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最美四月天(散文) ——圆梦西双版纳
早晨,走出嘎洒机场,迎接我们的是清新的空气和风的柔情。此行有备而来,之前在昆明就脱了外套换上了夏装,却不忘底层打上埋伏,但舒适的感觉告诉这些北方来客,一切担心纯属多余。身着傣族服饰的导游、街道两旁排着列队的椰子树、路边的象群雕塑、尖顶子建筑等,都以主人翁的热情在招呼:西双版纳欢迎您!
西双版纳,我年少时的一个梦!是初中时的地理课本为媒,让遥远的她,成为我的梦中新娘。于是,心有所愿,哪一天能揭开她红色的盖头。就在一个最美的四月天,我真的触摸到了她的心跳,嗅到了她的气息。
初见西双版纳,我就被迷醉了。她风情万种,多姿多彩,妖娆却又端庄,古老而又年轻。她的光华,她的神韵,她独一无二的气质和魅力,透着时光深处的含蓄。即使是一朵花、一棵树、一滴水,都会让你流连忘返。
哪里去寻鲜花的世界呢,西双版纳就是啊。这里的花儿,于我这个大西北人的眼里,几乎都是鲜见的奇花异草。暂且不用五彩斑斓、万紫千红去说花色丰富,单说花儿繁多,就够人叙述半天的了。近看是花儿,远看是花儿,低眉是花儿,举首还是花;一片片、一簇簇、一树树,或群星闪烁或彩云覆盖,天然构成花的四维空间,让人应接不暇、心神荡漾。举头看大树老藤,相缠相绕,花开灼灼,分不清花开于树还是藤上,只见丹霞燃烧、白云浮动,香气袅袅。哪里的花能开得如此恣肆、张扬,不管不顾呢!树木更不必多说。无论稀有珍贵的还是普通的,都是一律的蓬勃向上,要么直入云天,要么枝叶扩散,洒脱坦荡,不折不扣;那繁茂的根须、挺拔的树干、洒脱的叶子,仿佛以饱满的自信昭示:这个世界我来过!
西双版纳的动物,须得一说。山道中一群遇人眨眼的灵猴,表演场憨态富态的大象,蝴蝶园纷飞翩跹的彩蝶,并不为奇观。而一座巨大的热带雨林王国,到底是多少动物们的家园,这个只能去问度娘或是随心猜想了。走进孔雀山庄,四面青山倒映湖中,傣式竹楼掩映林中、若隐若现。当如梦似幻的水上傣族歌舞表演的余音隐遁在湖光山色中,忽然一声清脆的哨音似天外传来;紧接着,“扑棱棱……”成千上百只孔雀从对面山林骤然间沸腾而出,冲着湖岸飞扑而来,犹如巨幅彩练滑落而下,似众仙踏着祥云落入凡尘,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模糊到清晰,由飘渺到真实。顷刻间,湖岸上孔雀云屯雾集、翩若惊鸿,簇拥着传说中的“召树屯与孔雀公主喃木诺娜”——被震撼的游人们涌上前去,把眼前的美,按动快门定格成永恒。此刻,你才真的叹服,西双版纳美誉为“孔雀之乡”,何止是名副其实。
真幸运,我们赶上了“泼水节”盛会。导游说洪景中心广场是主会场,但拥挤程度和狂欢指数,可能会惊了游客,因此建议去“野象谷”景区。其实,山谷的野象并不会轻易出没来满足游人的好奇,能在景区目睹人工饲养的群象表演精彩的节目,也算是大饱了眼福。临近正午,阳光用盛夏的火热拥抱着大地,让我们这些刚从春天走来的人似乎接受不了过度的热情。我赶紧脱掉裙子下面的埋伏,却还是热啊。陡然间,悠扬的民族风情音乐响起,在山谷中迂回缭绕。身着盛装的傣族青年男女如水一般向草坪汇集,眨眼的功夫,碧绿的草地上就像开满五颜六色的花朵。随着音乐旋律节奏的加快,泼水盛会拉开了序曲。起先内敛、矜持,互相友好地泼洒,既而渐入佳境,如浪高涨。瓢泼、盆泼、桶泼、水枪喷洒,霎时间,空中白练翻飞,水雾如烟升腾;那无数的水花,分明就一朵巨型的白莲盛开,五彩缤纷的人们在花盘中尽情欢歌、朗笑,起舞……
我怕水凉,老远躲在斜坡上的人群后,但还是被一道闪电似的水光击中。打了个激灵,凉爽随之而来,贴在腿上的裙子,让我开怀大笑起来。这可是西双版纳给我的最高礼遇呀。这一“湿”,是几百年修的缘分呢!
