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文章(杂文)

精品 【菊韵】文章(杂文)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936.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18发表时间:2020-03-29 20:50:13

我从来不相信曹丕所说的“文章乃经国之大事,不朽之伟业”,但,文章写出来是给人看的,特别是名人的文章,影响还是很大的。
   谁也代表不了真理,你手写你心,你只要一张口就是立场,你只要一动笔必然立论。你的就是你的,你以为很真理,而真相却在你的背后哧哧笑你呢。
   道听途说或寻章摘句不是真理。立场错了,结论必然荒谬。你的只是你的,代表不了真理。
   有人说“有心里光明的人,才会去发现和揭露阴暗。”那么,逐臭的苍蝇呢?
   你怎样这世界便怎样。一千个读者心里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读《红楼梦》也是,仁者见悲,道者见淫,革命家看见的是反满,才子佳人是满眼的木石前盟,还泪之缘。立场决定态度,屁股决定脑袋。
   这也难怪,同样是作家,同样是面对惨烈的牺牲,魏巍从朝鲜战场回来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方方写《抗疫日记》撕开伤口给人看,看武汉人的悲哀和无助。我以为,武汉封城,不亚于当年朝鲜的那场烈火燃烧战士拼命的松骨峰战斗。这次,疫情肆虐,我们上去了几万白衣战士和无数的志愿者,他们也是拼着命得搏。党旗飘扬,同仇敌忾,一个是卫国,一个是保家。
   无论是吹哨还是吹号,战场上,需要的是勇气,是必胜的信心而不是败落的沮丧。都在说知识分子的良知,良心应该问一句:谁在拯救武汉人民于水深火热中?良知应该告诉我们:是的,一开始我们恐惧混乱措手不及……可,很快,局面得到彻底扭转。两个月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后,疫情归零了,武汉解封了,我们胜利了。
   同是在一个被疫情封城的武汉,你会写什么?从2月14日到3月8日,患者黎明一共在江岸方舱医院呆了整整24天。这24天对黎明来说,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恐惧也有释然,无论是什么样的感情,最后都凝聚到了出舱前夕这一晚。“在方舱医院,所有的医生、护士对我们病人都是无条件的好,就像亲人一样地对你好。”黎明说,“医护人员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边要照顾我们病人,一边还要保持微笑向我们传递正能量,他们的努力和痛苦,我们病人真的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黎明说:“隔离点提供的三餐非常丰富,也非常好吃,这些其他隔离人员都是看在眼里的。”
   同是在方舱医院隔离中,有一段爆料的视频,一名身着红色马甲的中老年妇女患者向工作人员喊道,“我们不吃这个东西,那又没有味道,每天都是鸡翅、鸡蛋,菜苔这样便宜的东西都没看到。”当工作人员问其“你想吃什么”时,该名女性表示,“我要吃菜苔!”她不但不吃提供的免费餐食,还把饭直接扔在了地上,让别人给他打扫……该名女性在视频中还叫嚣:“你想怎么告我就怎么告我,我这一条命在这呢,不怕你们。”
   虽然,这种人不在少数,但是,你说谁更能够代表这场灾难中的武汉人民呢?是感恩的黎明,还是这位刁妇?
   历史应该记录怎样的真实?
   “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柴静说的好,“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烛火。”这不是视角问题,是主张问题。主张往往决定作者写什么,这主张诱导人们去“黑暗”或“光明”。
   主张也决定了这文章怎么写。
   余秋雨是个散文大家,写大散文,文化散文,文笔很好,常有“女涡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之文思和惊句。
   他写《黄州突围》,写苏轼的乌台诗案。立论说苏轼是因名气太大遭小人羡慕嫉妒恨,而陈歆耕先生却读出了《黄州突围》一文余的“断章取义”和“生造史实”来。
   陈歆耕说:余秋雨写苏轼,“……批评苏东坡的言论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聚合在一起呢?我想最简要的回答是他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其实苏轼的弟弟苏辙的话是这么说的:“且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与朝廷争胜耳。”
   苏轼获罪不在“名太高”,实在“与朝廷争胜耳”。东坡在从徐州移任湖州时,上呈的《谢表》中自称:“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新进”和“生事”,暗讽新派人物王安石的改革,刺到了新党的痛处。王安石也绝不是“小人”。且抓苏东坡是得到神宗的御批,不是御史台的官员因嫉恨他的名气太大,想抓就抓的。
   这是新旧两党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苏轼身陷其中。陈歆耕说,江祖桢著《中国古代诗案》中引录了多首(篇)东坡涉及讥讽变法的诗文,这里就不一一转引了。江先生认为,平心而论,乌台诗案并非冤案,而处理结果是审慎而宽容的。“讥讽”得对与不对难做定论,但“讥讽”确实存在。东坡被贬处黄州期间,对自己的行为有反思,曾在给友人的书简中说“罪大责轻,得此甚幸,未尝戚戚。”(《苏东坡文集》)
   而秋雨先生如此断章取义为自己的立论服务,就太不那个了。
   再看余秋雨生造史实。
   陈歆耕说:《黄州突围》中又一个让我感到困惑问题的是,东坡先生在狱中受到了什么样的折磨?坐牢不是赴宴,也不是洞房花烛,身陷囹圄,失去自由,随时可能断送老头皮,当然不是人过的日子。但具体论叙东坡先生究竟受到什么折磨,却也要有历史依据,不能无中生有。因为秋雨先生是写历史文化散文,不是写小说。
   (余秋雨的)文中有这样的文字:
   “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
   怎么审?打!
   接着就是轮番扑打,诗人用纯银般的嗓子哀号着,哀号到嘶哑。这本是一个只需要哀号的地方,你写那么美丽的诗就已经荒唐透顶了,还不该打?打,打得你“淡妆浓抹”,打得你“乘风归去”,打得你“密州出猎!”
   这里连用7个“打”字。余文用诗意的文字,把“打”与东坡诗词中的名句联结到一起,还是要说明他的观点:诗人受到折磨,就是因为他名太高,诗词文章写得太好,而遭到小人嫉恨。
   陈歆耕说:那么东坡先生究竟在狱中有未被“扑打”呢?虽然是小细节,却是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细节,认定事实得有依据。余文提供的依据是:
   一位官员曾关在同一监狱里,与苏东坡的牢房只有一墙之隔,他写诗道:“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而史料记载的却是,刚入狱时,东坡"即欲不食求死。而先帝(神宗)遣使就狱,有所约敕,故狱吏不敢别加非横。臣亦觉先帝无意杀臣,故复留残喘,得至今日。”这是东坡本人在《杭州召还乞郡状》中的自述。他本想自杀,正是因为看到神宗皇帝派人到监狱关注、关心他,感到了生存的希望,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苏东坡文集》卷三十二,转引自孔凡礼《苏轼年谱》第455页)“不敢别加非横”,东坡自述证明,他不可能在狱中受到“轮番扑打”。倒是相反,“有一狱卒,仁而有礼,事子瞻甚谨,每夕必然汤为子瞻濯足。”也就是狱卒每晚必烧温水为东坡洗脚。
   我(陈歆耕)想,狱卒对东坡的友好态度,可能有敬慕东坡文学才华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因皇帝传递了对此案的态度信息。尽管御史台官员“侵之甚急,欲加以指斥之罪”,但未得皇帝诏令,动用“扑打”的刑罚来逼供,也不太可能。
   我也想,这就不再是文章支持立论的论据材料选择问题了,而是赤裸裸的造假了。
   其实,大家都喜欢苏东坡,因为他的率性,他的“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他洒脱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但历史文章不该这样做,因为余秋雨写的不是真理。
   其实,我挺喜欢读余秋雨的文章的。误写必然误读。“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别有用心而有心为之者的主张便隐晦在这些文字里。不能说不能假设,胡适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假设有了,求证呢?
  
