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采】学会“伴飞”(散文)

编辑推荐 【文采】学会“伴飞”(散文)


作者:郑昌军 白丁,14.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00发表时间:2020-03-12 09:41:20

现在的中小学生放假,除了挤时间吃喝玩游戏,最关键的就是要写完作业,这成了多数学生的假期常态。好不容易熬到放假却照样每天都要写作业,想到孩子们或委屈或麻木或无奈的表情,那画面简直不要太无语。
   然而,这次国庆长假的偶遇,颠覆了我心目中那一直僵死而又令人心痛的画面。
  
   (一)
   因原居住地有邻居的孩子结婚,本着与人为善的原则,我和妻子1日、2日两天跑六农场参加婚庆。3日,我去看望父母,妻子去北京看望她老姨。
   和父母、妹妹一起开开心心地再次庆祝了祖国七十华诞,又陪父母聊天到下午四点来钟,我骑电动车返回现居住地曹妃甸幸福花园小区。
   骑到大约三分之一路程时,发现前边颠簸的马路上有一位身穿户外运动服、带着头盔的骑行者,一看就不是附近的人。因为他不光骑着自行车,自行车后边还拖着一个简易行李车。这样他的速度就远远赶不上骑单车的速度了。
   “请问你是哪里人?”我骑到他旁边问。
   “北京人。”他边骑边回答我。
   我刚说了句“了不起”来表达我的震惊,就听前边有人喊:“爸爸,快点骑。”
   我一抬头,十几米外,一个小男孩也是一身户外运动装备,骑着一辆小号自行车。
   我滴天呀!
   我赶紧骑到小孩旁边,问:“你们爷俩是哪天从北京出发的?”
   “10月1日。”小男孩说。
   我滴天呀!
   这么大点的孩子,3天时间,从北京骑行到了这里!我能遇到他们,很明显他们爷俩走的不是主要交通干道,而几乎是走村串巷。
   我一边感叹着一边超过了他们。
   其实我一直犹豫是否停下和他们爷俩聊聊,但考虑路况不好,而且已经下午四点多了,就先不耽误他们的行程吧。但心里一直放不下这件事,就决定到几里外的大桥上等他们。
  
   (二)
   上了大桥,回头时,还看不到他们爷俩的影子。我四顾有一些钓鱼的人,就边看热闹边等待。几次回顾来路还是看不到他们的影子,我就顺着岔路向南走了几十米,去看另外几个人钓鱼。
   估计时间差不多了,我赶紧往岸上跑,准备再去桥头等他们爷俩。
   没想到,我刚上岸,就看到爷俩也拐下岔路从不远处向我而来。原来,他们正是要走这条河坝上的土路。
   有缘!(如果他们过桥后直行,我们就错过了。)
   我赶紧走过去搭讪。
   我:“没想到你们爷俩骑得这么快。能不能休息一下?”
   父子中的爸爸:“有什么事吗?”
   我:“我是一位小学教师。看到你能带着这么小的儿子骑行这么远,我感到很震惊。我想和你们聊几句。可以吗?”
   他们痛快地答应了。
   得知他们今晚要到曹妃甸修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就没详细了解情况。只是给他们拍了两张照片,并加了微信好友。同时了解到他们最基本的信息:父亲陈强;儿子陈子昳,8岁;北京人。路线是陈强提前设定的,每天骑行80公里。
   然后,他们就又匆匆上路了。
  
