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古城流韵(散文) ——正定行记
早闻赵云故里、“三关雄镇”之正定古城,且有木、砖、青、华四座古塔闻名遐迩,值丁酉年晚秋,驱车四百公里,访古……
正定,古称常山、真定,位于冀中平原,临滹沱河,属石家庄,自古即燕赵雄镇,逐鹿中原必争之地。一路车程,天高云淡、秋风瑟瑟,路边片片金色的茅草间杂雪色的荻花,偶见满树将尽的枫红,却淹没在漫天飞舞的黄叶中。
到达时已过晌午,便先去“荣国府”逛逛,这是近些年完全按《红楼梦》著述建造的仿古豪门府邸。“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建筑风格倒也忠于原著,但太多刻意人工布置的痕迹,多了做作却少了留白,算作回思原著吧。
次日黎明,仍以“荣宁街”为起点,最先看到的是天宁寺木塔,又名凌霄塔,始建于唐代宗,现为宋庆历大修后遗存,并历经千年屡次损毁后重建。塔高41米,九层八角型砖木结构,内有直贯五层的塔心柱结构。四层以上为木构的飞檐斗拱,故称木塔,各角悬挂风铎,顶部为铁铸枣核状的塔刹。塔身往上逐层高度递减,整体外观轻盈挺秀。
临近天宁寺不到三百米,是著名的隆兴寺,虽无名塔,但有占地八万多平米大气磅礴的寺庙建筑群。清康雍乾嘉诸帝均巡幸于此。其宋代建筑孤例摩尼殿,被梁思成誉为“艺臻极品”;五彩悬塑倒坐自在观音像;精美的铜铸毗卢佛;“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结构复杂的转轮藏;最著名的要属世界最高大的铜铸千手观音。寺院内苍松翠柏郁郁成荫,“云间归雁小,山外夕阳迟。”龙腾苑假山亭柱上的诗句,道出这座千年古刹的空灵、清幽。
出隆兴寺,沿常胜街西行直抵砖塔,即开元寺须弥塔,是一座建于东魏兴和二年,高53米,外观简洁大方的九级方形截面青砖塔。最有趣的是底层四角均刻有唐风格天主力土小石刻像,其四肢粗壮、大腹便便,似一齐聚全身之力撑起高塔。塔东一古钟楼内藏巨大铜钟,敲响时方圆几十里都能听到,正是“水村烟雨无朝夕,十里黄昏听暮钟。”钟楼前安置一据称五代时期的长八米、宽三米、高三米、重一百多吨全国最大的石赑屃,昂首俯身翘着猪样的鼻孔甚是可爱。
开元寺东侧不远是青塔,又称澄灵塔,位于临济寺内,唐咸通八年建成,塔高33米九级,塔身八角形密檐式砖砌。古塔挺拔俊秀、装饰华丽。为禅宗临济宗创始人慧照禅师义玄舍利塔,临济宗自宋以后广传朝鲜、日本,开元寺亦为世界临济宗祖庭。
紧邻临济寺三百米南侧,就是坐落于广惠寺内的华塔,又称花塔、多宝塔。始建于唐贞元年间,距今已一千一百多年,现为金大定重修后遗存。塔高40.5米,砖灰结构,造型由层层莲瓣状的主塔和附塔组合的独特结构。塔身第一层呈八角形,四个正面加扁六角形亭状的单层套室,俗称小塔,多宝塔也因此得名,塔身各正面及套室之外都有圆拱形洞门。第二层塔身为正八角形,每面三间,下平座、上斗拱檐瓦,每面中间是门,梢间是假方格窗棂及长方尖形砖砌佛龛。第三层大平座、八面型塔身骤小,四面方门、四面假窗。第四层塔身呈锥形,平座八角上浮雕雄劲的天王力士,其造型亦共同用力承托起其上部分,塔周身浮雕海兽、狮、象、佛、菩萨等五彩塑像,雕工精细、栩栩如生,虽原有彩绘已大抵剥落,并不影响华塔自身的精巧华丽、壮观秀逸。再往上为八角形檐顶,上置塔刹。正定四塔中,华塔是造型最奇特、装饰最华美的一座,且为海内孤存,体现了我国唐代高超、精湛的建筑艺术,其美学艺术价值及在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被古建筑界所公认。广惠寺在千年的磨难、毁损中旧迹全无,只剩一四方院落围着一座孤零、凄美的华塔。
华塔南行百余米,就到了正定古城墙的南门,长乐门。这道历经一千六百年,曾经周二十四华里、高三丈、宽三丈的古城墙,经过数年的修葺,重新展现出其主城、瓮城和护城河互为倚靠之防御体系的金汤雄姿。登上南城门楼,想象城下围兵剑戟森森、蓄势待发,城上守兵枕戈待旦、箭在弦上的情景,而眼前却是护城河外公路上车水马龙的晚高峰,不由心生感慨。
已是傍晚时分,绚丽的晚霞披覆这座千年古城。暮色中四座古塔遥相呼应的挺拔身姿,像是相伴千年、不离不弃的故人,携手在斜阳的佛光中,守护着古城百姓,守护着天下苍生……
小泓冰写于2020年3月5日
注:
1、“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引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2、“云间归雁小,山外夕阳迟。”引自,元赵孟頫《寄题真定明远亭》
3、“水村烟雨无朝夕,十里黄昏听暮钟。”引自,清梁清标《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