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从写字谈到做人(杂文)
字如其人乎?
前些日子临摹钟繇,突然便想到了这个命题。这是在高中时某次给出的作文题,大意便是字是否与人的品性所一致。
这一说法古而有之。而其能源远流长,拥有不少忠实拥趸,也当然有其道理来。
大抵鲁公满门忠烈,刚正不阿,而观其书,也是一副威武不可屈的姿态,蕴藏在墨色下的浩然正气令奸佞不能正视;赵子昂身为赵宋后人,居然屈身蒙元,苟活一世,其字果然也是俗不可耐,谄媚世人;而其祖昏德公赵佶,治国昏聩无能,享乐无度,虽有善于丹青笔墨之名,也只是一些舞文弄墨的小聪明,观其书作,果然是一些淫奇巧技的做派。
故其必曰字如其人,如是而已。
随便举几个例子,就能发现写字跟人的品性一脉相承。一个人是什么性格,写字也应当是什么风格。由是推论,天性好动,那么写字也大概不大愿意细细斟酌,写到妙处,浑然天成;而谨言慎行、细致入微者,写字一定讲究很多笔法,转折提按、轻拢慢捻,满腹心事便都蕴藏于中了。
可仔细想想也未免有些牵强。不以人举言,不以言废人,作品好坏究其根源来,又与人本身有什么关联呢?无非是我们看到一个人的作品前先了解过这个人的生平,所以已然有了一个偏见在那里。譬如王羲之,都道是名士高人,书中之圣,后人学习写字必从二王笔法开始,可细细想来,像他这样的名士自然受文人推崇,可以黎民百姓的视角观之,他于国于民又何曾做出过什么贡献?
赵孟頫屈身元廷挨了骂,可他在当时无论如何又能有什么办法,去改变这个现实呢?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可王羲之,出生于王谢高门,上品世家,进可匡扶社稷,北伐中原,退亦可安一地之民,出将入相对于他们这些世家子弟又有何难?可他领了官职却毫无作为,整天不过谈玄论字,所谓名士风范。
他是何其幸运,生在那样的家庭。自九品中正制以后,上品寒门泾渭分明,而平民百姓更是毫无上升的空间。多少寒门子弟空有报国之心、治世之能,却因出身门第而郁郁终生。可像王羲之一般身在高门的子弟,却不知使用手中的权柄去做些利国利民的事情,实在令人愤懑。
晋室失了半壁江山,中原五胡乱华更是令无数人愤慨,世人只骂司马家无能,可这些上品之家、豪门世族就没有责任吗?当时天下残破,这些才不堪用却又偏偏执掌神器的人,就真的那么无辜吗?
他们当然说不上大奸大恶,不曾做过什么倒行逆施的事,亦不像蔡京、童贯、秦桧之流为祸一时,遗臭万年。可这些名士高人,既然站在了那个位置,无所作为本身不就是一种罪过吗?
以此推论,字如其人乎?二王笔法精妙,下笔如龙,可就为人而言,不过如此。他和道君皇帝赵佶,和南唐后主李煜之流,又有何异?明明能够有所为,却偏偏无作为。无所为也罢,又偏偏占着位置,不让有才能且想要有所为的人来,尸位素餐,如是而已!
此文本来只是谈谈书法跟品性,可写着写着便不由得有些气愤起来。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在当下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吧。
以时事为例,欧美疫情如此严重,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执政者,就没有责任吗?固然,他们或许没有作奸犯科、没有贪污受贿,可在灾情面前,无能为力、才不配位,反而高谈阔论宏伟的理想以获得更多选票,这当然应该受到指责!
借用王羲之的话,“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今日我愤慨古人庸碌无为,他年也定有人感慨当下的一些现象。
我倒是真希望能字如其人,这样一来也无需去辨别每一个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只要看看字,就能想到这个人才能如何,品德如何,值不值得深交。
借古喻今,由字论人,一介布衣,有感而发,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