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围城日记(随笔 二)
二0二0年元月二十八日,大年初四,星期二,晴
封城第六天
今天早上,还是早早起床,吃完早餐,麻利地又出门。认为在家休息,以前累的,也恢复了些。更感觉有信心出门。一看时间是七点四十。与昨天差不多。我想快速出门后,也快点回来。还是从北门出发,顺着昨天的路走。路上所看到的,与昨天没啥多的变化。仍然是三二个人穿行。还是把路看到底,用手机拍下来了。尤其是清洁工的图像,一定要拍下来。又是顺着那条老路前行。一个人走得也快些。沿着路中央,路两旁全部停的是车子。几乎没人动啊。外面的空气多好,阳光明媚,微风徐徐,安静里溢满了温馨,如果总是过这样的日子,该多好。心里一直都在庆幸。
非常时期,不敢声张,只能一个人悄悄行驶。还不能跟别人说。巧的是,还是没有碰到一个熟人。来到桥下面,对着远处,又照了些图片,留着以后纪念。不管怎么说,这总是特殊的日子,也是特殊的路况,平坦,无人干扰。我就是喜欢这样的氛围。喜欢这样的宁静。慢生活真好。如果没有瘟疫干扰,该多好!它让我想起了九七年到山东蓬莱去,那里一大早,到处没人,路面又宽,面对宽阔的大海,心胸一下就开阔了,山东,人杰地灵的地方。那种感觉是以前和后来都没有的。这会虽然也安静,但是没那么辽阔。密集的楼栋,不用说。
还是逛了一个小时回来了。心想看来能享受这样的时光,只有健康才行,如果患病,躺在医院,那是见到鬼了。时下真不知道有多少人感染,被迫在医院。有的生死不明。我真的要小心。这时还在莽撞。
动手写书评了。家里没人吵我,老伴看他的电视,我一心写。写到下午四点,就基本把构思的内容写完了。书不厚,内容基本都记得,写到哪,还可以翻翻书,写出自己的感受。下午大约四点半给傅炯业打电话说:“写书评了,年前答应的。”傅老师听了,说“尚可”。这一忙,就是晚上十一点。写作是最辛苦的。
微信群在继续播发形势紧迫的消息,还有好多患者住不进医院。医院床位一直告急,各大国立医院人满为患。个体小医院全部关闭。患者、死者哀声一片。无法想像的惨状,威胁着人们。威胁着带病的武汉城市。一线医生没日没夜,被感染消息连绵不断。告急声、呼救声一片。生命是何等的坚强,又是何等的脆弱。病毒面前,无处藏身,没有客气。春节虽然过去,但是病毒继续威胁。外面虽然是晴天,心里却是阴天。忧心忡忡,但又无能为力。我何止不想与病毒一绝高低,可是我只能望而生叹!
