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路遇(随笔二章)

编辑推荐 【宁静】路遇(随笔二章) ——路遇系列之一、二


作者:绿鬓视草 举人,5531.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12发表时间:2020-04-02 23:29:26
摘要:疫情时期封城太久,让我们回味下那些人间烟火。

一、琴声悠扬
   每天上班路上,我都要经过一个小区门口。这门口的右边是小区的保安室,左边是一个小店铺,出售的都是祭拜用品,我仔细打量过,其中不包括丧葬用品。店主人应该是一对夫妻,因为我看到两个中年男女经常是轮换着守店。小店真的很小,就那么点儿地方,大概只有四五个平方米,除了简单的货架摆满东西,就是一张小桌子一把椅子。店主人就坐在那里,有时跟一帮大娘闲聊,有时就独自在那里待着。
   男主人会拉二胡。上午我经过小店的时候,经常见他很陶醉地在拉曲子。我不会乐器不通音律,但还是能听明白他拉的是些民间小调。我不懂他的水平如何,反正我看着他拉得很娴熟,自得其乐的样子让人不由跟着欢喜。他衣着朴素,容颜苍老,五十多岁的模样,但他的倾情投入使得他看上去很有一种味道。他的琴声让我的很多个早晨也变得很欢快悠扬,看道旁的树木都有一种别样的青翠。这不是音乐的魅力,而是他平凡里的韵味。
   那个女主人不会拉二胡,她一个人守店的时候会播放越剧。也不见她跟着哼唱,那些曲目似乎就是背景音,伴着她忙碌或休憩。偶尔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女主人会安静专注地听那位男士拉二胡,眉眼平和。或许这样的日子他们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年了,守着一个小小的店,养家糊口,但一直就这样在音乐里淡淡守着岁月的流逝。阳光照进去,一屋子的金黄暖意,很安然祥和。能这样守着年华老去,也让人心生淡淡的羡慕。
   在绍兴的很多公园里,白天或夜晚,经常能看到一群上了年纪的人,摆弄着简单的乐器音响,在那里来一场欢快的玩票。拉琴的拉琴,唱曲的唱曲,越剧在这里很盛行,很多貌不惊人的老人家,一开口完全像模像样。虽然身段谈不上怎样,但嗓音真的很漂亮。他们不介意是否有人围观,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街角都是他们的大舞台。
   我偶尔会驻足静静地看一会儿听一会儿,自己露出会心一笑。他们认真地玩自己的,根本不会同周围的路人有什么眼神交流,言语搭讪。但我觉得很好。虽然他们的世界距离我相当遥远,但并不妨碍我用心感受那流淌在空气的美好氛围。或许他们刚忙完家务,解下围裙,安顿好孙辈。或许他们刚喝了几口黄酒,微醺的滋味正好。然后在晚风里,和琴声唱腔一起荡漾。这样的晚年夕阳红,真的很充实,成了绍兴城里的一景。
   我途经的那家小店似乎生意并不怎么好,我很少看到正在进行的买卖。店主人大多都是在守着店,做自己喜欢的事。女主人经常是一边听曲,一边手里忙些闲碎,比如打个毛线啥的。我看着也觉得稀罕。或许在我经过的早晚时分,并不是顾客急匆匆的买东西时刻。货架上的金银元宝、香烛纸钱,都和主人一样安静待着,似乎每一天都没什么变化。如是,便是日子吧。
   我常坐在办公室里,不由自主想着那些在心里模糊的琴声。那处小区门口和我的直线距离大概不足百米,但我在办公楼里是听不到琴音的。我的心里会一直回荡着那些记不住的曲子,神游不知哪里。或许是我小时候跟母亲一起听过的哪出越剧,我在水袖翻飞里艳羡古装的精美。我这辈子唯一碰过的乐器是二胡,父亲曾希望我能会点琴棋书画,但我怎么都拉不成像样的调,最后只好作罢。
   二胡在我心里的情分,终究跟别的乐器不一样。那两根简单的弦,拉长了悠远的时光,漫过心底的关山万里,在《二泉映月》如泣如诉的凄婉里,在《江南春色》的清新秀丽里,在《战马奔腾》的豪迈激情里,我慢慢品懂着那些琴声悠扬。而别的那些小调,也俱是岁月静好。
  
