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读《荷花淀》有感(随笔)
在上个学期老年大学的一次阅读课后,崔同学借给了我一本孙犁的作品集——《荷花淀》。我在休闲之时,总是精心地阅读着,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孙犁是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早期多写诗意化战争性的小说,晚期逐渐转向散文创作。
读罢此书,就好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娓娓道来,或是向你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里的一些英雄事迹;或是作者童年的乡村生活、乡里旧闻;或是作者读书写作的一些经验;或是……哦!总能给人以清新美好的感受和有益的启迪!
《荷花淀》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文中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七个农村青年参军,因为走得急促,除了水生以外,都没来得及和家里人告别。他们的妻子很是惦念,就去探望了一下,可是没有找到。在回家的路上,她们的小船,碰上了日本鬼子的运输船,敌人追赶着她们。幸亏她们丈夫的队伍埋伏在这里,给了敌人一个迎头痛击。这些妇女也在无意之中遇到了各自的丈夫,并立下了引诱敌人进入包围圈的功劳。
孙犁笔下的抗日小说,不刻意地追求史诗性的宏大叙事,也不过多地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死亡,而是注重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情感的变化。
比如:水生他们参军刚走了两天,几个女人就凑在了一起念叨着丈夫,想去看看;但她们又感到难为情,不好意思开口。于是,她们就想办法给自己找到了借口。文中写到: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虽然是借口,但她们都心照不宣。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她们的藕断丝连,写的活灵活现,充分表现了几个女人内心的矜持和害羞,以及此时此境的复杂而细致的感情。
再比如文中战斗场面的描写: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
这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却把战斗的场面描写得很少,而是描写妇女们所想到的、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来表现出妇女们转惊为喜的紧张和愉快的情感。从文中不难看出,这种描写也充满着诗情画意,洋溢着人物喜悦的情调和欢乐的气氛,来体现出了战斗所取得的胜利。
孙犁的散文,多取材于自己过去的经历,语言真诚亲切、自然清新、简洁朴实、又富有历史的厚重感。
比如《吃粥有感》开头:
“我好喝棒子面粥,几乎长年不断,晚上多煮一些,第二天早晨,还可以吃一顿。秋后,如果再加些菜叶、红薯、胡萝卜什么的,就更好吃了。冬天坐在暖炕上,两手捧碗,缩脖而啜之,确实像郑板桥说的,是人生一大享受。”
这简短的几句,我的一点体会:表面上是喝粥,实则是真诚怀念过去的艰难岁月中,一同战斗过程中的战友,并肩作战打日寇的情怀;一个“啜”字,描写的非常生动形象,既有声音又有享受,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再有《儿时漫忆》《乡里旧闻》《母亲的记忆》《病其琐事》《芸斋琐谈》……文中的一时一事一情一景,感情真挚的语言,纯熟的白描手法,寓意深远的抒情,含蓄多弦外之音的表达,无一处不留下作者的痕迹。
孙犁的文字,能带给人一股沁人心脾之气,读后使人烦躁的心能够宁静下来。
非常感谢崔同学热情推荐此本阅读丛书。正逢抗击疫情期间,响应政府号召:足不出户,就可战胜传染病魔。就像网友说的,睡在家里也是为抗击疫情做贡献!在家无聊之时,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食粮,使我不安的心得到了一丝丝的慰藉和平静,既学到了知识,也为抗击疫情做出了一份贡献!
写于20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