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只为这一方土地(散文) ———— 赤水第二小学抗疫情联防联控纪实
2020年1月,新冠病毒张牙舞爪,来势汹汹,武汉封城,全国响应一级公共卫生应急,全国各地联防联控,切实阻隔病毒的蔓延。赤水,赤水第二小学的所有教师,也在努力参与抗疫战斗。
一、摸排信息,我们是调查员
2020年2月1日中午14:00,贵州赤水第二小学教师QQ群,一片沸腾,“抗击冠状肺炎疫情”QQ会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全校在职员工教师83人,按照年级为单位签到开会。
14点10分,赵益华校长下达任务:
在1月29日排查离赤台账基础上,再次以电话、微信等方式(不采取入户调查,否则一切后果自负)摸排“本地居民近期离赤并准备返回赤水的人员名单”(1月15日离开赤水,2月15日前返回赤水或者准备返回赤水)”和“本地居民近期准备离赤的人员名单”(2月15日前),建立台账。
“老师们,注意摸排‘两个表’、一个任务分解表、一个会议内容。注意看清楚,不得改变表格。尽量仔细,不要遗漏!”赵益华校长在群里,又发出一条提醒。
“地址填写精确到省、县、乡镇(办)、村组(门牌号)。”许祥智副校长补充。
14点30分开始,30名班主任和30名包保班级的科任老师,按照自己的分解任务各司其职,开始用微信和电话联系该班学生和家长的离赤离黔情况,进行信息摸排。
“某某妈妈,新年好!接学校通知,全力配合防疫救灾工作,完善信息报告。请问孩子和家庭成员元月15日开始,有没有离开赤水到外地(县),2月15日以前,是否准备返赤(或者离赤)?”
“老师新年好,我们一家没有离开赤水。”
“好的,打扰了。非常时期,请注意防范,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无事不出门!谢谢!”
“某某妈妈,新年好!你和孩子外出了吗?我这里防疫工作需要排查资料,需要您的配合。”
“老师新年好!我们一家三口2月24日回了一趟浙江老家,2月27回赤水了。”
“你们这种情况,需要在家隔离14天,注意身体,及时就医,并向社区报备。”
“麻烦您把一家三口身份证号码,在赤水常住地址、户籍地址、老家地址这三个精准到门牌号发给我。”
“好的,马上!”
......
这一个下午,这一个晚上,老师们一边对着微信(QQ),一边对着学生花名册,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登记,核查是否遗漏。
同时,教师QQ群里,教师们在排查出现的疑问,三位校长随时解决。
“家住九支的算离赤离黔要填不?”
“要。”
“这个学生是1月13日一放假就离开赤水到湖南某地去了,时间节点提前了2天,现在都没有回来,这个要填不?”
“要,一个都不能漏!”
“告诉他们,非常事情,暂时不要回赤水,等疫情结束后,才回来。”
“好!”
“班主任每天电话或者微信联系一下家长,了解孩子和家长的身体状况,进行一下心理疏导!”
“好!”
“2月20日离开赤水到浙江某地,2月
“江景2号属于哪个小区?”“滨西社区。”
“临江小区属于哪个小区?”“稍等,我问了再告诉你。”
......
“嘟!”“嘟嘟!”“嘟嘟嘟!”......
2月1日这一个下午,一个晚上,赤水二小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教师QQ群,都是忙碌的,热闹的,没有一丝空暇。握在手里的手机已经发热了,提示电量不足了。充好电,;撸起袖子,加油干!
赵益华校长再一次叮嘱:“老师们,我们使用电话、微信、QQ等均可,但是信息不得有误,漏排、错排均要追究责任!非常时期,大家务必到位!拜托了!”
年长的老师,电脑不熟悉,负责采集信息;年轻的负责电脑填表。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信息排查任务!
老师们再一次排查了全校1518名学生及其家人的流动信息,在1月29日“赤水居民离赤、离黔人员”台账基础上,更加精准完善了该校学生及其家长防疫信息人员流动的摸排工作。
2月3日,许祥智副校长将信息全部汇总后,将学校放寒假以来离赤、离黔还未返回(包括居住在赤水河对面九支的学生)的学生台账上传在QQ群,让班主任再次核对。
核对无误后,施行班主任包保班级、驻级行政包保年级的包保责任制度。30名班主任,每日追踪离赤离黔学生行踪和健康状况,本班学生在赤水健康情况,并对包保学生和家长予以健康教育、学习指导和新型冠状病毒染的肺炎防治知识宣传,每日中午12点前,将健康情况及时反馈给行政,汇总上报上级部门。
疫情之下,国难当前,教师无法拥有医护人员那样的专业知识冲锋陷阵,但,教师利用班级的优势,以学生家庭为单位,精确调查家长与孩子流动情况,为大数据收集可靠的信息,阻隔病毒在赤水的传播!
