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诗词五首(古韵)
摘要:本篇词为词林正韵,七律为平水韵
一、小重山•题山亭春色图
静坐山亭满眼青。春风人不醉、伴微星。
淡然忆往赏天晴。林悄悄,啼鸟更幽情。
掠影过飞莺。云飘芳野寂,此心宁。
人生聚散月亏盈。道何处?入境净空明。
二、临江仙•新疆沙漠胡杨题图
久旱狂风屹立,堪夸沙漠胡杨。
虬枝钢骨看云翔,
三千年韧劲,永世赞坚强。
昔日楼兰何处?今宵月淡残裳。
几多人世诉衷肠,
兴衰今古事,万里铸诗殇。
三、七律•处暑日游老市区
老街怀旧一天游,重忆童年岁月惆。
滕椅德兴仍软适,豆花场店老香稠。
一昇四永寻孩事,百味千滋觅故楼。
老店街区藏记忆,怅然若失节初秋。
四、七律.《鸟知秋》题咏
满树青青渐暗黄,轻风拂草露如霜;
群蝉唱罢留金兑,众卉凋零卸褐妆;
小鸟知秋勤蓄养,雏儿索食累心肠。
人生亦似知秋鸟,一世辛劳百样忙。
五、七律•寒露题咏
萧萧露重夜初长,鸿雁来宾九月霜;
菊有明花因土旺,心无暗色自金光。
秋华绮丽思陶令,落叶枯零叹岭黄。
了悟知秋如世事,登高望远又重阳。
注:
秋至寒露为九月节,则有“鸿雁来宾”“菊有黄花”等三候。(引用央视朗诵文章:"鸿雁来宾:寒露之日,“鸿雁来宾”。鸿雁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众花多因阳气而开,唯独秋菊金黄盛开之时,乃借阴气之盛,土旺之功。人生世事,阴阳盛衰,何其相似,故曰:勿学落叶悲秋,且思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放眼赏南山,放下心事,登高望远,何愁之有?
【编者按】本文共五首诗词。第一阕词《题山亭春色图》是先从山亭春景入手,以“静”“悄悄”勾勒出“淡然”与“幽情”来,这是静笔写幽。再看下片,由写景抒情逐步进入论道,从“静”的“野寂”到入空明之境,与人生感悟做了联系,将词原先的写景到抒情到人生感悟,从而提升了词表达的境界。
第二阕词《题咏新疆沙漠胡杨》在于其词作立足点站在高处,咏的是“三千年不倒,三千年不朽”的胡杨树,赞的这种值得点赞的不屈不挠的坚强精神! 下片又能从相关的楼兰历史残迹为联想,抒写历史兴衰变幻无常的感慨。“兴衰今古事,万里铸诗殇。”是全词的佳句。
第三首七律《处暑日游老市区》,诉说着对过去老城市的回忆,我们随着诗作者的笔,步入了一个个“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回忆代入感,那些回忆起来就会被复活了的情景和人事,就会搅动我们的感情,这是有些许淡淡忧伤而又温馨的回忆。诗作最后两句“老店街区藏记忆,怅然若失节初秋。”既是结尾,更是点题。
第四首七律《鸟知秋》初看是题画诗,其实是以知秋为主题,前四句写的秋景俱是衬托,实为后四句的主题作引,鸟的知秋所忙,为了孩子,恰如人生一般。
第五首七律《寒露题咏》,先写寒露季节之景,句中写“露”缀“霜”,既是点题咏时,交待背景,也为落叶飘零作气氛渲染,但其实我们看到的是作者这一句:“了悟知秋如世事”,这才是整首诗的“诗眼”。
综观五首诗词,作者借景抒情,总是平凡风景处,挖掘出有意思的内涵来,写出平凡岁月的所感所思。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浩渺若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