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 追梦人------访油画家张文艾(散文)
初识张文艾,应是1983年左右,我刚调去电工厂,去了他的工会办公室。他一脸灿烂,并无对陌生人的疏离。墙上挂着一幅油画,赭色基调,残垣断壁,仿佛诉说着陈年往事,悲凉而温馨。几年同事,交道不多,不久他就去了深圳,我们也就淡了,唯记得他阳光般和煦的笑容。
再见张文艾,已是2019暮春。一别近三十载,除了稍稍发福,他竟然无甚变化。反而,那双晶亮的眸子里、灿烂的笑容里多了许多自信与沉稳。
他邀请我去他的工作室。
走进他的工作室,我眼睛不够用了。墙上挂满了他的油画作品,浓浓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我的双脚被钉在了一个炉台前。我仰视着它,久久移不开眼睛。这是一副命名为《铁匠铺___孩时的记忆》的布面油画,老旧斑驳的木板屋,冷寂的炉台,炉台上悬着的大铁锅,炉台边散乱的铁钩铁铲铁砧铁钳,未锻完的铁锄,淬火的桶子……在其明暗对比、厚薄晕染、虚实呼应之中,一个曾经的故事展现在我眼前,我仿佛听到了叮叮当当的声音……
刮目相看!刮目相看啊!没想到文艾有如此造化!我决定走近他。
茶馆里,我一连追问他十几个问题:你是怎么走上绘画艺术道路的?为什么要离开家乡远赴深圳?为什么在深圳开疆拓土二十八年,功成名就后反而毅然回到家乡?有什么情感心结?为什么热衷于画老屋老街老工匠?绘画艺术并非坦途,能登上艺术顶峰为世人所知的能有几个?多少人探索,多少人追寻,而又多少人折戟沉沙,半途而废,泯然众人。是什么力量使您不顾一切,参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点燃一支烟。
掐灭烟蒂,文艾的眸子凝重起来:梦。为了追梦,虽千万人吾往矣!
张文艾1956年出生于湘潭楠竹山江南机器厂。在家行小,备受宠爱,童年美好而单纯。14岁时,偶尔到厂工会美术组玩,看到了刘泽恰、李志宽老师在绘画。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绘画艺术,简单动静物画在纸上就那么好看!文艾感到很神奇。
这一看就看上了瘾,他每天都去看,仔细观摩揣摩,很是入迷。经常放学就去,不到下班绝对赖着不走。
两位老师见他真心喜欢绘画,便教他素描。文艾很用功,每天都有习作交给老师。老师爱才,也热心指点,诲人不倦。
有天文艾去银田寺玩,带上了纸笔。画了一个鸟窝回来。这是他的第一张写生,老师大为赞许。文艾来劲了,“鸟窝”唤醒了他的艺术细胞,孵化了他的梦想,他对自己说:今后我要当个大画家!
1974年,高中毕业的张文艾,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洪流插队到了湘潭县塔岭公社。繁重的劳动,枯燥的生活并未磨灭他的梦想。他将这种全新的生活视作体验和挑战。白天,他积极劳动,锤炼意志和体魄。晚上,他会静静地在煤油灯下阅读、绘画。
山村的夜是寂寞的,而文艾不寂寞,陪伴他的是前辈徐悲鸿、吴作人、靳尚谊,还有国际大师达芬奇、安格尔、米开朗基罗……
三年过去了,张文艾由一个白皙斯文的文艺青年变成了皮肤黝黑、体格强壮的男子汉。这时,两个好消息传来:一是要招工进厂啦。二是他的第一幅作品刊登在县级文艺刊物上!
命运在向他招手!张文艾异常兴奋,他觉得在追梦的道路上,他迈开了一大步!