二、抗击疫情,我们是志愿者
2月2日15:00赤水第二小学教师QQ群。
唐春花副校长在号召:“老师们,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民上下高度重视。生命毕竟只有一次,没有什么再比生命宝贵!为更好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保卫我们的家园,呼吁广大党员同志、教师们行动起来的,积极加入学校抗新冠肺炎疫情先锋队,随时听候组织命令,危难时刻,只要党需要,绝对服从党的安排,期待您的接龙加入!”
“赤水二小抗新冠肺炎疫情志愿者先锋队接龙:1.唐春花(女),2.李平富,3.汤德成,4.赵益华,5.高文跃,6.汤德彬,7,许祥智,8.王义贤(女),9.陈立,10.袁新平,11.罗铁牛,12杨燕(女)、13周邦彬......”
唐春花副校长,巾帼不让须眉,首先报名!
而此时此刻,回余庆老家探亲,因为封路,不能回赤水参加志愿者的石小印(女)老师无比遗憾地给赵益华校长写了一封信:
赵校长,新年好!
我虽然不是党员,但看到我的同事朋友们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奋战,前几天看到通知就有了要参加先锋队的想法,无奈我因带着五岁儿子回余庆娘家过春节,现在受交通管制,无法回赤水。身为公职人员的孩子的爸爸,接到疫情命令,在正月初三就赶回赤水投入了战斗。这几天再次学习了文件,深知任务艰巨,内心更是愧疚,真的很遗憾,没能尽我的微薄之力,您们辛苦啦!现特向您请假,望批准为谢!
赤水市第二小学教师 石小印
2020年2月2日
赤水第二小学,83名在职教师,男少女多。有几位老师已经在乡镇老家做起了志愿者;有几位老师因为交通管制,不能归队;有几位老师,因为春节探亲归来,自觉隔离中;有女老师怀孕、产假;有老师生病住院,身体还在康复中......
疫情严峻,任务紧迫,值守小区的志愿者需要40名,赤水二小网格包保值守两个小区:福康小区,180余户;嘉豪小区300余户。早上8:30分到下午1点30分;晚班1点30分到次日8点30分,24小时无缝对接。
但是,在疫情面前,女教师也和男教师一样,冲锋在前。根据赤水防疫第六号文件,2月4日起进行值守小区到疫情结束。赤水各小区内住户,每两天一户人家一个人,凭发放的出入卡出去购买生活必需品,无事不得外出。许祥智副校长安排好值守表后,大家克服重重困难,无怨无悔,冲锋陷阵。
80后的高文跃、何蓉,回到赤水乡镇老家,因为交通管制不能回赤水,他们就在乡镇老家当志愿者保卫家园。
赵益华,男,中共党员。全面指挥我们学校的抗疫战斗,经常深夜部署任务,白天带领老师,冲锋在前。哪位老师有事情,他临时顶班,帮他守好自己的班!
唐春花,女,中共党员。家住在赤天化,丈夫也执勤,小女儿3岁,离不开人。交通管制后,只能步行到值守点嘉豪国际,单面需40分钟。一个女老师,天不亮就得起床,还要走这么长的路。
黄安娜,女,80后,一般群众。住气矿,离城也远,步行也需要40分钟,晚上回家不安全。本来要求值守白班,当学校说缺少男教师时,她坚定地说:“非常时期,服从组织安排!不换小区,值守了半天,小区情况已熟悉了。”
袁静,中共党员,丈夫市医院医生,24小时值守。大儿子8岁,小儿子3岁;
严智勇,中共党员。大儿子6岁,妻子二胎待产,关键事情特别需要照顾;
吴志峰,一般群众,小儿子2个月,大儿子10岁;
陈玉梅、税超彬,一般群众,爱人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一双儿女需要照顾;
杨燕的婆婆生病住院,赵益华校长代替她值守,但是,她想到赵校长既要参加值守工作,还经常熬夜安排全校抗疫,她调整好值守时间,安排好婆婆,急匆匆跑向小区门口;
临退休的丛娥和杨光琴,因为年轻女老师白天值守,晚上回家好照顾孩子,学校就安排她们值夜班,凄风冷雨中,没有半句怨言……
他们克服个人、家庭方方面面的困难,准时出现在“抗新冠”值守小区,坚守岗位、无怨无悔。他们舍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风里雨里,夜以继日,默默坚守,共同抗击病毒。他们,没有隔离服,没有N95口罩,没有护目镜,只有一只普通的口罩;他们,没有执法证,只有一张大家似曾熟悉的面孔;他们,一个通知,一个命令,就到了岗位;他们,在居民的“一米范围”,是感染病毒,最危险的距离!可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去值守、去排查、去宣传、去告诫所有人都居家不外出,避免交叉感染!
