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老来难(微小说)
一、二、三……九,红色的电梯楼层显示,九楼到了。
李师傅随着挤满的人群走出电梯。
“来啦,李师傅。”是谁在招呼自己?李师傅抬眼搜寻了一下,看见等在电梯口的王师傅。
王师傅的母亲和李师傅母亲同在老年科。经常到医院来,都在老年科楼道里活动,久而久之,面熟了,碰到了,彼此打过招呼,偶而也会聊上两句。
见王师傅推着轮椅,他母亲坐在上面。李师傅走上前点点头:“啊,王师傅,今天又是你来看母亲了?”
“就是。我推她下楼转一圈,透透花园里的空气,看看外面。”
王师傅和李师傅一样,都是兄弟姐妹轮流着到医院来看望长住的母亲。
“你母亲还不错,还能下楼转转,跟着你一起唱两句歌。我妈中风后瘫痪就不行了。”李师傅摇摇头:“唉,人都会老,只希望我们老了,不要活成这样,长期卧床。自己遭罪,后人看着,心里也难受。”
王师傅点了下头,说:“是呀,人,真的是,步入老年后,病一来,尤其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后,太难。你妈与我妈都是上九十岁的人,说起来是高寿,其实……活着,不过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与煎熬。啊,电梯来了,李师傅,我下去了。”
望着王师傅推着母亲进了电梯,李师傅转身往病房走去。
宽敞明亮的病房里,护工正在协助护士给母亲准备输液。三张床,同病房还有两个婆婆,一个八十九岁,一个九十一岁,都躺在床上。
这是一家规模不小的综合性医院。设有专门医养结合的老年病科,拥有二百张床位,专门收治生病的、患老年痴呆的、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失智的老人们。除了专业的医护人员,每间病房配有专门的一名护工,负责二十四小时日夜照顾入住老人的日常起居吃喝拉撒睡。不少的老年人就在这里面,度过自己最后不多的时光,等候着人生终点的到来。医院对此,称之谓:临终关怀。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占人口比例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寿至八九十岁,已成普遍。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家庭里,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对高龄老年人应予的特殊照顾护理,便成了摆在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面前的一个棘手的现实问题。这些年,针对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院、托老所开始慢慢有了些发展。
看到护士输好液,离开了病房。李师傅走到床边俯身在母亲耳边轻声地问道:“妈,今天,感觉怎么样?”
母亲微微睁开混沌的眼睛,两滴清泪在眼眶内慢慢地从眼角滚落。每次到病房,看到母亲日渐消瘦布满皱纹的面容,李师傅心中都有种无可奈何愧疚的感觉。李师傅抽了张面纸轻轻地给母亲拭去泪珠。
母亲因老年痴呆住进这医院一年多后,突发脑出血,虽经医生抢救治疗,终至半身不遂,丧失了自主吞咽功能,每天靠着鼻饲延续着生命,被动的顽强地活着。瘫痪在病床上又快二年了,已经无法表达自己意愿的母亲还有些微弱的听力,喊她,眼睛还能睁开,这是她唯一能做的动作。九十五岁,如此高龄,终日躺在床上,面对母亲这样的状况,李师傅自问自己:“长寿,是每个人活着时心中的一个期望。三年来,目睹了眼前在医院里这许多长寿者,这究竟是福气,还是痛苦?”李师傅想起网上看到的一则信息,一位活了一百多岁的姓宋的女姓历史名人,说过一句话:“我活这么长时间,是老天对我的惩罚。”
这,难道是高寿者的一种感悟?
李师傅转过身去,望着窗外,空中翻滚着一团团浓浓的阴云。
“大哥,纸尿裤快用完了。”护工舒大姐说。
照顾母亲这间病房的护工舒大姐对病人尽心,待人不错。三个老人的家属对她的工作比较满意。
“好,明天我就送来。舒大姐,给你拿了点苹果。”李师傅说。
个子不高,有点胖的舒大姐含笑道:“谢谢,谢谢!”