和野象谷要说再见了,大门口一列大象绅士般向游人挥别,伸长鼻子吸足了清水,再以优雅的姿势喷洒向人们。行至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傣族调皮的小伙姑娘们,嘻嘻哈哈泼水逗乐。而对游客,他们也会泼水施礼,却又不乏分寸,轻轻洒一点水过来,若玉露拂面,爽心而舒然。
水,在西双版纳傣族心中,神圣而吉祥,它承载着真挚的情意和美好的祝福,融进了人们对生命的礼赞和对未来的憧憬。“泼水节”,又称“浴佛节”,人们以水祝福,以水消灾,以水净化灵魂,以水清洗世间的一切尘垢和污秽。所以,节日时的佛寺古刹,有必要前去一观了。
我非佛教徒,不懂佛事,平时看见寺庙,便绕道行之。但见西双版纳的佛寺,光是它的外观就让你挪不动脚了。以中原与东南亚建筑风格融为一体,造型别具特色,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线条结构刚柔相济,雕刻图纹阴阳浑圆。底座、梁柱、壁檐上细密如绣的图雕,精美、华贵,帝王头上皇冠的雕饰也不过如此吧。错落有致的尖顶,如镀金的春笋,阳光下熠熠生辉,直刺云霄。用雕梁画柱形容它的工艺美,似乎过于笼统,而我又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述。即使技艺精湛的绣花女,也不一定能绣出如此完美无瑕的作品。那精美的图雕,是有生命的,你彷佛能感觉那血液的流动,一笔一划都渗透着思想和智慧。其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画面,每一寸都闪耀着艺术的光芒。那是多少双民间艺人的巧手精雕细刻而成呢!通身是典雅高贵的金色,间用沉稳的苍绿和赭红色点破,黄金分割的协调感,达到了完美的视觉效果。光是大气沉稳的外观,就彰显出了庄严和神圣。那么在幽深的殿堂,又沉淀了多么厚重的佛教历史文化?
款款环绕佛寺一周,没有想象中的梵音袅袅,有的却是肃穆沉静。你不得敛气移步,生怕发出一点与这里不协调的声音。佛堂门外,整齐划一地摆放着一双双脱掉的鞋子。我斜着眼睛悄悄窥视,依稀可见跪拜在地的信徒身影。我想此时的他们,虔诚得已经羽化,心脏与大地贴在一起呼吸,佛堂就是他们的天堂。陆陆续续,还有拜佛的人前来。大门口遇见一傣族老妪,白发高绾,鲜艳华丽的裙装使她光彩艳丽,写满岁月的脸庞和善,慈祥。她牵一小女,傣族的长裙令她幼小的身躯更加纤细、姣好,落落大方。我的目光追着这一老一幼,不忍离去。她俩就是一组美丽的风景啊。生命的风景,本是如此。如同那老妪,走过岁月风尘,千帆过尽,仍然初心依旧。
作为远道而来的追梦人,不去看一眼孕育这块宝地的生命之水——澜沧江,就无从触感知西双版纳真正的灵魂所在。
乘着游轮,徐徐行进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午后的阳光温柔了许多,风呢,顽皮却也柔和,不时亲切地抚弄着人的头发和裙裾。舱内歌舞激情高昂,贪吃的游客却把心思扑在水果宴上,南国的水果,是摄人胃口的。我站在甲板上,澜沧江两岸旖旎的异域风光,如梦似幻。凌空飞架的澜沧江大桥,如巨鹤在蓝天下振翅,气势卓然。与之遥遥呼应的,是不远处几座高耸入云的纯白建筑,银色的尖顶环成一丛,那是童话世界中国王的城堡,在流云与绿树间时隐时现。那造型,那洁白,那意蕴,有种虚幻的质感,说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想来也只有澜沧江,那雪山的圣水,才能润泽这块古老的土地,使美丽的西双版纳容颜不衰。
当落日隐没在丛林,又是一个狂欢夜。暮色中,篝火熊熊燃烧,照亮山间的夜空。四方游客和傣族人们手牵着手,载歌载舞。我夹在人群中间,跳啊舞啊,挥汗如雨,从未有过的纵情,从未有过的放空。
篝火要熄灭了,意犹未尽时,我们又观看了一台梦幻般的“西双版纳歌舞表演”。一场演出,是西双版纳历史演变的缩写,也是对傣族风土人情的阐释。几十分钟时间,我仿若穿越了时间隧道,穿行在南国的七彩长廊,醉倒在西双版纳的怀抱里。
在即将告别西双版纳的那个清晨,我们去酒店附近寻找土特产。一家彩石店的饰品吸引了眼球。店主是一个很年轻的女子,她不厌其烦地让我们挑选,佩戴,比试效果。相中了品相满意的,却又怕上当。店主让扫描她的二维码,还呈上名片,让我们记住她的门牌、店名,若是有假,让去投诉她。见她坦诚,我们就放心买了。她背着一个婴孩,憨憨地睡着。我提示,孩子睡着了,可放床上去。她说,孩子无人看管,怕醒来从床上摔下来,就只好背着。店主极具南方女子长相,身材娇小,伶俐,透着傣族女子的睿智。至今,我总会无端地想起她,从她,我会想到很多。也许,那才是西双版纳最真实的模样。
西双版纳,怎一个“美”字了得?作为她的一个过客,我只能用真实的文字,来抒写那个最美四月天的初见印象,以及一份情怀。
文章优美。拜读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