其实命运之神最爱作弄人。
之前许多机会曾与张文艾擦肩而过。
一次是某艺术大学招工农兵学员,他十分向往。可是下乡时间不够,知青龄必须两年以上才能推荐上大学。大学的门在十九岁的文艾面前无情地关上了。
一次是部队征兵,他跃跃欲试。来招兵的团长也十分喜欢文艾,甚至许诺他进部队后在新兵连锻炼三个月就抽到团部。多好的机会啊!可是,因父辈的出身问题,政审通不过。没有当成兵成了张文艾一辈子的遗憾。
第三次是考湖南师大。这次,他去拜师了。久闻湖南师大朱辉老师大名,张文艾心向往之。还在下乡时,他就去长沙拜访他。他拿着自己的习作,爬上六楼。一敲门,不对,不是这栋楼。得到指点,文艾马上去登另一座楼。敲门,门开了,保姆把头探出来,说“朱先生不在家,你改日再来吧。”一盆冷水浇下来,文艾冷了半截腰。一个知青,时间和金钱都不宽裕,来次省城不容易啊。正当他沮丧地准备离开时,里面传出了声音:“”是学生找我吗?快请进。阿姨,今后学生找我不要阻拦。”
幸运之门似乎向张文艾打开了。
张文艾将习作诚惶诚恐地递给朱老师,说自己想考师大,看行不行,请老师指点。朱老师仔细看了文艾的作品,很是欣赏,连连说没问题、没问题,并给了他一些技法上的指导。
具有名气的教授,对陌生的求学者毫不吝啬地进行肯定和指导,给张文艾巨大的鼓舞和信心。他报考了湖南师大,绘画专业考了第一名,得到了工笔画家聂南兮老师的赞许。然而,由于文化分未达录取线,他落榜了。大学那扇厚重的门再次关上。
说不沮丧是假的,但张文艾不因此而颓废、而放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个道理他懂。
他对我说“我从不抱怨,因为抱怨没用。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强大自己!吴冠中说过,追寻艺术之路,就像拿开水浇花,浇不死,才能成功。我爱绘画艺术,不会因为几次挫折就放弃。”
我很动容,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而不悔!”
是金子,在哪都会闪光。
是锥子,就会脱颖而出!
张文艾进厂当了工人,因为有绘画特长,很快就调到了厂工会负责宣传工作。画画的时间充裕了,水平明显提高。许多一起进厂的知青羡慕他的好“位子”。可张文艾的梦不在这里,他心心念念地是想上大学深造。他说,大学虽然不是天堂,但却是机会的储藏器,不进去,怕是连改变命运的入场券都拿不到!
1986年,锲而不舍的张文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南工艺美术大学,此时的张文艾已是而立之年!
进入绘画艺术的殿堂,张文艾如鱼得水!他真的像一尾鱼儿,拼命地吮吸着艺术的营养,孜孜不倦。三年间,他几乎是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很少出校门。所画的习作是同学们的两倍,。别人出去写生每天画一幅,他画两幅。因为他明白,三十岁了,时不我待,必须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他还明白,有基本功的人不一定能画出好画,没有基本功的人肯定画不出好画!所以,他必须加倍努力。
三年后,张文艾以骄人的成绩毕业,同时因是校学生会副主席,成为了该届进入学校校志的唯一学生。
毕业了,张文艾回到了原单位,生活似乎回到了原点。然而,他的生活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他一边处理好单位的宣传工作,一边潜心投入到绘画艺术创作中去。积极参加省市美协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采风和培训。此间,他的作品斩获了不少荣誉。
1984年,宣传画“健康、友谊、向上”入选湖南省综合美展,并获湘潭市美展一等奖。宣传画“安全就是效率”获全国安全宣传画大赛优秀作品奖。
1989年,油画“故乡的思念”获中国神剑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1991年,,油画“父辈留下的老窑”入选湖南省建党70周年综合美展。
1992年,油画“寨门、狗”入选中国油画佳作展,在香港展出。
但张文艾追求不止如此,他向往诗和远方。
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深圳,这个朝气蓬勃的城市深深吸引着他。张文艾隐隐觉得,那里,才是他的用武之地。如果偏安一隅,不出去见见世面。就感受不到大家们的那种情怀,那种素养,那种气场。于是,1992年三月,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楠竹山,奔向深圳那块热土。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文人的生活不仅仅是琴棋书画诗酒花,也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画家也是凡人,有着凡人的需求和烦恼。初到深圳,张文艾首先要解决的是米米,工厂不景气,他基本无积蓄。囊中羞涩,如何在深圳立足?何况他还有个同样热爱着绘画艺术的女儿要培养。所以,张文艾必须先放下画笔,为稻粱谋。
于是,做印刷平面设计、装修设计、与人合伙开广告公司……岁月蹉跎,一晃十年,艺术的梦想退隐到了现实生活之后。
但退隐不等于放弃,只是暂时封藏。2002年,女儿移枫考上了广州美院。张文艾又重新燃起了绘画欲望。他经常出入美院,去画室看老师画画,感受那里的艺术氛围,他把这看作是进修的机会。
机会往往就在街边转角处。
2002年某一天,夫人蒋健美拿回一张《深圳特区报》,上面有一则“吸烟有害健康”漫画大赛的征稿启事,设奖不到十个名额,一等奖只一个。张文艾开始有点不自信,搁笔十年了,还能捡得起来吗?夫人鼓励他:不试试怎么知道?
