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父亲的窝头(散文)
窝头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它就像一条分水岭,把曾经的贫困与如今的富裕划分得泾渭分明。时代变了,当年吃窝头,是因为贫穷,食不果腹;那时想吃面包,也没有。现在想吃窝头,是炫富,是享受,因为整日里的鱼肉佳肴白面馍,早已油腻了现代人的肥肠香胃。
都知道,窝头比花卷贵,说的是今天。朱门酒肉臭,寒门盼窝头,那是昨天。现在的生活仿佛在逆袭,有钱人吃窝头,那是口是心非说“忆苦思甜”,实际上是吃香喝辣窝头香。所谓的没钱人,早已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是感觉馒头就比窝头香,那是旧年代窝头吃伤了胃。
不管怎么说,吃窝头已是现代人的时尚,这是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特殊体现。窝头已成为现代餐桌上的一道食欲大振的美餐。
我为什么想到了窝头?
今天早餐,看到爱妻摆在餐桌上的两个窝头忽然想到的。生活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没有吃过苦的我,从小喜欢吃窝头,而且是红薯、玉米、高粱,三合面的窝头。之所以想到,主要原因是,这窝头是我的八十多岁的老父亲亲自做的。
工作生活都在城里的我,双休日回乡下看父母已是雷打不动的行程,除非因工作例外。
昨天周六,像往常一样,与妻及同在城里的二妹两口,驾车从城里回三十多里地的乡下父母家。都说父母在家在,父母去,人生何处是归途。幸福的回家,因为父母健在。
路上,二妹提议到经常去的一家菜农那里,买些现割的韭菜,包水饺,因为父母都爱吃。
父母和大哥在家,大家见面都很高兴。已是多年习惯的养成,不成文的家务活计,姑嫂妯娌齐上阵。妻与二妹开始准备张罗着摘韭菜,忙活着包水饺,大哥开始忙活中午的下酒菜,我和妹夫在院子的阴凉处与父母喝茶唠嗑。这时,父亲告诉我,他蒸了两锅“十合面”的窝窝头,让我走时拿些回去吃。我听后,既是惊讶又是高兴,而且,很愉快的答应了。
窝头虽是生活上的奢侈品,但不喜欢吃的大有人在。一大家人,就我与父亲喜欢吃。所以,父亲只让我回家带窝头,也就理所当然的事了。
“三合面”的窝头,大都吃过,见过,听说过。如果说是“十合面”的窝头,对于从小吃窝头长大的我来说,还是头一次听说。而且,是从父亲口里听到,还是父亲亲自做的。
不要说“十合面”,就是“五合面”,能够说出哪“五合面”的人就很少,别说“十合面”了。父亲怎么会如此独出心裁的想到要做这样的窝头呢,是不是有些太“奢侈”了?我十分的费解,吃过父亲做的窝头无数,如此新花样的窝头头一次吃,合该又一次吃到父亲亲自做的美食了。
我想起来了,这应该是在前两个周末的一天,还是二妹我们四个一块回家,发现父亲在院子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的菜盆面盆,板子盖垫等家什,上面全晒满了各色的粮食。我问父亲这是干什么,父亲说,这些粮食已在粮缸里储存了多年了,有的招了虫子,有的长了菌毛,把粮食用水擦洗干净晒干,抽空磨成面粉蒸窝头。我惊讶的问,这些粮食还能吃么?父亲只说没事,家人也都劝父亲扔掉算了,父亲硬是不听。
父亲的脾气我们是知道的,只要自己认准的事,谁说也是没用。父亲过日子节俭是在周围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父亲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浪费是最大的可耻。小时候,父亲也没少跟我们兄妹讲。但父亲毕竟年龄大了,万一吃出个好歹,那是得不偿失的事。
没成想,这次真的做成了“十合面”的窝头。
昨天从父母那里酒足饭饱回来,父亲没忘了给我装上了六个窝头,妻和二妹及大哥他们是不喜欢吃的,他们认为即使再好吃,也是窝头而已。
早上,妻拿出两个窝头,溜在锅里,油炸小鱼一盘,煮蛋两个,青菜烩馒头干一盘,做好玉米粥。只见溜好的窝头颜色成多色调,看上去有红黑紫橙棕黄绿的色彩。
热乎乎的窝头要比馒头结实,掰开一块,拿到嘴里一嚼,首先吃起来的口感是,香、甜、棉、脆、粘,从窝头颜色和味觉,我大概吃出了起码知道的食物,栗子、红豆,绿豆,黄豆,黑豆,地瓜,玉米,小米,大米,当然,白面是少不了的,因为现在的高粱很难买到。我大体推断,以上的十种粮食的面粉掺和而成的窝头,就是老父亲的杰作了。虽然都是所谓“过期”的粮食而成。
由于父亲清理的粮食干净,并没有吃出异味。
平时我们兄妹经常给父母买些米面和豆类,由于吃不了,积攒了不少,现在家里都很少养家禽,特别是遇到夏天,粮食会招虫的,父亲是怕浪费粮食,才想起了这一招,这无疑是变废为宝的经典之作。
小时候,是因为家道不富,吃白面馍馍是奢望,吃窝头是常事,那时的窝头只能是“一合面”的地瓜面窝头,再好些是“二合面”的地瓜玉米面的窝头,平常吃的都是菜窝窝居多。虽说现在条件好了,偶尔吃个窝窝头当“点心”,要是每顿必吃,恐怕就回到“旧社会”难以下咽了。
我最爱吃的窝头,实际上是“三合面”的窝头,就是白面、玉米面、地瓜面各三分之一掺和而成的窝头,吃起来最香。“十合面”工序复杂,太奢侈,作为月饼似的“点心”偶尔吃点倒是不错,常吃不多见。
父亲的“十合面”窝头是第一次做,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吃。父亲家里的粮食无论多少,从没浪费和变质扔掉过,如果遇到粮食吃不了,又面临夏季招虫,又不会“变废为宝”的人来说,也许就当垃圾扔掉。
勤俭持家是爷爷的爷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家训,也是父亲经常教导我们兄妹的家规,这次父亲的“十合面”窝头,不是富有的奢侈,而是勤俭持家的传统再现。
父亲的窝头,我爱吃。吃的是味道,牢记的是家训。
(二〇一八年六月二十三日原创于泰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