   (三)
   此后几天,我通过微信了解到更多情况。
   1、陈子昳,8岁,北京市外语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父子两个都喜欢运动,足球、篮球等,还喜欢旅行。但平时没时间,寒暑假一般都爷俩一起出去。陈强每天骑车上下班,周末没有时间去户外骑行,因为孩子都是课。这是爷俩第一次骑车远行。
   2、他们选择的骑行路线,是按照百度导航走,但尽量避开宽阔的公路。原因是大路上货车太多,比较脏,而且司机的文明素质不太好。而小路上车少。
   3、骑行离家这么远,孩子的爷爷奶奶不支持,觉得孩子还小,并且路上大车多,有一定危险。孩子他妈无所谓,不是特别支持,但也不反对。
   4、这次骑车远行的想法比较简单,一个是想换一种方式去旅行,一个就是想锻炼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5、国庆长假骑行之旅大致如下:
   第一天从石景山骑到孩子奶奶家,在东五环,大概40公里。第二天从奶奶家骑到天津宝坻。第三天从宝坻骑到唐山。第四天从唐山到曹妃甸。第五天下雨在酒店休息。第六天从曹妃甸去盘山,坐长途车,骑了30公里。然后陈强独自骑车从盘山回家,孩子和他妈坐朋友车回去,因为要写作业。整个旅程,陈子昳骑行300公里,陈强骑行400公里。
   原本我以为陈强车后拖着的行李车是户外骑行的标配,他一解释我才明白误会大了。这个物件的学名是“宠物推车”,是外出骑行让狗狗坐在里边的。因为他家狗狗不愿意坐,他才在户外骑行时用来盛放东西。而且没有我臆想的行李之类的,因为他们计划好每一站的距离和中途站,不需要半路宿营。而衣服和洗漱用品他放在自行车后架的旅行包里了。除了喝空的塑料水瓶(不随便丢弃),里边还有足球,沙滩玩具等。这说明爷俩的绿色出行并不是单纯骑行。到了中途站,爷俩还会做其他运动、游戏。旅途过程不是单纯的苦和累,还有自由和开心。
   一套骑行装备大约七八千元。我虽然没空也没毅力参加户外骑行,但小陈子昳的此次国庆骑行之旅让我有买一套的冲动。
  
   (四)
   之所以半路要拦下他们爷俩并进行“采访”(这个词汇用大了,说“随便聊聊”更合适),就是因为我从8岁的陈子昳身上突然想到了如今的教育。
   作为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几乎从入职不久,我就对现在的教育形势开始了担忧。对比我们的学生时代,现在的孩子们考试分数大幅度提高了,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适应能力、自理自立能力等各方面,几乎都是只退不进。而这里的罪魁祸首就是“考试分数排名”,以及以此为标准的评价制度。
   声明一点:高考,无论它有多么不合理,我都没法说什么。因为以中国目前的现状来说,高考还无法取代。但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阶段,却被考试分数束缚得失去了童年的滋味,就太没天理了。
   我的一位学生大学毕业后和我成了同事。刚参加工作三个月他就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我们上学的时候,语文考试80多分就是高分了,怎么现在成了低分了?”
   我问:“你觉得现在学生的素质是不是比你们那时候高了很多?”
   他特别不满的说:“高什么高?现在的学生傻得连玩儿都不会玩儿了!一说让做手工,交上来的基本都是家长做的;平时的玩具都是买的。而我们那时候,不用老师安排,都是以自己动手做玩具为乐,谁手巧同学们就喜欢谁、崇拜谁。我们那时候学校举行运动会,同学们都抢着报项目;现在可好,让谁报谁往后退,多数项目都报不全。”
  
   (五)
   从了解的情况看,陈子昳虽然刚上二年级,但平时作业不少,双休日还报了很多课外班。但只有7天的国庆长假,却能放弃在家的安逸和玩游戏的诱惑,外出骑行几百公里。究其原因,首先是他有一个教育理念先进、真心为儿子“计长远”、并且行动力超强的爸爸,还有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其实,10月1日从奶奶家出发,走了不久,第一次远行的陈子昳就想放弃。是爸爸一路哄一路鼓励,甚至要拉着他走一段,最终才到达了第一天的目的地。(以上内容是从陈强的朋友圈了解到的。)但随后,孩子的好胜、顽强就被激发出来了。对于多数人来说,8岁的孩子骑着小自行车,每天骑行80公里,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年轻的爸爸带着第一次骑车远行的儿子,竟然做到了。我不清楚一路上爸爸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但能让开始就要放弃的8岁孩子,最终完成300公里的骑行,爸爸的教育方式是让人惊叹的。这里包含贴心陪伴,包含正确引领,包含适当的鼓励,包含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身教重于言教的榜样力量。
   而这些,正是今天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所缺乏的。
   我们太喜欢制定一套标准,不管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都强行套在他们身上,强行拽着他们走。然后用想当然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其中的优劣得失。其中重点考虑的,是对学校、对教师的功利化结果,而不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
   我们小的时候,只要一放学,孩子们便向出笼的小鸟扑棱着翅膀各奔东西。挖野菜、打猪草、捡烧柴、跳皮筋、扔沙包,甚至上树抓蝉、下河摸鱼……现在看来都有危险的活动,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没人管,最多也就是嘱咐几句。除了到时候回家吃饭、睡觉,家长基本不管孩子在外边玩什么。即使回到家胳膊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甚至鼻青脸肿,家长也不怎么当回事儿。而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理能力、自立能力、适应能力,完全不用家长担心。即使考不上大学,从事任何工作,都可以独当一面,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
   可现在呢?
   我们都会说“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但实际情况是:我们正在竭尽全力打造更高级更坚固的温室,我们在努力让孩子们远离风雨和锻炼。
   雏鹰只有不断飞翔,它的的翅膀才会越来越强,才不会轻易被风雨和挫折折翼。
   如果拒绝飞翔,或者我们把他们圈养在温室里,或者我们用忙不完的事务给他们设置牢笼(比如作业和所谓的纪律)让他们没时间去飞翔或不敢飞翔,那结果会怎样呢?
   看看大肥鸡和大肥猪,就知道答案了。
  