那就试试吧!张文艾利用晚上时间,画了无数草稿。最终画了一张“悔恨已晚”,投了出去,他没当回事,转身就投入工作中去了。
一个月后,主办方来电,说张文艾获漫画大赛一等奖!奖金2000元!久违的成就感潮水般漫上心来,张文艾激动了。看来,江郎才能未减,妙笔仍可生花!
主办方柏华老师也是油画家,给了他极大鼓励,张文艾决定,重拾画笔,再不放下!
其实,张文艾的公司正蒸蒸日上,收入也很壮观。生活已是小康。这也是一般人所追求的生活。
然,一念既出,万山无阻!
正好女儿在广美读油画系,张文艾便经常去,结识了广美原油画系主任袁浩教授。通过他又结识了深圳市群众文化艺术馆江汉城老师,然后结识了福田文化馆的张闯老师。这几位老师给了文艾许多指导和帮助,从此,他创作热情高涨,坚定地朝梦想走去。
找到了组织,归队了,张文艾一发不可收拾。思如泉涌,创作欲望一波一波如海浪般拍击他,他爆发了!
2005年,油画“周庄系列___桥的诉说”获十二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
2006年,油画“往事”获广东省第七届美术联展优秀奖。
2007年,油画“老兵工”入选时代精神全国肖像油画展。
油画“废弃的小高炉”、“故乡的记忆”、“铁匠铺___孩时的记忆”连续在广东省2009年第十届、2011年第十一届、2013年第十二届美术联展获三次铜奖。
2012年,油画“逝去的岁月”入选深圳市优秀美术作品赴广东省调展。
2014年,油画“寂静的老城”入选广东省最高级别学术展___广东省第五届当代油画艺术展。
2015年,油画《城中村》获深圳画家画深圳美展优秀奖(此展最高奖)。
2016年,油画《山里人家》入选第六届广东省当代油画艺术展。
2018年,油画《铁匠铺灶台》入选逐梦威海卫2018全国风景、静物油画作品展。
2018年,油画《老铁匠》入选开放与融合___2018首届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获入会资格作品,此展是最高奖项。
一步一个脚印,每个脚印都闪着成功的光芒,同时也浸透着奋斗的汗水!
因为不断参加各种创作活动,张文艾有幸认识了中国著名油画家,广东省油画领军人物林永康老师。他的人品、画技、格调自己对绘画艺术的执着使张文艾深深折服,他虚心向林老师请教,林老师对他的指点,对张文艾影响极深。
2014年,张文艾已是深圳很有名气的画家了,油画作品三次参加国展,四次广东美展获奖,各种职称名誉接踵而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卫生书画协会理事、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福田区美术家协会理事……他已成为真正的职业画家。
艺无止境,张文艾不为声名所累。作为现实主义画家,他在思考,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画以载道,道是什么?道是道德,是道义,是良知,是社会责任,是文化和文明传承。
张文艾的笔触更加凝重了,张文艾的目光更加挑剔了。
他深知,现实主义是艺术的灵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守候。所以尽管画坛流派纷杂,观点混沌,他却保持清醒,心无旁骛,坚守现实主义阵营。
张文艾的作品直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既有浓浓的怀旧意识,更有浓浓的人文情怀。普通劳动者沧桑的容颜,在他笔下,有了与油画这种典雅的语言恰到好处的交融,便充满了生机。比如《民间匠人》。老匠人额上密集的皱纹、专注的眼神以及满是青筋的手臂、衣服上的皱褶都那么真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通过他的画作表现出来的氛围,可以解读人群的生存状态,进而了解社会过去和现实状态,从而完成“画以载道”的使命。
在不断的绘画实践过程中,张文艾绘画的技法更加臻于成熟。他众采百家之长,借来他山之石,锻入自己的画笔。他运笔既有林永康老师的厚重、大气,又有向靳尚谊老师的典雅。笔下的人物景物粗犷豪放,而细节处却十分讲究。可谓疏处可跑马,密处难插针。他说,我的画是写出来的,不是磨出来的。他还说,绘画跟音乐一样,要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才能形成美妙的乐章。看来,艺术都是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