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书情画意(散文) ——序《重庆市老年大学书法系、国画系2018级结业书画集》
让生活的格局丰富起来,师生们以舒展的自我体认方式,在历经“阿修罗”时代的湍急与跌宕之后,在舒缓和宽阔中直起腰来,感受到壮怀仍需远行,有着更为绚烂的世界了。指认书画中经历生命的轮回和丰美,深恐一走出去,精神世界就不完整,书画作品就不能表征内心的追求与向往了。
翰墨铸情的课堂,纯朴、敦厚、藏秀于内,寻觅苍茫和浓郁,追求“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历史感,师生们无不崭露头角,以开张和奇逸的笔调充实了才华和灵气,也就是拓展视野,进行了规范性的充电。正如行书班吴子灿老师所言:追求令人心醉的“老年大学书风”,通过多年习书,不少学生能掌握几种书体,并有一定造诣了,可谓墨海起雄风,心情比晴日更好。
有的隶书以汉简和今草,形成刚健中含婀娜,沉静中寓飞动;有的行书师法二王,兼融颜之浑厚,米之淋漓,文之俊秀;有的草书已经师出古人孙过庭、祝枝山大师了,用笔起伏跌宕,奇趣时出,颇具个人风貌。有的冶印以自励,作品除功力深邃处,“书卷气”很浓,格调高古,与俗无缘。书法研究生院的曾繁茂老师感言道:书成鹤来看,雕藻迈琼琚。翰墨的深厚和强大,被眼睛中的眼睛层层解密了。
重庆市老年大学学习书画的在校生近千人,入学门槛高,有的学习十年八年也不愿结业,既然是成就汇报,以致大半生的“群山层叠,无限远近”,也就更要山高水长,以德为邻,更要书势画风雄阔,也让女性爱眼睛,爱自己,问永远有多远,俨然求得精气神!
人到老年,不去纠结于微末之事,以共同的翰墨情缘,一见如故,而致力于探求无垠世界与内心的未知之地,就是快乐和幸福。当书法超越艺术,洋溢书法家个性与品德的时候,书法便达到了应有的境界了。书画同源,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不少老画家已经学用最质朴、最强烈的现代方式交付给中国文化最真切的形体和灵魂了。积健为雄,满掌的感恩,因为野花,衬得山色更加苍翠欲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周载之、朱亚莉老师以画求道,顿悟人生,保持生命的旺盛和好奇,就让带出的方阵,“各出一奇,莫有同者”了。凝重和完美,让晚开的花,都能结出果实:壮思风飞逸情云上,朗姿玉畅惠风兰披。花鸟、人物、山水,都在隆重上路,有重逢时最好的酒,最好的舞蹈。
《追忆似水年华》,能让“白衣丹顶幽人品,玉洁天香满庭芳。”用自由和美丽把生命填满,你心向阳,就看不到阴影;你偶尔低头,那是你在思考。“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一番寓意:你先克服了你自己,你才能克服过去的怀才不遇,人生都有历练。看《群山秋色美》,我就感到太阳的金鼓一响,多是晚年精美的演出,美丽在张扬,让你只剩下叹服和想象。
“穷理尽兴,事绝言象。”书画集中的几十幅国画,是立万象于胸怀,谈人格、气质、心胸、学养,一句话,是老生本人,亦即今之所谓风格。顾恺之论画,写其神必传其神,传其之神必写其心。洗心澄怀,意足不求颜色;前身相马九方皋,在于发现马的本质。欣赏一幅画,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
寓教于乐,老年大学善举教案高师,功在时代。天岸马,人中龙,不谈官家寒门,有缘同窗于名家,三五年进修恩泽,让人难以释怀。书画集成恢弘气势、茂密雄深、稚拙浑朴,集在习总书记所言,“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从而让一切真实结成了果,凝气怡身,儒墨皆起,让人称赞。走向社会,把自己的行为夸张成为至关重要,张扬强劲的生命力,书画家们宝刀不老,终身有爱,依然会气势如虹……
这是一部美好的晚年生活的艺术杰作,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远距离的贴近,是一片片晚霜对中国传统文化提供的一种诚恳的理解,从那些经得住时间冲刷的远年风姿中,领悟自身的渊源和未来。老有所乐,沉实的性格,乐达的意念,使个性和胸襟成为艺术的生命,让博爱像满头白雪融为一江绿韵。一种阳光的寄托,是在用心装订一个个遐想的夕阳天,翰逸神飞,大才多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