如果你问他们,你们冒着危险,为市民隔离病毒,有什么困难?
大家都说:“我们自己个人的困难,都不是困难,都可以克服。老实说,还是有点心慌,不知道谁是带病毒的?哪个都知道生命的宝贵。我们没有隔离服,没有N95口罩,没有护目镜,只有一只普通的医用口罩。而我们和居民的“一米范围”,也是感染病毒,最危险的距离!但是,国难当头,我们创造条件,共度时艰。
我们必须要注意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一次性手套,在检测体温时,尽量离他人远一点,回家勤洗手、衣物用品都全面消毒。比起前方和病毒搏杀、和死神战斗,不畏生死的医护人员,我们简直轻松多了!”
“咱们的年轻人,觉悟高些,都尽量不出门。学生,家长们保护得严严实实,都没有出门。哎,就是有的老人,就是不听劝,一天要出门三次。理由简直荒唐,我的孙子在家要哭,我要出门散步,我要出门耍耍!我劝了一次,又一次,真的嗓子都说哑了,比在教室里上一天课艰难多了!”
“有的说,戴起口罩出门,传染不起,盲目的自信。可怕!”
一个值守的同志在朋友圈发出这样的呼吁:“风里雨里,我在这里等你,请原谅我把你堵在小区里。看着你们一双双渴望自由的眼睛,我真的很无奈。不让你出门,你心里难受;放你出门,我的罪过。如果,你需要什么生活用品,我可以代劳。但你说要出门耍,真的对不起,请原谅我的绝情。今天拦你下来,就是为了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尽情享受生活!”
面对少数居民的不配合,不理解,他们想方设法,就像在学校里教育学生一样严格要求,慈严相济,尽职尽责,只希望帮助居民能减少感染的可能!
黄安娜老师在群里交流自己的值守经验:“老师们,现在对居民们要求严格一点,他们以后就知道怎么做了,宅家,减少感染,就是为抗疫做贡献,也为前方的医护人员减轻一点压力。有了这种自觉性后,我们值守就轻松点了。”
2月8日,正月十五,传统元宵节,赤水城里静悄悄。朋友圈里,却是一片沸腾,教师志愿者们在朋友圈再一次发起宣传:
“今天元宵节,请继续呆在家里哈,外面下雨冷得很,你不要随意出门,更不能偷情,放火炮。出门一定戴口罩,配合工作。再坚持坚持,胜利就属于我们!稳住,就能气死病毒,饿死病毒!等到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我们把酒言欢!”
“正月十五了,大家千万不出门,否则病毒就会笑话我们,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请不要用谎言,换取自己一时的自由,请不要用所有的人的生命当赌注。您从哪里来,就如实告诉当地政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赌不起!愿您一觉醒来,感受到的是家的温暖。寒冬过去,一定是春暖花开!”
“疫情再重,重不过抗疫人员的大爱奉献,重不过万众一心的凝聚力量,重不过众志成城的抗疫决心!愿疫情之后,所有人安好,哪怕以胖相见!”
......
他们说,只要有一个朋友看到她(他)的宣传,没有出门,那就是成功的!如果,你告诉家人,他告诉家人,大家都告诉家人,无事不外出,出门戴口罩.....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引导群众增强防范意识,提高文明素质,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非常有成效!
