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香】将星早陨 精神永存(散文)

编辑推荐 【雅香】将星早陨 精神永存(散文)


作者:曹济南 布衣,36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65发表时间:2020-05-03 07:54:31
摘要:在建军90周年纪念日快要来临之际,在全军认真贯彻习主席关于兴军强军的伟大战略决策的号角声中,也是在黄公略将军诞辰120周年(2018年1月24日)纪念日快要来临之前,我怀着缅怀革命先烈的真挚情感,参观了著名红军将领黄公略的故居。


   黄公略是著名的红军将领,曾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齐名。历史曾把这四位伟人的名字连在一起,称呼为“朱毛彭黄”。他是平江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在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及历次反围剿斗争中屡建奇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轻、宝贵的一生。
   ——录自黄公略故居纪念馆“前言”
   在建军90周年纪念日快要来临之际,在全军认真贯彻习主席关于兴军强军的伟大战略决策的号角声中,也是在黄公略将军诞辰120周年(2018年1月24日)纪念日快要来临之前,我怀着缅怀革命先烈的真挚情感,参观了著名红军将领黄公略的故居。
   黄公略的故居座落在湖南湘乡市中沙镇公略村(原为湘乡县桂花乡朝阳村)高模冲的大山之中。
   2017年7月7日,我与虞唐文学艺术社刘社长联系去参观之事,社长慨然支持,不仅愿出私家车,而且邀了两位文友作陪。7月8日上午,我不顾年逾古稀,炎天酷暑,路途遥远,清晨从株洲出发赶到湘乡虞唐,然后与仁初、段老、大有一同欣然前往。
   车窗外不仅青山绿水,生机蓬勃,而且乡村稻田已有早稻一片金黄,更有红墙青瓦的农家楼房点缀其间,诗情画意,情不自禁地感叹:脱贫致富后的乡村,真是乡村美丽,美丽乡村!
   我们几个家乡的文友,今日相聚前往黄公略将军故居参观,大家饶有兴趣地谈起黄公略将军的传闻故事,表达对将军的崇敬之情。
   小车从桂花小镇转入一条盘山公路,便在大山的竹海中穿行。海拨在不断升高,盘山公路在蜿蜒伸展,我们如在波涛起伏的蔚蓝大海中颠簸航行。大概航行了20多分钟,我们来到了一个山冲,一块广告牌在眼前一亮:“黄公略故居欢迎您!”
   哇,我终于来了,来到了黄公略将军的故居了!我积淀了几十年的愿望实现了!
   大概在60多年前,我读小学的时候,我就听父亲讲过黄公略的故事。他说我们湘乡县桂花乡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叫黄公略,他是与毛主席、朱德、彭德怀他们一起打天下的,当时都叫他们“朱毛彭黄”。于是绘声绘色给我讲起了“大义灭亲”和“活捉张辉瓒”的故事。于是黄公略的名字和叱咤风云的将军形象便镌刻在我幼小的心灵上,而且产生了想到黄公略老家去看看的想法。
   后来大概到了读高中时,我买了一本《毛泽东诗词选》。毛主席在1930年7月写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其中有“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之句,可以看出,这是毛主席对黄公略将军的重要性的满怀激情的点赞;1931年春写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有“万木霜天红浪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岗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的词句,可以想见,当年毛主席对黄公略将军活捉了国民党的“铁军”师长张辉瓒的赫赫战功高度赞扬;1931年夏写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有“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这里的“飞将军”就是热情赞扬黄公略将军的奋勇无比,从高山上冲入敌阵,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慨的。在一年的时间里,毛主席就有三首诗词热情赞赏、高度评价了黄公略。可见黄公略在担任红军军长期间,在历次反大围剿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立下了多么惊人的战功。
   可惜到1931年的秋天,黄公略就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了。在黄公略烈士追悼大会上,毛泽东亲自主持并撰写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于是黄公略在我的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我想到黄公略故居去看看的念头更加强烈了。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竟一直没有成行。今天,我从几百里外的株洲动身,请我的学生开车,终于来到了黄公略的故居。
   故居在峰峦怀抱之中。满山的翠竹,使我特别想起郑板桥一生酷爱画竹咏竹,留下许多著名竹画诗,其中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这样写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以,我感觉到了满山的诗情画意,因为那是充满高风亮节的竹文化。
   我们首先来到故居前的一方山塘,塘不大,水很清。使人想起朱熹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山塘上方有一丘小田,田里种了荷花,正是荷花菡萏绽放的季节,有含羞的花骨朵,有秋波脉脉的大荷花,充满了诗情画意,也使我联想到了荷花的高洁品性。
