“怎么样?有人碰了一鼻子灰吧?”
管大妈看看时间:“现在正是做饭时间,老庄和晓梅都说回家拿,我堵到他们家里,看看他们给不给!”
丈夫皱着眉头说道:“人家做饭时间,你弄不好和人家吵起来,不影响人家吃饭心情?”
管大妈固执地说道:“他们还影响我的心情呢!你别管了!”说完,拿着手中的收据上楼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从四楼晓梅家门口传来管大妈吵声:“你说你住楼上,卫生费就不交了!你的垃圾呢?倒不倒垃圾箱?谁给你往外拉的?难道说卫生费还分楼上楼下?”
晓梅也不甘示弱:“我白天上班在单位,中午偶尔回家,家里很少产生垃圾,叫我交这么多的钱,太冤枉了!”
管大妈毫不客气地说道:“你晚上去不去厕所,擦不擦屁股,卫生纸呢?跑到哪里了?”
两个女人的吵闹声惊动了整个楼,人们纷纷围在楼下向上张望。只听管大妈用洪亮的嗓门说道:“卫生费是带着垃圾处理费,和扫大院的清洁工的工资,如果都不掏,大院垃圾拉不出去,大院没人清扫,我们的院子成了什么样子?我们环境坏了,谁还来我们这里住,你就是卖房子也没人要的!我们不是自己害了自己吗?”
你别说,别看管大妈文化不高,说起来大道理让人听着都顺理。她哪里是在吵架,分明是在给全楼的居民做宣教。
四楼的男人出来了,掏出钱塞给管大妈:“大娘,给您,别跟她一般见识。你说的对,我们自己的家园我们自己要爱护的!”
管大妈的这场架,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吵声灌进对门的老庄耳朵里,他听得真真切切。他心想:再不交,就引起众怒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以后咱走着瞧吧!当官大妈敲开他的门时,他阴沉着脸把钱塞到官大妈手中,“给你,不要进我的门,脏了我家的地!”说着,连推带搡,把管大妈推出门外,还恶狠狠地撂下一句话:“留着买药吃吧!”
管大妈数着老庄交的钱,心想:老庄这么大年纪,素质咋这么差呢!她早听主任说过,你们楼上就老庄落后,每到收卫生费的时候,总是找着理由能拖边拖,赖到最后不了了之。如今,真是见识了!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管大妈苦笑着摇着头。
居委会主任听说管大妈连老庄这样的“刺头”都制服了,佩服地伸出大拇指说道:“老管啊,你不愧是你们楼里的‘管家婆’啊!”
三
今年春节,年前年后,疫情也传到了这个城市。管大妈作为小区的积极分子,参加了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没几天,居委会主任找到管大妈,告诉她一个意外消息:老庄的儿子小健在疫区上大学,放假回来后,和老庄一家在一起待了两天。现在,他主动上报,要求自我隔离,虽然他们一家没有检查出被感染,但按照上级指示:小健单独隔离,和他们一家分别隔离在小区两处不同的房间,凡和老庄接触过的居民必须接受检查,隔离在家。
管大妈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心想:没想到,就在自己眼皮下,还存在着被感染的隐患,真是防不胜防啊!也由于老庄对她冷淡,对她避而远之,自己才因祸得福啊!
管大妈向主任信誓旦旦保证自己没事,经检查后她走出了隔离的家门,开始回到了防疫一线。她和志愿者一起对整栋楼进行喷洒消毒液,动员凡是和老庄接触过的居民立刻进行检查,身体没事后隔离在家。整栋楼居民都寂寞安心地在家隔离着,他们每家每户的门口放着一个筐子,里面放着管大妈和志愿者给他们买来的蔬菜食物。筐子中,经常盛满五颜六色的蔬菜食物。管大妈带着一帮志愿者每天在楼上楼下巡逻,根据他们的需求,为他们雪中送炭。
有一天,管大妈她们收到老庄门口空筐子时,里面有一张老庄写给管大妈和志愿者感激的话纸条。
红色的筐子像一团火,暖热了老庄那颗冰冷的心。
管大妈还在女儿的帮助下,用上了智能手机,学会了建群,加了整栋楼居民的微信,她把志愿者和整栋楼居民集中在一个群里,有什么事可以在群里随时沟通。
那天晚上,老庄紧急和管大妈她们微信联系,说儿子小健的突然手机打不通了,老庄和他失去了联系。管大妈和志愿者立刻在微信群里紧急呼吁小健,可怎么呼唤,也没有小健的音讯。无奈之下,管大妈和志愿者来到小健隔离的房间,在楼下呼喊他的名字,几个人喊破嗓子,叫了半天,也无人应答。
管大妈很奇怪,这个小子在家干啥呢?怎么我们喊破嗓子他也听不见?莫非这小子睡着了?她急中生智,又呼喊他楼上的邻居,让楼上的邻居从他的卧室敲打地板,终于把小健震醒了,他揉着懵懂的眼睛从阳台出来。原来,这小子在家里无聊,在家疯玩了一夜手机,清晨把手机充电器玩坏了。他看着手机无法充电,不能玩手机了,才懵懵懂懂地进入梦中。管大妈叫他的时候,他正在做着美梦呢!
听说他的手机电池坏了,管大妈忙让志愿者四处给他买手机充电器。疫情期间,大部分门市都在关门歇业,连个开门的手机店也找不到。管大妈只好让爱人开着车带着女儿,去找她的一位卖手机的同学。把同学从家里叫到门市,开开门,才给小健买来相同型号的手机充电器。
回来的路上,女儿埋怨道:“妈妈,就老庄那家人,您还管他闲事干啥?您把一家人都拉进来了,还捎带着麻烦我的同学!”
管大妈说道:“在这个困难的时期,你帮助了困难中的他,他会牢记你一辈子的!”
管大妈的话很有哲理。一个月后,当老庄一家团聚在一起的时候,老庄两口子和儿子,女儿,分别给管大妈打来了电话。居民们也每天在群里问候管大妈,看着大家的问候,听着耳边传来的声声感激的话语,似缕缕春风飘荡在管大妈的耳边。管大妈拿着手机的手在颤动,一阵暖流涌上她的眼眶,她的眼泪夺眶而出了……
祝福您特殊时期平安健康快乐!
祝福管大妈: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