从2月4日到2月17日,赤水二小的教师志愿者们,在小区坚守了14天。 教师志愿者们和小城所有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责任心、善心与爱心编织了一张庞大的疫情防控网,冲在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让抗疫的力量渗透到小城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每一个市民的心底。
居民慢慢适应了宅家聊天、电话、视频,取代了走亲戚、串门,默认遵守“少走动”的铁律,即便出门,也会戴好口罩。保护好自己,也是为了别人。因为,在疫情面前,所有人都是参与者,没有一个人是局外人。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
热心居民纷纷行动起来,为值守小区的志愿者,送来了测体温仪器、酒精,送来了丰盛的午餐、宵夜,送来了烤火炉、水果……这个冬天,因为疫情,变得更加寒冷,更加漫长,但是,志愿者和小区的业主们,守望相助、攻克时艰,彼此感动着彼此,彼此温暖着彼此,彼此守护着彼此。
小城的人民,都深爱着我们共同的家园——赤水这片热土。所有的人,都在尽自己绵薄之力,守护这一片土地,只为这一方土地的纯净!
此篇文章,真实感人。为抗疫情呕心沥血,竭尽全力。这是中华儿女的美德。
于珊(原创)
种子刚刚从梦中醒来,发现妈妈已被砍柴人拉走。它张开嘴沒敢出声,于是,躲在落叶下,等待命运的安排。还好,瑞雪抱着它度过寒冬。春天来了,温柔的风拉着它的手走进空地。它在自己的位置上生根发芽。奋力的伸手台头,自强不息。成长中发现了好多秘密。它对太阳说:只要有一缕霞光就追随到低。对白云说:只要有微微細雨,就润躯滋生土地。飞来的种子们学着它的样子挖掘潜力。就这样,浩瀚的森林拔地而起,花草们来捧场,鸟儿们来贺喜。
流浪的种子沒有大山的依靠,没有缠绵的海誓山盟,更沒有朝思暮想的恋情,任其炎凉,阔充懿景。
于珊(原创)
大厨们用灵巧的手,把五彩斑斓,包装成各种模样,施展出好多想法。做成舌尖上的中国风,让吃货们欲罢不能。
可我每每把它们弄成单纯,放在盘中,挂上月钩,躺在梦里,品尝芳香,听唇齿歌唱。
于珊(原创)
早市。长长的马路上摊位满满。人声鼎沸。叫买的,叫卖的。卖呆儿的,遛弯的。熙熙攘攘,嘈杂热闹。
时常,我也去逛逛。走进市场。野山菜,家种菜,叶菜,茎菜,根菜,无所不有。水果摊上。红的,绿的,白的,大的,小的,长的,圆的。现场挤羊奶的,卖鱼肉蛋,小吃的…… 琳琅满目。
我最喜欢,去江边卖花的,那一遛转。花们千姿百态,拉着晨风的手,点着头向来人问候。每每蹲下去,用心和它们对话。或许把它买下來,拎回家。
早市里的人们,肩挨肩,脚跟脚,挤满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说不定,会碰上多年不见的,同学邻居和旧相识呢。
早市。红红火火。朝气蓬勃。展示着当今的唯美生活。
于珊(原创)
古时候,每到冬天,北国大地就干裂出条条缝隙,万物枯萎得一触即碎。方圆百里,只有一两个泉眼,据说那是龙子龙孙的居所,很难找到。夏季里的小溪不知跑到那儿去了。人们为了生存,只好挑担南移到四季长青的地方定居。然而,居住在杜鹃山脚下的年轻夫妇,深爱家乡炫丽的杜鹃花,为了挽留父老乡亲,每到冬天他们心甘情愿的为邻里百姓寻找水源为老弱病残者担水。
人们没有什么珍贵的礼品答谢,只好常常为他们 祈求上苍,把好后生赐给他们。那年正月十五,少妇果真生了个女孩。女孩出生一个时辰,就在炕上站起身,用那双好看的眼睛东张西望的绕着圈,红红的簿嘴唇,欲张又合,满头黑发披撒在白皙的脊背上,修长的双腿秀丽的手脚,活脱脱是女娲用水晶制成的人间奇艺。她给父母和乡里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和喜悦。三天后她学着大人说起话来。灵巧的手拿着剪刀,把父亲砍来烧火的桦树皮,剪成各样的六角型小花,把碎片剪成小颗粒,堆满了屋角。