“不行!我要去找你们医院领导!”外面传来有人大声地吼叫。
李师傅走出病房,看见斜对面一间病房门口围了好些人,就走了过去。
“太不像话了,这样对待老人。”说话的是个六十来岁的胖汉子:“我爸住进来一个月,就生了褥疮,是咋个在照顾,肯定根本就没有每天替他擦洗翻身。”
旁边一位大嫂说:“哼,有些护工,就是不负责。挣着医院给的工钱,还总想得家属另外给的好处,贪心得很。照顾病人也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有什么办法呢?有的老人只有一个娃娃,又要照顾自已的孩子甚至孙儿女,不可能天天来看老人。家属们也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守在病房。护工都是雇用农村来的合同工,人品良莠不齐,又缺少专业训练,最怕遇到这种孬的护工,老人就遭罪了。”说话的是推着母亲的王师傅。
“来了来了。主任来了。”有人说。
李师傅看见是科主任郑医生和两三位医生护士过来了,他们走进病房,查看那位生褥疮病人的情况。
胖汉子站在一旁,怒气未消。一个四十多岁瘦瘦的护工,靠在病房窗边,显得有些手脚无措的样子。
处理了病人的褥疮,郑主任走出病房,才转身对胖汉子说:“实在对不起,我们工作的疏漏,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伤痛。相信我们会妥善处理。现在请你,还有护工,和我们到办公室去一下。”
看见郑主任他们进了办公室,众多病人家属,围坐在病房门口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走出电梯,来到病房前,她身边跟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
有人认得,中年妇女是那位生褥疮老人的儿媳,看来那姑娘是老人的孙女。
这时,郑主任和胖汉子、护工,从办公室出来,走到病房前。
姑娘喊了声:“爷爷。”伸手把胖汉子拉到自己身旁。
郑主任见那么多病人家属聚在一起,看了看大家,他开口说:“本来明天准备电话通知大家,找时间开个会,收集下大家对医院工作的意见。现在正好,这么多的家属在这里,趁这个时间,我代表院方先讲几句。”他看着胖汉子:“刚才这位家属还有护工到办公室去,我了解了一下情况,那位大爷生褥疮,是不应该发生的。八十多岁了,褥疮给他造成了痛苦,我们医院有责任,对此,我们保证尽快给大爷把褥疮治好,治疮的费用医院全部负担,并且,免收大爷这个月的护理费。当然,这个护工的工作不到位,致使大爷生了褥疮,这个,医院是有规定的,罚款,并解除合同。大爷这间病房另外选配一个负责任的护工来。”
姑娘看见那位护工,她走到他面前站住,盯着他说:“叔叔,我爷爷八十多岁了,那个疮肯定好痛,不晓得你平日照顾时,是怎样对待他的。以后,你,也会老的。”说着,她忍不住泪水涌出顺着脸滴落。
郑主任走过去,轻轻地拍了下姑娘的肩头,“小姑娘,对不起。你说得好,人都会老的。古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待老人,尤其是这些高龄的生病的失能失智的老人,我们更需要精心地去照护他们,这是每个医护人员,也是护工的责任。相信,随着政府对社会老年群体的重视,随着相关政策的制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各种养老机构的规章制度,加强专业护工人员的培训。通过努力,不论是机构养老还是居家养老,终能尽量做到让老人们安度晚年的。”
听完郑主任的话,一直站在人群中的李师傅走了上去,对郑主任点了下头,说:“今天这件事,让我们都很好的上了一课。我也要年过七十了,人终会老,而老来难,这是个现实的很实际的问题。为了母亲,考察过很多养老院,选择这家医院,就是看到它的专业性。作为家属,我们只希望,医护人员与护工既然从事老年病工作,就都要秉持做人的良心,遵守职业道德,使这些老人们在这里尽可能的减少些痛苦,真正起到临终关怀的作用。让老人们能平静地走完这最后一段,风烛残年的,艰难的人生路程。”
家属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王师傅走过去,竖起大拇指对李师傅说道:“李师傅,你代表了大家的心声,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