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疫”腔深“情”护社区安全(散文)
春华秋实,寒来暑往,在满怀憧憬与希望中与2020年不期而至。随着春节步伐临近,年味越来越浓。看,超市里红红的灯笼,街道上闪烁的霓虹,家家户户喜庆的对联。我暗自在心里盘算着这个鼠年假期,要好好陪伴远在深圳求学放假在家的孩子,给父母做些可口的饭菜,跟许久不见的同学朋友聚餐……,可一场疫情打乱了这一切节奏。
2020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我接到深泽县街道办疫情防控电话,要求社区工作人员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没有犹豫,放下手中的活,给家里人简单交代了几句,匆匆赶到单位。我负责的居委会管辖着5个生活小区,3560户住户,8500余人。点多、面广、人分散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面对困难,面对挑战,面对风险,我没有畏缩,没有畏惧,没有逃避,带领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地方政府、企业的领导下有序地展开疫情防控工作排查。一开始,我们没有“N95”,没有防护服,仅有的防护用品是一次性口罩。看着汹涌而来的疫情,看到国家遭遇如此灾难,我们没有一个人给组织讲条件提要求,义无反顾的同医护人员入户排查登记湖北返回矿区人员。
自从投入疫情防控的那一天,我们就像陀螺一样旋转着,忙的脚不着地。白天,到门岗配合值班人员做好进出小区人员的登记、测温工作。晚上,回到办公室录入排查信息、汇总、回访、上报。等把最后一个数据上传完,都已到深夜凌晨。手机24小时开机,时时关注每个居民的电话和信息。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习总书记的话让不仅让我认识到社区工作人员的重要性,更让我明白了肩上的责任和担子。为了准确掌握5个小区的人员外出、返回等情况,我带领居委会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微信等形式积极并及时的与居民取得联系沟通,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在居委会工作17年来,从来没有感到工作量如此大,从来没有感到这样的压力,从来没有这样繁忙劳累过。
2月14日,一段15秒的视频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勇气。承德遭遇风雪突袭,风雪交加中,一位戴着口罩,双手缩进大衣袖口的大爷,坚守在小区门口的疫情检查站,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地下厚厚的积雪没有一个脚印,而老大爷的棉帽子、军大衣及旁边的桌子上,积起了厚厚的雪。大爷就这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只为守护着小区居民的安康。再看看新闻里全国各地奔赴湖北支援的医护人员,大过年的告别父母、妻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毫无怨言的救助病人。为了节省防护服,他(她)们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他(她)们当中有很多90后,他(她)们都还是孩子。我深深被感动着,他(她)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自己所做的跟他(她)们相比微不足道,疲劳、辛苦一扫而光。同时,觉得自己在疫情期间能为社区、为居民做点事是很光荣而又自豪的事。
企业改革后,我们不仅受企业管理,也受地方政府管理,疫情防控期间,居委会起到了衔接服务处与驻矿单位、地方政府的桥梁。每天,我们要接数不清的电话、手机,我知道,只有做好沟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才能信息共享,才能真正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作用。我们服务的小区老年人居多,由于疫情原因子女过节期间没能回来,他们不理解疫情的严重性。出门不戴口罩,扎堆聊天的现象时有发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通过悬挂横幅、微信推送疫情防控知识等形式,提示居民做好自身防护。“您今天家里需要什么吗”?“体温测了吗”?这样的话语我们每天要重复好多遍。叮嘱居家隔离居民不能出门,在家隔离14天,还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及时掌握他们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确保居民能安心居家隔离观察。
“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为社区所做的工作,居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摸底排查中,居民一句句温暖的话语,关心的问候,让我们防控热情高涨。2月13日,外面下着小雨,我在门岗值守,接到小区16号楼4单元一个居民的电话,想让协调解决扰民的事宜。当居民从电话里听到我沙哑的声音,只说了句“你们辛苦了,要做好防护,注意安全,我的事不急,不急”!就挂断了电话。有一天,我收到一个从云南邮寄的快递。莫名的我打开快递,一箱水果,一张写着“送给守护居民安全的工作人员”卡片。顿时所有的辛苦都觉得十分值得。
疫情防控期间,我一直坚守在社区,一心为居民健康安全着想。我只是千千万万个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中最普通的一个,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做到了“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用实际行动向党交了一份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