三年后女孩出落得象个大闺女。她的心同小花一样洁白晶莹。白色衣裙衬托着粉红色的秀脸,胜过九天仙女。她生日这天,吃过早饭,跪在父母面前甜甜的说:爹一娘一,我都三岁了,想有个好听的名字,心肝宝贝的我不喜欢。父母对视后问:你喜欢什么名字呀?她绽开笑脸,骄嗔地说:那就叫我雪花吧。说完,雪花站起身,向父母拜了三拜又说:爹娘,从今以后我不能在二老身边尽孝了,我要替你们为北国大地的人们造福。但是每年的今天,我会回来看望你们的。说完丢下两颗晶莹的泪珠,腾空而起,带走了所有的小花小颗粒。
不多时,漫天飘落下
美丽的雪花。家家户户男女老幼纷纷拥出家门,张开臂膀,捆抱从天而降的晶莹,满含激情的呼喊:雪花……雪花……
傍晚,人们纷纷在自家门前竖起灯笼杆,点上蜡烛,等待雪花的归来。然而,从此再也没见到她的身影。只是每年的正月十五这天,雪打灯笼沙沙响。
从此北国大地的冬天,皑皑白雪淹没了飞沙走石,土地不再干裂,春意降临。皑皑白雪毫不迟疑的溶化,滋润着万物生长。
雪花的父母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傲自豪,也为失去女儿而悲伤惆怅。后来他们挽着手,飞向万里长空寻找女儿去了……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雾雨朦胧的早晨,我推开院门,无意中发现门旁边蹲着个黑东西。走进时,见它全身战粟,那双柔弱的瞳仁里闪烁着求救的目光。轻轻的把它抱在怀里。想帮它去找妈妈。可又觉得小小的生命,这时最需要的是温暖和食物吧,于是迅速将它抱回家。放在炕头上。给它盖上我的衣服。妈妈弄来热米汤喂它,它吃饱了。不再发抖。只是眼神里还透着胆怯。
因为它长着一身黑毛,于是叫它黑娃。很快它和我们家融为一 体 。
黑娃一天天长大,全身又黑又亮的毛像似打了腊。它很乖很讲卫生,每当方硬时 ,都在院子角落隐蔽的地方,于是在那里 垫上细沙子,那里自然成了它的卫生间。
第一页
黑娃讲卫生的习惯与生俱来。每当它和我玩耍时,都先抖抖瓜子,再来扑我,但任何一个下雨天,它从不往我身上扑。冬季大雪覆盖时,它特高兴,躺在雪地上滚来滚去。白雪把黑毛洗得更墨更亮。然后它肆无忌惮的和我闹在一起。或用嘴拉我衣衿或用爪子拍我,或双爪搭在我肩上,跑跑跳跳,我用雪团打它,它时躲时用嘴叼。玩得不一乐呼,玩累了,我们偎在一起休息。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黑娃马上跑过来用嘴拉我的衣衿,见我还沒起来,就把头往我身下插。企图把我掀起来。见此情,我忘了痛。翻身紧紧的搂住它,激动的泪夺框而出。
开始很希望它妈妈,或它妈的主人来找它。幸亏那是个希望。如果真有谁来找它,我真的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呢。
第二页
黑娃和我家那匹枣红马相处得很好。枣红马劳做结束,父亲给它解下缰绳。马躺在地上打滚,站起身,抖落尘土,撒着欢跑。这时黑娃就和它玩耍在一起。场面让人好幸福呀!
数九寒冬,我坐在马车上。父亲坐在车沿,摇着鞭子,去大山深处砍柴。枣红马有节奏的脚步声和着清脆悦耳的马铃声,在山间小路上弹奏自力更生交晌曲。
黑娃更是欢天喜地。它车前车后转着圈跑。有时跑到前边坐在那等我们,有时在车后,裂开嘴好似对着我笑。
来到山上,父亲卸下车,将马拴在树上,马开始早餐了。黑娃在马周围东张西望,做马的衷实保安。
我和父亲放心地走进山沟砍柴。
黑娃吃饭更是讲究。在家或在外都一样。一天忙忘了喂它,磨盘上有好吃的,它只看不动,后来饿急了,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一点精神沒有。我忽然想起,立马给它食物,看着它狼知虎咽的样子,我心好痛好痛!
第三页
黑娃是我们家的一份子。可是,一个夏日的早晨。黑娃和枣红马不见了。这还了得,它们是我们家的命根子。一个护家,一个劳作。两天了,找遍了所有地方,仍无信息。谁都沒有喂口,即使撑不住睡着了也是恶梦。
就在第三天下午,黑娃有气无力,十分疲惫地出现了。它饿坏了,趴在地上,妈妈拿来粥,黑娃吃了好多。沒等歇好就起身边回头,也向大门跑去。父亲明白,借来邻里马匹,跟着黑娃消失在大山深处。在一个山角下,草坪上。枣红马被闩在木桩上。六目相对,满天的乌云都散了。大家用各自的方式庆祝团圆。
那一夜,我偎依着黑娃睡在甜美的梦里。
第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