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正】怯(随笔)
一
唐朝年间,有位诗人宋之问。他在《渡汉江》诗里有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里的“怯”是说:“自己被流放了几年,在回归故乡时,不知道亲人因为自己的缘故,会遭受怎样的思念折磨以及情感的煎熬。因此,越是走近故乡,越是“怯”。“怯”于知晓前的撕心裂肺般的痛悔和内疚,又“怯”于知晓后的令人担心的局面和现实。
这是“怯”在心绪,袅绕于过去自己的不堪和狼狈。
这种囧态将要呈现于家人面前,羞之深,“怯”之恨也。
同样,将要面对的家人,也有“怯”。他们“怯”在浪子是否回头,浪子会否以何样的面目出现。“怯”得忐忑,“怯”得彷徨。
仍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也有首《菊花》诗有云:“……几时禁晨露,实是怯残阳……”这里也在说道“怯”。
“菊花”不怕露水打湿自己的娇艳欲滴的花朵,却“怯”夕阳的来临。因为夕阳西下,花朵就要“班师回朝”,收起自己的骄傲身姿。真真是:“抿得千娇万金躯,只为夕阳西下时”。
它在说明“怯”的原因和将来。它不“怯”环境的恶劣,却“怯”环境的变化,生活苦点没事,只要没有大的变化,都不“怯”。
如此之“怯”还有很多。但都说明“怯”于千里,“怯”于心智。“怯”得其所,“怯”得坦然。
二
呼啦啦!呼啦啦!玉米叶刮得有些肆虐,舞得有些疯狂!
我,握紧拳头,四肢抖动着,眼睛瞪得溜圆,双眼珠不停地看着玉米棵深处。
要知道,几天前,这里埋了一个吊死的少年。
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桃花在田野里任性地绽放着,戴胜鸟由着嗓子在咕咕咕鸣叫着,彩云袅着蓝天,春风推着彩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可是,就在这时,一个凄厉的哭声打破了祥和的春天,让人迅速有了冬天肃杀,浑身战栗。她是刘婶,一位突然吊死的儿子的母亲,大哭不止。一个少年,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年,用自己的腰带,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听说是考试不理想,父母唠叨了两句就寻了短见。
呜呼!少年之殇,父母之痛,社会之撼!
死者是少年,入不了祖坟。随后,刘婶的儿子就由几个年轻的族人用一领草席,卷一卷,草草埋在上面说的玉米棵的地方。我每当走过此处,汗毛直竖,冷汗淋漓,心内突突,都是害怕早死的少年问询自己,想早早地走过那块玉米地。
这是“怯!”,是发自内心的“怯!”
“怯”年轻早逝的恐怖,“怯”控怖思绪的缠绕。
这里的“怯”,痛在心,乱在脑,颤在身。
三
笔尖唰唰,墨然苍苍。教室里,静得掉个针都能听得见。我双目前视,眼球似乎都要瞪出来,紧盯着监考老师的“动静刹那间”。
“发卷子了,大家做好准备!”监考老师平日虽声如蚊蝇,但此时却声若洪钟。
推推橡皮擦,拧拧水笔帽,在草纸上画一画,搓一搓手,由于对考试的“怯”,我早已双手浸满汗水,心脏突突跳个不停!
虽然考前有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老师的严密监视下,仍然“怯”得“惴惴不安”,“怯”得“难抒胸意”。
这“怯”是有原因的:
上一周的摸底考试,也是静得出奇的时刻,一位不高的监考老师,突然抓了同学张明和刘涛的试卷,原因是“有小抄”的嫌疑,使他们本门考试都得了零分。
要知道那次是一模,这次是二模啊!
于是有了“怯”,“怯”得有前因,“怯”得有后果。
四
纵观上面说的“怯”,它们都有了“怯”的事实和表现,但是,它们“怯”的内容则有了迥然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还有一“怯”,是可以大书特书的。
在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怯”的表现,如同精彩缤纷的万花筒一般,在这新年以来的日子里玄幻、明灭、闪耀。
医院内,医师身影匆匆,护士步履噌噌。
汗液湿透了隔离衣,隔离衣恰如冬天培养红薯模子基地上蒙着的塑料薄膜,早已是“水珠遍有茱萸赞,出差未远近盘桓,小溪周遭后背处,断线珍珠处处灿”。
口罩印,护目镜印,一次性头套印。已是:“纵横拓来二板木,红红粲然入木深。不见鸣叫啄木鸟,只留沟壑作纹身”。
他们穿梭于疑似、确诊、重症病人间。忘记了饥饿、休息和人伦;忘记了闷热、危险和星辰。他们最大的忘记是忘记“怯”的魔影和逡巡。
他们不能“怯”,他们不会“怯”,他们到了没有想“怯”的欲念和思绪的时刻。
为什么呢?因为“怯”已是懦夫的象征,懒汉的桂冠,弱者的斗篷。
武汉封城,医护逆行,新冠肺炎疫情阴云密布,全国人民心情怔肿。
“怯”,处处心中萌生。“怯”,人人嗳声叹气。
“这是啥情况?这是啥阵容?国家蒙难,世界历嬴。”
“这要等到什么时候,阴天才能变天晴?这要拿什么药物才能拯救你,天下万生?
“怯”得空,“怯”得无法形容。
“怯”得花开无人识,“怯”得溪流潺潺去。“怯”得流云无人赏,“怯”得月影静悄悄。
“怯”也?“怯”者中国不会有,“怯”者已是荡然无存。
中国威武,医护逆行,居住隔离,扫码通行。魔影渐消,新冠国内稳定。中国不再“怯”,“怯”势弱也。
疫情有所遏止?可疫情不死,世界蔓延,人依旧“怯”。
尽管如此,国人同心,外防输入,内防疫情死灰复燃。“怯”风日减,医疗雄风下,国内将为不“怯”。
曙光?已在“怯”中漫漫呈现。
希望,亦在“怯”中依依来临。
“怯!”将不“怯!”,国之大兴。“怯”来终去,“怯”将不存在也。
兴,必然!盛,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