二0二0年元月二十九日,大年初五,星期三,晴
封城第七天
今天稍微起晚一点。八点准时,仍然决定出门。偷偷的,不敢声张,更不敢跟孩子们说。出门戴口罩。沿着老路行。快去,快回,回来九点了。外面的情况依旧,还是走的那条路。
回来继续修改书评。下午基本完稿,就发给傅炯业,发给何老师看。主要让他点评。发给傅炯业,看他是否满意。后来发给文友看,他认为是谄媚。他说没有像我这样写的书评。题目要改,结尾绝对不行。搞得我无言以对。傅炯业那边说可以,何老师这边也说可以。这一天,在劳累中度过。一直到深夜。
今天把沙发上的大块搭布也洗了。干净多了。
干点有意义的事,反倒觉得心情好一点。又总感觉时间那么紧张。
今天防化兵到武汉了。听说接管了几个医院的门卫,还要对整个武汉进行消毒处理。
二0二0年元月三十日,大年初六,星期四,晴
封城第八天
连日来,微信群不断传来情况危急信息,真的不敢出门了。免得惹祸,添麻烦。大家都图个隔离安宁。
闷在家里,开始读迟有道的手机书评。看人家是怎样写的。边读,边重新拟题,决定:“武汉历史从这样走过。”文友一看说:“这样可以。”
因为文友是人文社评论员。我又将他的两篇书评反复读,开始重新写。又写了两天,这两天真不轻松。完全结合自己的读书认识,又是奋斗两天,将它终于写完。中途,还将一半的内容传给他看过,他说可以。写完了全部传给他看,他说完全可以,没问题,可以发给副刊什么的。总算心里有点成就感,终于把书评写完。这样就传给傅炯业,也传给了何老师看。
二0二0年元月三十一日,大年初七,星期五,晴
封城第九天
连日来,女儿慧一直打电话,家庭群每天有信息,认为事件特别严重,千万不要出门,危急。危急的信号,像拉警报似的紧迫。所以,还是坚持不出门。书评也发出了。我喘口气,休息会。等着他们的回话。也抽空洗了窗帘。
下午傅炯业回话说书评不是蛮满意。何老师回话也是认为没有上次写得好。这给我当头一棒。人家认为可以,他俩都认为不行。我灰心了。放着,一下也不想动了。前后整整花了十天的时间,换来的是不满意,我不好说了。
也没好好读书。十来天一晃就过去了,光阴似箭。
二0二0年二月一日,大年初八,星期五,晴
封城第十天
又晃了一天,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
中央电视台播出:在重症病区,广大党员医护工作者用生命去护佑生命,为患者点燃生的希望。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病房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胡轶带领着一百六十人的医护团队坚守在一线。作为定点医院临床医疗的负责人之一,他自己已连续工作三十五天,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他在朋友圈里为自己和一线的同事们加油鼓劲:“再艰难的时刻,我们也要保持微笑,去迎接曙光的到来!”多么感人!
二0二0年二月二日,大年初九,星期六,晴
封城第十一天
两天多好的时间,在为不满意的书评沮丧。除了玩,就是混。一线的消息,继续紧张。与瘟疫搏斗进行时。
二0二0年二月三日,正月初十,星期天,晴
封城第十二天
玩,情绪不好。心里有压抑。为一篇没写好的书评,心里烦躁。
这是不成大事的作为。遇到问题为啥不找办法,而是自我埋怨。
二0二0年二月四日,正月十一,星期一,晴
封城第十三天
心里还是有压抑,为那篇书评的事,真不知道为啥?今天写了京韵社团美篇的序。
《序》
春晓映门庭,日照鸣柳荫。冠状病毒风烟起,口诛笔伐助威力,江城处处披绿衣。群友吉语兴,祥思颂军营。白衣天使催战鼓,众志成城防化兵。江城人民喜来乐,南山院士太艰辛,一路逆行不怕苦,帅军天涯若比邻。瘟疫深渊何所惧,长城不倒解放军,赤胆忠心扛大旗,满腹韬略救百姓。梅开青山岭,爱心春风行。不畏街头巷尾静,誓将隔离坚持到底。雾霾终有时,帮扶无止尽,凝芳千古情。方寸笔尖抒豪情。
微信群传来武汉为了解决患者住院难的问题,大量迅速地建立方舱医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应急举措。诗友曰:“政府有高人,民间有高手。”赞扬方舱医院建立得好。它是公社精神。
其实方舱医院从2月3号就开始陆续地建立了。