   后记
   当天下午回到幸福花园小区时,已经快五点了。在电梯口遇到了我曾经的学生霍晓静。我们住在同一楼层,但却只在最近见过两次面。因她一直在唐山陪读,直到这次高考结束,儿子上了大学,她才回来。从进入电梯谈起她的儿子,话题就没停下来。出了电梯,我们就在楼道里,一直聊到晚上八点多钟,足足聊了三个多小时。我再次见证了非专业教育人士的家庭教育奇迹。
   我的脑筋不好使了,一直没能把我们聊的内容整理出来。但我从她的身上明白了一些问题,比如,都在说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陪伴,但“陪伴”这两个字如何理解,却是有着天壤之别。鹰妈妈对雏鹰的陪伴,是让雏鹰自己挥动翅膀而鹰妈妈在旁边“伴飞”,绝不是让雏鹰坐在自己背上或用吊袋挂在自己身上。
   我给晓静一个评价:她完全可以算作一位无冕的教育专家。
   我又给她一个建议:用文字把她如何从小陪伴、教育儿子的点点滴滴写下来,包括故事和感受。然后去给多数教师、所有家长开讲座。
   我想,我们的学生都是雏鹰,若想为他们“计长远”,我们就要学会“伴飞”!

共 39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伴飞”,让人激动且备受鼓舞的意象:鹰妈妈对雏鹰的陪伴,是让雏鹰自己挥动翅膀而鹰妈妈在旁边“伴飞”。作者用生活中的一次“相遇”来诠释这一意象。故事的梗概是:二年级的陈子昳国庆长假外出骑行几百公里,父亲“陪”行。他们的行程路线是:“第一天从石景山骑到孩子奶奶家,在东五环,大概40公里。第二天从奶奶家骑到天津宝坻。第三天从宝坻骑到唐山。第四天从唐山到曹妃甸。第五天下雨在酒店休息。第六天从曹妃甸去盘山,坐长途车,骑了30公里。然后陈强独自骑车从盘山回家,孩子和他妈坐朋友车回去,因为要写作业。整个旅程,陈子昳骑行300公里,陈强骑行400公里。”这些情况是作者偶遇父子后交谈并加微信聊天了解到的。有心的作者有一颗敏锐的心,他还有一颗童心,他回忆自己儿时的生活说:“我们小的时候,只要一放学,孩子们便向出笼的小鸟扑棱着翅膀各奔东西。挖野菜、打猪草、捡烧柴、跳皮筋、扔沙包,甚至上树抓蝉、下河摸鱼……现在看来都有危险的活动,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没人管,最多也就是嘱咐几句。除了到时候回家吃饭、睡觉,家长基本不管孩子在外边玩什么。即使回到家胳膊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甚至鼻青脸肿,家长也不怎么当回事儿。而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理能力、自立能力、适应能力,完全不用家长担心。”作者还有一颗责任心,他感慨:“实际情况是:我们正在竭尽全力打造更高级更坚固的温室,我们在努力让孩子们远离风雨和锻炼。”通篇作者擅用对比、比较,正反呼应,明理激情,作者最后说:“我们的学生都是雏鹰,若想为他们“计长远”,我们就要学会“伴飞”!”这样的叙事散文,有故事、有真情、有思想,是人生的一面镜子,能照见我们当下的教育,也警醒我们每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家长,我们要学会“伴飞”!推荐阅读!问候作者!【编辑:孙彩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郑昌军        2020-03-12 10:05:24
  谢谢用心点评!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即使身陷沼泽泥潭,我依然爬行着找寻真正的教育。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