   我看见故居了!故居是一栋十分普通朴素的湘中山村的农家房屋。屋前没有大院围墙,只有一块小小的草坪;没有雕梁画栋的奢华,只有青瓦土墙的简陋。房子成7字形的布局。正面是大门,大门上方是杨尚昆题写的匾额——黄公略同志故居。大门左边挂着两块牌子:“湖南省红色旅游区(点)”和“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黄公略故居”;大门右边也挂着两块牌子:“湘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黄公略故居说明”。没有另建纪念馆,故居里的四间房子就是黄公略事迹陈列室。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跨进大门,来到厅屋。正面是黄公略将军的雕像,令人肃然起敬。左右两面墙上挂着聂荣臻、王震、邓颖超、杨得志、张爱萍、浦安修、郭沫若、李聚奎、李鹏等名人为故居的题词。厅屋左边有一间卧房,为“第一展览室”,主要陈列黄公略早期的经历和活动。进门是一块最醒目的竖牌,上面是毛主席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的词句“偏师借重黄公略”的手书,将其放大复制的,旁边添加一行仿宋字——黄公略生平业绩陈列。
   我站在“前言”牌前,一字一句地默念着,之后拍下来。“前言”是这样写的:黄公略是著名的红军将领,曾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齐名。历史曾把这四位伟人的名字连在一起,称呼为“朱毛彭黄”。他是平江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在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及历次反围剿斗争中屡建奇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轻、宝贵的一生。接着便以“少年立壮志”和“探索救国路”两部分展示黄公略少年时期的成长过程。看着那些图片、资料,令人感动和鼓舞。
   厅屋右边有两间房,第一间房为“第二展览室”。分别以“平江举义旗”和“转战湘鄂赣”两大部分陈列他在历次反围剿中的智勇决策和指挥,在一些著名的战役中取得的辉煌战果。
   第二间房为“第三展览室”。分别以“建立根据地”和“永久的纪念”两部分展示黄公略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和危机四伏的坏境中,如何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动人事迹以及他的英勇牺牲的壮烈场景和全军的的悲悼情景。
   …………
   参观完故居,那墙上的“结束语”仍留在我的脑海里:
   黄公略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英雄业绩,高尚品德,革命精神,记载史册。“他如同一颗晶亮的流星,虽然早陨,但他划破夜空时发出的夺目光辉,将永存人间。”
   …………
   在返程的路上,我的脑海中尽是黄公略将军的影子。我在想,能从如此偏僻的大山中,走出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红军将领,虽然只活了33岁,但却成为了一颗耀眼的将星,成就了辉煌的人生永恒,在中国革命史册上书写了光彩夺目的一页。2009年,黄公略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被评为“中国共产党36位开国军事家”。这真是实至名归啊!
   大山里走出的将星,过早地陨落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永远充满生命力的,让我们在今天的强国强军的进程中,学习和发扬黄公略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慨,早日实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吧!
   那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发扬黄公略精神呢?
   第一,发扬军人英勇无畏的作战精神,提高军队战斗力。
   1922年,24岁的黄公略英勇无畏地参加了湘军的北伐战争,被升任为连长;1927年考入黄埔军校,英勇无畏地参加了广州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与彭德怀等英勇无畏地领导了平江起义;之后英勇无畏地创建和扩大了红军队伍;英勇无畏地组织和领导了多地武装暴动和战斗;英勇无畏地开展游击战争,英勇无畏地在几十万国民党敌军的残酷大围剿中建立了多处根据地,开辟创建了湘鄂赣苏区;在三次反大围剿战斗中,以英勇无畏的红军将领的英雄气慨指挥和参加战斗,屡建奇功。
   例如:在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在龙冈战斗中英勇无畏地击退国民党军第18师的连续进攻,活捉敌“铁军”师长张辉瓒;在富田战斗中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第28师大部和47师1个旅一部,在老营盘战斗中歼灭国民党军第9师独立旅。在整个反第一次大围剿战斗中,黄公略所率领的红军消灭的敌军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毛主席写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其中有“万木霜天红浪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岗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是毛主席满怀激情赞扬黄公略在反第一次大围剿中,英勇无畏地活捉了国民党的“铁军”师长张辉瓒的赫赫战功的。
   又如:在反第二次大围剿中,黄公略率领红三军从白云山顶,英勇无畏地冲入敌阵,好似天将神兵从天而降,倾刻间把敌38师击溃,大获全胜。毛主席不久写了一首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称赞这次战斗:“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黄公略被毛主席称赞为英勇无畏的“飞将军”。
   如果我们的每一个现役军人,都能像黄公略那样,能英勇无畏地战斗,那么我们的钢铁长城就能无坚不摧,无敌不胜,所向披靡,称雄天下!