   二、打盹的老人
   我从单位办公楼副楼的墙外走过,今天早晨那块黑色花岗岩台阶空着,平时这时候几乎都会坐着一个打盹的老人。他的年纪不小,看上去有个六七十岁,一头短短的花白头发,身体看着还算健朗。他穿着橘黄色的定制背心,是一名环卫工人。我不知道他是怎样的起早贪黑辛苦劳作,反正我在八点十分左右经过时,他通常都是坐在那个台阶上垂着头打盹。他的双手很自然地放在膝盖上,头部没有任何支撑低垂着,身体也没有靠在一旁,但我能感觉出来,他睡得挺熟,根本不受外界惊扰。
   他每天大概起得很早,我不清楚环卫工人的作息时间,好像是四五点钟就开始干活。我也只是从他的橘黄色背心后面的字样,来判断他是环卫工人,而且我以为他应该是外地人。本地人很少年纪大了还出来抛头露面做这类工作的,当然年轻人更不可能了,这似乎是约定俗成的事关脸面问题。就像做保姆的也大多是外地人,现在的本地人是不肯给别人家帮佣的。伺候人就好像低人一等,而扫马路更是打小就被大人们训斥威胁的低贱工种。不好好读书,以后扫马路!
   我的目光经常会在打盹的那个老人身上停留几秒钟,我还会不由自主环顾四周,寻找他的劳动工具。但我一直没在他的身旁发现扫把和垃圾车,我不清楚他把那些放到哪里去了,可能搁在哪个角落了。我也没见着他扫地时候的样子,倒是有另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姨经常打扫我们的大门口。我对于这处才待了不到九个月的单位周边环境并不熟,就像我不清楚那个在门口扫地的阿姨,是属于单位的保洁人员,还是外面的环卫工人。那个阿姨是不穿橘黄色背心的。
   八点多,我还在单位附近的主路旁遇到过一个瘦弱的年轻环卫工人。他的垃圾车停靠在人行道上,人坐在花坛边休息,吃早点喝水。那年轻人应该来自哪里的偏远地区,也肯定是外地人。只见他吃一口白馒头,喝两口水,目光坦然地看着过往的行人。在他眼里,车流行人和树木花草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工作之外的固定存在。如今眼高手低的年轻人很多,哪怕是家境不咋样的一些人,也都养成了懒惰啃老的习性。我敬重每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每一点劳动付出都是于社会大众、于家庭个人有益的事。马路总得有人去扫,粮食总得有人去种,高科技确实好,但那些不能当饭吃。不管怎样划分高低贵贱,衣食住行缺一不可。
   工作是大多数人生活生存的必须。区别只是有人在有空调的办公楼里,有人在露天的风风雨雨里。但每个清晨我和他们呼吸的都是这个城市相同的空气,都是漂泊到此、客居此地的异乡人。每次我和他们擦肩而过,知道每个人必定都有一个或简单寻常或跌宕起伏的故事,异乡的路都走过不短的距离,都有一个路远迢迢的乡愁。但人生都是自己的事,无论宿命使然还是一意孤行。
   我走进单位,在食堂吃早餐时有过一两回冲动,不知那个打盹的老人是否吃过早饭了,我拿着多买的两个肉包子犹豫不决。我不习惯跟陌生人搭话,更不可能产生施舍一般的心理。我反而害怕有些好心会让别人尴尬,友善也要看场合与需求。那个老年环卫工人所坐的地方,与我单位上食堂的楼梯口就是一道磨砂玻璃墙之隔。我上楼时透过朦胧的墙面,可以看到他模糊的身影。
   当我吃完早餐,准备开始上班,我走的是楼内的通道,不再经过那个楼梯口。不知道老人是不是也歇息得差不多了,又要继续他的工作。不知道刮风下雨的日子他都在哪里歇息,道旁的屋檐很多,但他坐着的时候还是不肯靠着墙面么?或许这也是一种习惯,因为能够依靠的角落并不多。打盹的老人,在晨光里垂着头,我看不清他的容颜,他匆忙的梦里大概也看不清回乡的路。
   而当他清醒以后,不知还有多长的路要扫?这样疲乏困顿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他在帮扶或支撑自己一个怎样的家庭?每次见着他打盹的样子,我只觉得周围的风都变得很轻了,不忍惊醒这样一个老人。而这一天他没有坐在那处打盹,台阶前散落着几片带了秋意的落叶,我的心里涌起莫名的思绪。感觉疲惫艰难的时候,就不妨低头打个盹。要学会没有依靠的孤坐,一叶一世界,低头面菩提。

共 29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路遇》中两个看似互不关联的小故事组合的文章,但是我阅读欣赏之后,却有了一种感觉:作者好像高明的厨师,面对不同的食材,却能取其精,取其质,施展烹调技巧,炒出一盘美味佳肴。这两则小故事,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都是非常普通的小人物,所叙述的故事,也都是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但是,透过作者的视角,以及颇有代入感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感受到了在那特定场景里的情感,这是颇有叙述笔力的。在《琴声悠扬》中有这样的描写:“这不是音乐的魅力,而是他平凡里的韵味。”“就这样在音乐里淡淡守着岁月的流逝。阳光照进去,一屋子的金黄暖意,很安然祥和。能这样守着年华老去,也让人心生淡淡的羡慕。”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岁月的平凡的幸福! 尤其是作者以这样精炼句子:“虽然他们的世界距离我相当遥远,但并不妨碍我用心感受那流淌在空气的美好氛围。”牵引了我们的情感神经,一同与作者感受到了“那两根简单的弦,拉长了悠远的时光,漫过心底的关山万里。”《打盹的老人》更侧重于“我”的主观情感的叙述与情感抒发。从对一名环卫老工人的“路遇”观感,引发了对所谓做着一般市民不愿意做的“伺候人”“下等事”的感慨,作者带着一种类似悲悯却又迷蒙的复杂情感,与上一则的明显的欣赏的性质不一样,这让故事有了不同的对比与故事的延展性,而主题转到了这样的感慨——“感觉疲惫艰难的时候,就不妨低头打个盹。要学会没有依靠的孤坐,一叶一世界,低头面菩提。”也许这是作者对人生的另一种感悟。总之,散文没有定式,作者驾驭各种不同的“原材料”,但是,正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看的,就是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本组随笔,笔法轻快,有叙述自然,流畅。推荐文友欣赏。【编辑:老书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书生        2020-04-02 23:34:18
  平凡岁月也有平凡的快乐!平凡的幸福!
   赞作者的视角与感受。
2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0-04-03 20:27:58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