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暖】“决”战(小说)
看着新闻上日益增加的疫情病例确诊人数,他眉头紧锁,独自一人在房间闷坐半天了。
桌子前的烟灰缸里,聚满了长短不一的烟蒂。已经戒烟近20年了,现在重新含在嘴里的感觉有些不适应。尼古丁的刺激没有使他得到任何的麻醉和愉悦,反而让他感觉自己的心始终平静不下来。
昨天,他所在医院的科室党支部召开紧急会议,动员医院党员和领导干部带头报名,力争在第一时间援助武汉正在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
作为一个党龄20多年的老党员,他自己有这个觉悟,因为救死扶伤是一个医生的天职,自己非常愿意报名到武汉去,可是想到家里的情况,他有些犹豫了……
面对党支部书记和在场的众人,他几次欲言又止。
工作上,他可以说是一个称职的医生。凭借娴熟的医术和从医30多年的临床经验,他不但在科室里威信极高,而且在整个医院、乃至他所在的地市都小有名气,许多患者经常慕名而来。
但在生活上,他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他的父亲是建国前参军入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党员。荣立过三等功,1983年从地方国企退休,受疾病影响,年近90的父亲瘫痪在床已经10余年了。由于医院业务忙,他没有尽到一个作儿子的责任,很少在床前尽孝,侍候父亲,为此他经常痛心自责。80多岁的母亲身体也每况愈下,老年痴呆的毛病越来越严重了。去年冬天她不慎走失,医院的同事和全家人整整找寻了三天三夜,庆幸的是最终找到安然无恙,为此他内疚了好长时间,并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其所能照顾好家人。
面对妻子,他愧疚的更多。结婚20多年来,照顾二老的重担全部压到了她柔弱的肩膀上。妻子是那种小家碧玉、贤妻良母型的女人,她毫无怨言,默默的撑起了这个家。不幸的是,前两年,妻子被所在单位裁员下岗了,本就困难的家庭无疑雪上加霜。他对此无能为力。但是妻子却安慰他,这样正好,我就能一心一意照顾咱爸妈了。
对儿子,他更没有尽到作父亲的责任。这些年来,儿子所在学校的家长会、暑假、寒假和开学、放学的接送,都是自己的岳父来完成的。以至于儿子在作文中写道“爸爸是一个工作狂,他的心里,只有工作和病人,很少想到我和妈妈”。
现在,面对党的召唤,面对武汉人民所处的疫情,面对家庭的实际困难,他委实难以抉择。
怎么办?自己该报名,还是再等等看。一个又一个念头不断闪过,他在肯定和否定之间徘徊。
回到家里,他伸了伸疲惫的身躯,没有把医院动员报名援助武汉的事情告诉家人,而是一个人默默的躲进了房间。
无法排解的烦恼,高度压抑的心情,让他的内心极度烦躁。戒烟多年重新抽烟让他感觉到味蕾苦涩,他不停地踱着步,时而紧皱双眉,时而低头沉思,有几次烟头都差点烧到了他的手指。
突然间,他记起不久前的一件事。那一次父亲感冒发烧,医生来家里给挂了吊瓶。他下班后已经很晚,看到父亲在打针,他搬了把椅子坐在床前,静静的凝视着日渐苍老的父亲。他知道父亲爽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的韧劲。父亲最喜欢看的电视剧是李幼斌主演的《亮剑》,他最欣赏李云龙的台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逢敌必亮剑。一个战士,就算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父亲紧握他的手,叮嘱说:“一个军人,一名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时刻听从党召唤,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
是啊,父亲的话言犹在耳。没有国家安宁,那来万家太平。此刻,他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摇摆不定、难以抉择的想法,瞬间变得清晰明确。他毅然决然的地站起身,快速摁灭了就要烧到手指的烟头,一推门,发现面露焦急的妻子在门口站着。
“看到你下班后闷闷不乐的进了房间里,就知道你有为难的事情。这几天,我也听说了武汉疫情的消息,咱们小区和附近的村庄都封闭路口,安排人值班检测体温了。从电视上看到武汉是个重灾区,急需医护人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里的困难再大,也是小事。你不用牵挂我们,报名去吧,俺决不会拖你的后腿”。他眼角控制不住的湿润了,情不自禁把瘦弱的妻子搂在了怀里。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响起,他看到是医院党支部书记打来的,便毫不犹豫接了起来:“刘书记,我决定报名支援武汉,共同抗击疫情。”他不等对方开口就把心中的话说出来了。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传来了刘宝山书记凝重有力的话语,“老赵啊,组织上考虑到你家庭特别困难,二老年龄大并且有病,你离开确实不太方便。决定第一批先不用你参加了。”“不,刘书记,我没有任何困难,恳请组织批准,武汉人民的疫情需要我们支援。”
书记沉吟了片刻,动情地说:“好样的,赵铁柱同志,我代表组织同意你的报名请求,今晚做好准备,明早5点出发。家里的困难,组织上会妥善安排的,你不要有顾虑。”
听到刘书记的明确答复,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哽咽着说道:“请组织放心,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大家保证,保证圆满完成武汉抗疫任务,坚决不辱使命,我们一定平安归来。”
(为保护个人隐私,文中人物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