   第二,发扬军官身先士卒的表率精神,提高军官的指挥力。
   1923年8月,黄公略在湘军第2师3旅6团任副连长、连长。1926年7月,黄公略被提升为第2师第30团少校团副。1927年1月,黄公略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高级班。12月,他参加了张太雷、叶剑英,叶挺领导的广州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3月回湖南任国民党军独立第5师随营学校副校长、第3团3营营长,7月同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13师4团党代表,中共红5军军委委员。后任红5军2大队大队长、第2纵队纵队长。同年11月彭德怀、滕代远率5军主力赴井冈山后,他率部留在平江、浏阳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湘鄂赣苏区。曾先后组织发动了毛田、鲁家湾、老乌塅、金坑等地暴动,指挥了白沙、大胜、永和等战斗,消灭大量国民党驻军和挨户团,在平江、浏阳、修水、铜鼓等县境内开辟了数块根据地。1929年4月任湘鄂赣边境红军支队支队长,9月初彭德怀率部返回湘鄂赣边区与红军支队重新合编为红5军,他任副军长。参与制定和指挥红5军向北开辟鄂东南地区,向南打通与湘赣苏区联系的作战行动,扩大了湘鄂赣苏区。
   1930年1月调任红6军军长。率部在赣西南地区领导发动群众,发展革命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分散的游击区连成大块的革命根据地。同年6月任红1军团第6军军长,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委员,后率部参加文家市、长沙、吉安等战斗。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指挥红3军英勇作战,屡建战功。在龙冈战斗中击退国民党军第18师的连续进攻,活捉敌“铁军”师长张辉瓒;在富田战斗中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第28师大部和47师1个旅一部,在老营盘战斗中歼灭国民党军第9师独立旅。
   以上是载入史册的黄公略担任的职务和指挥的战斗,他几乎每一次战斗都能取得骄人的战绩,凭的是什么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条,就是他每一次都是身先士卒,冒着生命危险在第一线指挥战斗。
   这种永远靠前的指挥精神,不正是我们实现强军梦所需要的吗?因为一个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一位军队将领就是一声号角。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军队将领,随时随地都能做到冲锋在前,在一线指挥,在一线战斗,奋不顾身,排除万难,那么,他手下的兵士还会有怕死鬼吗?他指挥的军队会不打胜仗吗?
   第三,发扬善于总结战争经验的精神,提高战争的决胜机率。
   黄公略是生命最短而被毛主席赞赏最多的将星,虽然过早陨落,但他的名字和精神却成就了人生永恒。他从1922年24岁参加北伐战争开始,到931年33岁壮烈牺牲,仅仅9年的军旅生涯,却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个出色的红军将领,这与他善于总结战争经验,不断提升指挥能力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是你死我活的。尤其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何以少胜多、以弱赢强,必须在战争中、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黄公略过人之处就是善于总结经验,他通过一年的游击作战,将化整为零、昼伏夜击、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等游击作战方式从理论上进行升华,写成了一本《游击战术》的小册子,在革命军队内发行,人手一册,将理论和经验广泛推广。这是红军第一本游击战术理论专著,开创了游击战争及人民战争理论的先河,为根据地的游击战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共 643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建军90周年纪念日到来临之际,作者与几个家乡的文友前往黄公略将军故居参观,这是作者积淀了几十年的愿望。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这所纪念馆,黄公略是著名的红军将领,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轻、宝贵的一生。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学习黄公略烈士的精神, 让我们在强军征程中发扬黄公略精神,提高全军战无不胜的战斗力。作者构思不错,立意高尚,作品文笔流畅,底蕴深厚,意蕴绵长。作者把敏锐的观察和现场感受融为一体,侃侃而谈间把黄公略光辉的一面展献给读者,是篇上乘游记。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20-05-03 07:55:34
  欢迎赐稿,期待新作。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曹济南        2020-05-03 11:55:39
  谢谢闲妹精心编辑,精彩提评,盛情推荐,问好致敬!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