   2020。03。28

共 29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作者的观点明确,立场鉴定,论据充足,一篇很难得的好作品。人心相背,看你所执原则。没有无端的指责,文心相向,何论真假,设身处地细考据。一个人的立场看出他所要传递出的信息。作者剖析余秋雨关于苏东坡一案的起始缘由,分析其中的是非曲直,从而得到自己的论,其中能看到文人相轻之见,但最起码应该尊重史实,而不是妄加推断。想当然的话说出容易,可经不起推敲。文应该从史而发,凭实而论,写文做人同一道理。文章立论侃侃而谈,没有扑风捉影之论,而是从一卷卷文字中去根溯源,这才是真实的人性与写文根本。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402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20-03-29 20:56:23
  一个人该何去何从,面对的一切,应该是以实为本,无端妄语的结果只会令人齿冷,以史为镜,不以己之见来扭曲事实。感谢您赐稿菊韵。问好春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回复1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0-03-29 21:24:43
  谢谢枫魂编辑,问好!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3-29 21:00:08
  织好的文!点赞!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0-03-29 21:25:13
  老朋友好!谢谢捧场!
3 楼        文友:远近        2020-03-29 21:02:56
  欣赏猿人大哥的精彩杂文。读书修文都要诚实可靠,严谨治学。捕风捉影是不行的。小心求证更为重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3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0-03-29 21:25:46
  谢谢远近,问朋友好!致意!
4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0-03-29 22:34:01
  读老师文字一直都是有深度和内涵的,世间万物都是有根本可寻的,文章举证范文,以理服人还原真相。足见老师更是一个对文字心生敬畏的严谨心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贵之处。遥祝春祺顺遂!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4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0-03-29 22:38:25
  谢谢素心若雪惠顾,问朋友好!
5 楼        文友:叶雨        2020-03-30 06:54:00
  这篇杂文写得好,有深度,有观点,有立场。作者列举事实突出主题,让人看了很服气。文章虽不是什么伟业但却应该反应一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生活反应社会的主流,而不是挖掘墙角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身为作家,在全国都支援武汉把疫区当战场,你的作品不是写抗疫的主旋律而是用对社会对政府不满的心态写一些所谓真实的百姓生活,这是什么狗屁作家。这不是用事实说话这是用屁股说话。我很赞同猴哥的观点,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狗总是喜欢吃屎。猴哥博学多才,杂文写得超级棒!点赞????!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6 楼        文友:叶雨        2020-03-30 07:03:16
  坏了点赞后我用了表情,忘了这里不兼容,出来一堆问号。抱歉猴哥!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6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0-03-30 07:49:29
  谢谢叶社点评,问好!你说得很对,现在在《XX日记》问题上舆论撕裂很厉害,我只是亮明我的观点,看问题看主流,写文章写事理。三观要正。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