二0二0年二月五日,正月十二,星期二,雨
封城第十四天
今天整理了心情,开始写下自己的文字
经过反复构思,写写封闭之后的感想,写写抗疫的想法。思来想去,就作为春天的唠叨吧。命题《春絮》(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江山)
二0二0年二月六日,正月十三,星期四,雨
封城第十五天
今天跟飘雪联系,发稿给他们社团。很快就编发了。飘雪给予了很好的评价,还要请我加入他们社团QQ群。
晚上,精品就下来了。真的好感谢社长,感谢编辑辛苦付出,社团有这样的团队精神,真令人感慨,我赞美,用春天的激情赞美。碧潭悠悠修禅心,飘雪绵绵迎春景。此处绿洲晴方好,文心荟萃叙古今。愿社团在江山的引导下,越走越宽广。
从今天开始看《老人与海》,这是世界名著,自从7月份拿回,就没看过。这次要好好读一读。读完了就写一篇书评,加深印像。
二0二0年二月七日,正月十四,星期五,阴
封城第十六天
今天四点就起床了。早早把衣服洗完,吃过早餐。就出门买菜。我以为和前几天一样,直奔北门,走近一看,全部用铁丝扭着,不能出门,严加管理了。买菜怎么办?一回头,看到有人从东门走。我回头过来看看,又回到东门往前走,只看到有老乡骑自行车,带的菜。她说是自己种的。我回头跟着她,看到有菜卖,一问菜薹五元一斤,白菜买五元钱的,还是熟人价格。一共花了十五元。平常菜薹顶多卖二元五角。一是封闭,二是过年。特殊情况。
其他地方没有去逛,节约时间。
拿着就上楼。不敢多待。下楼时,电梯打药了。回来后,继续看那篇文章,一晃又是两天,咋搞呢,没有收获啊。
封城十六天,就这样晃过去了。每天就是听到报警,报疫情,整天都在紧张兮兮的状态里过。
今天是2020年二月七日夜凌晨二点,武汉中心医院李文亮医生殉职。听了噩耗,心中大为不痛快。今天写了一首《沉痛悼念李文亮》的诗,经过何老师的修改,简直提高一个档次。认为十分满意,就发到文学群里了。每天投笔从戒的事儿。不为千古恨,但为当今殊。
二0二0年二月八日,正月十五,星期六,阴
封城第十七天
今天一早起来,还是在围城的大圈子紧闭。做了早餐,吃完,就上电脑,看书,看网上文章。外面的消息还是老样子。信息里,仍然是继续提高警惕,“不要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形象的比喻,也暗示大家不要放松警惕,坚持最后一班岗,将瘟疫一战到底。心情有意无意沉浸在李文亮殉职的哀伤里。
这是一个特殊年代的元宵节,有特殊意义,也会有特殊的记忆。
在家静守十七天,封城第十七天,好好的时间,就在指尖滑过。真不知道怎样才是最高效率。
今天将傅炯业的书评题目改为:“聆听历史的回声”。
《聆听历史回声》——评傅炯业的诗集《武汉记忆》,拟出几个标题,根据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时间是历史最准确的定义
二、挖掘历史故事突出重点要点
三、历史发展中的典型人物
四、历史典故中的文学之美
五、渗透历史中的思想闪光点
六、抒写格式的亮点
文章里面的内容,措辞稍加修改,决定定稿。文章不断地修改,达到满意为止。
写这篇书评,从头至尾,心情都有压力。总担心写不好。外面病毒袭击,被不快干扰,五味杂陈。
晚上,在后门的阳台上,观看了远处。万家灯火,辉映夜空。那轮明月却躲在云层里,面对疫情,立于苍穹之远,不削于顾。没有天神的庇护,只有靠自己。
小区院内,一片寂静,没有“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景色,凋零、凄婉笼罩着全院,谁也不愿意打破沉寂,呐喊一声:“苍天,我还在!”阴霾持续了十八天,希望第二个拐点尽快到来。
赏裹着大爱泛着彩霞的文笔。
一一字字光彩,透过这道道光彩又一个神化在传说。与中国的长城一样灿烂辉煌。
今夕悬何年,二O二0年三月十六日此时胜利的曙光我们看见了方向。
岁月流逝辉永在,历史铭记在苍骄。文绮一篇绮丽卷,中华儿女永记牢。
多少英雄捐躯体,长江黄河写义高。英雄城市樱花满,朵朵绽绽围城潮。
可歌可泣英雄女,男儿铁骨铮铮箫。后世得歌豪情满,民族荣辉占九霄。
——再赞文绮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