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成长】【看点】底气(散文)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这么疯狂地爱好文学?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想通了这个问题,我所追寻的这个梦想,其实只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做人的底气。
一
2015年以前的二十多年,尽管我也爱好写作,但也只是写写即时新闻报道,偶尔涉足文学领域,写过几篇非常稚气的微型小说和报告文学,而且是兴致所至,并没有像现在这么拼。
2015年4月23日,我在战友吴在斌的介绍和怂恿下,壮着胆子注册了江山文学网,由白丁到布衣,再由秀才到举人,随着用户名望的晋级,我对写作也仿佛有了底气,同时也有了做人的底气,而这份“底气”全是江山文学网给我营造出来的。
虽说我现在的写作并不是很成熟,至今还没出过一篇绝品,也没有上过省以上大报大刊,但是我很自信,假如我敢向报刊投稿,总会有打动编辑的那一天。因为我的写作自信来源于江山文学网赋予我的底气。至少我的文章不再是那种浮躁的愤青风格,而是形成了沉稳而又接地气的文风。这种接地气的文风虽然算不上美文,却总比从前那些稚嫩的无病呻吟的文章要强了很多,这便是我在江山文学网成长的底气。
农村有一句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好多没学到。写作也是一样,没有哪个生来就是写作的天才,也都是一步一步慢慢成长慢慢积累起来的。远的且不说了,就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老师吧,小时候,他受到会讲故事的叔叔的影响,“文革”运动爆发辍学在家,无书可读的时候他甚至读《新华字典》。1976年,21岁的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务。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处女作为《春夜雨霏霏》,后又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之后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85年,在学校学习期间,莫言发表了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渐而引起了文坛的注意。
踏着莫言老师成长的足迹,我也逐渐领悟到写作的真谛,那就是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丰厚积累,只有积累了丰厚的生活底蕴,拿起笔来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从而也就有了写作的底气。
二
仅仅有了写作的底气还不够,还得拥有做人的底气。无论是从事专业写作还是业余写作,做人必须要放在第一位,而写作只是为我做人充实了一些必要的底气。
入驻江山文学网之前,我的写作完全建立在树立“存在感”的基础上,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那个时候,我一直自认为自己是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能够参加工作,凭的是一纸《革命伤残军人证》,属于国家优抚性质的安排工作,完全没有像其他同志通过读书或招聘考取的工作那样,而我那份被优抚安排的工作是很容易被人瞧不起的。
为了不至于被人瞧不起,我在工作之余便拼命地学习和写作。可那个时候的写作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是为了一份可怜的“存在感”,为了不被人“瞧不起”。后来不仅写出了“存在感”,也写出了一份责任感,可是,这份“责任感”却差点将我打入十八层地狱,一些领导恨我恨得牙痒痒,恨不得将我碎尸万段。尽管后来我的文风有所改变,仍然让很多领导们不放心,生怕我一不小心抓住他们的什么“把柄”大做文章,防我就跟防贼一样,到哪去都会有人远远地“陪”着。
2015年4月23日入驻江山文学网后,也曾经把原来写的愤青式杂文随笔投稿到江山文学网,结果却屡屡遭遇到编辑的退稿。通过几次退稿的遭遇,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江山文学网并不是我可以泄愤和撒野的地方。因为江山文学网一直倡导“五正”文学理念,这是江山文学网得以走过近十二年风雨历程的信念支柱,也是江山文学网得以荣膺全国十强文学网站的底气所在。
在江山文学网的影响下,我的文风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不再像个“救世主”那样的“二球”文人,也不再针对某个领导进行抨击了。即使在生活和工作中发现某些不正常现象,也不再那么咄咄逼人地批评说教了。而是换了一种比较理性的批评语言。也可以说,愤青式文风在我的文章中已经消失不见了,更多的是理性的人生思考。如果说这也能算是一种成长的话,我觉得我已经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成熟文学人了。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人都是学而知之,没有哪个是生而知之,即使是名垂千古的孔圣人也是学而知之的。这可能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好多没学到”的真正含义吧。
三
在江山文学网不愁没有可资学习的老师,随便拉出一位都够我学上一阵子。但是真正领我走上正文学创作之路的,是原短篇小说栏目主编紫玉清凉和原站长兼总编的古渡老师,是他们将我从文学创作的邪路上引入正途的。如果不是这二位老师的正确引导,也许我还在愤青式创作的邪路上四处碰壁呢。
想当年,我刚入驻江山文学网时,虽然被江山文学网暖心的编者按语所打动,却仍然把江山文学网等同于一般的文学论坛,以为可以随意的胡说八道。于是便兴冲冲地把以前写的那些愤青文章找出来,接二连三地投到江山文学网,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被“客气”地退了稿。通过几次退稿的“打击”,我终于清醒过来了。经过一番冷静地思考,我决定另辟蹊径,打算通过阅读江山文学的精品、绝品文章,争取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创作的文学新路。通过阅读江山精、绝品文章,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些精、绝品文章无论写的是喜剧还是悲剧,都在弘扬社会需要的正能量,极少有负能量的文章。
后来为了进一步深刻学习江山绝品文章,我不仅参加了编辑队伍,也参加了江山文学赏析课堂,通过这两个途径,使我对江山的精绝品文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尤其是江山的绝品文章,无论是文章的思想内涵还是艺术角度,无不凸显出江山文学历来倡导的正统、正规、正面、正向、正派的“五正”创作理念,这可能也是江山文学网得以屹立不倒的底气之一。
正是在江山文学的历练结果,使我的文风变得沉稳和扎实,从而也有了编辑本县作协文学季刊《天河》的底气,同时也有了申请加入省作家协会的底气,今年又光荣地加入了市作家协会。虽然我现在还没有投稿大报大刊的底气,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登上大报大刊,因为我有了在江山文学网成长历程的底气。
拜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