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香】尽是红色记忆与绵绵情思(散文)

编辑推荐 【雅香】尽是红色记忆与绵绵情思(散文)


作者:曹济南 布衣,36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73发表时间:2020-05-04 07:11:25
摘要:如果说一曲激情荡漾的《浏阳河》,让浏阳市的浏阳河名扬天下的话,那么,一场惊天动地的秋收起义大会师,则把浏阳市的文家市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而且在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也奠定了浏阳革命老区的地位,再加上胡耀邦总书记和王震将军等国家元首的故居,使浏阳成为一块旅游的红色热土,成为令人景仰向往的神圣地方。


   如果说一曲激情荡漾的《浏阳河》,让浏阳市的浏阳河名扬天下的话,那么,一场惊天动地的秋收起义大会师,则把浏阳市的文家市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而且在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也奠定了浏阳革命老区的地位,再加上胡耀邦总书记和王震将军等国家元首的故居,使浏阳成为一块旅游的红色热土,成为令人景仰向往的神圣地方。
   2018年10月24日,湘机中学工会组织退休教师进行了一次温馨的浏阳红色之旅的活动,我有幸参观了浏阳文家市秋收起义会师旧址——里仁学校、秋收起义纪念馆、胡耀邦故居、胡耀邦纪念馆、王震故居等,参观之后,我的脑海中尽是红色记忆和绵绵情思……
   参观会师旧址——里仁学校
   我们打着雨伞,在缠绵秋雨的温馨中去参观秋收起义会师旧址——里仁学校。
   1927年,在中国革命史上是非凡的一年,因为一场由伟大领袖毛泽东、卢德明同志亲自领导指挥的武装起义——秋收起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光辉起点和伟大征程。
   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国人民永远记住了1927年的秋天。在那个金色的秋天里,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地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毛泽东同志,来了一个“霹雳一声暴动”——他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发动了一次惊天动地的武装起义,史称“秋收起义”。起义前期,形势大好,武装力量迅速壮大,但在夺取浏阳县城以后,准备向长沙进军的时候,形势大变,敌人进行疯狂反扑,起义部队接连受挫告急。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睿智决策,迅速命令起义的各路部队在文家市集合会师。
   9月9日,起义的各路部队陆续来到了文家市。会师后,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的文华书院(即现在的里仁学校)主持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英明决定,初步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决策。所以,这次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另一次是1927年中共党人发动反抗国民党右派的起义——广州起义)。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征程开启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光辉新征程。
   导游带我们参观秋收起义会师旧址——里仁学校。一道高大威武、庄严厚重、盖着青瓦的白色大院墙,巍然耸立在我的眼前,大院墙整体呈扁平凸字形,凸字中心下部便是高大的长方形黑褐色大理石校门,校门上方有“里仁学校”四个大字,大门两边有一幅四字对联:上联“以文会友”,下联“为国储才”,红底黑字,楷体遒劲,远看像是一幅红纸黑字门联,读之使我肃然起敬,联想起了这所学校为什么培养出了胡耀邦、杨勇等中国革命现代领导人的原因。
   秋收起义会师旧址——里仁学校
   校门里面左右各有两间房屋,右面墙上嵌有方形匾牌,牌上第一行刻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中间刻着醒目大字:“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下面小号字体落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公布”,由此可见这个会师旧址的地位之高和意义之重大。
   进入校门后,顿觉别有洞天。导游说,左边是招待所,右边是陈列室。我们来到陈列室参观。陈列室以文家市会师为重点,主要分暴动、会师、进军三个部分进行介绍。用精练的文字和相关文物、文献资料,将秋收起义这段历史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进入展厅,有毛主席的金色塑像,令我肃然起敬。墙上有许多图片和文字介绍。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毛泽东同志写的《西江月·秋收起义》,因为几十年前就读过,并一直能背诵于心,今日见了,如故友重逢,心生暖流: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只有短短50个字,却堪称一首具有鲜明的纪实特色的史诗,歌颂了革命初期的工农革命武装暴动的壮举,真实地再现了秋收起义的历史镜头,为我们学习和研究秋收起义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其语言具有毛泽东诗词的一贯风格,雅俗共赏,节奏紧凑,气势磅礴,刚健有力,比喻形象,富有文采。
   (也许是受毛主席《西江月》的影响,我也特别喜欢《西江月》词牌,写过一首《西江月•湘乡文塔揽胜》:
   宝塔奇峰锦绣,人文教化湘乡。千年风雨阅沧桑,揽胜心魂激荡。
   涟水龙城似画,神州昌盛华章。曾毛书院竞芬芳,造就传奇永唱。
   注:登湘乡东山文塔,可望见湘乡县城涟水之滨的涟滨书院,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在这里求学中进士,后来在此训练湘军,成为湘军的大本营;也可以望见东台山下的东山书院,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少年求学的地方,在此读完高小。)
   这里展出了很多文物,其中让我难忘的有几件:1、长龙炮。这是秋收起义部队使用的最先进最厉害的武器;2、钟表箱。这是秋收起义前夕,地下党用它来传递情报的通讯设备;3、油灯。这是1927年9月19日晚上,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时使用的油灯;4、旗帜。这是秋收起义部队的第一面旗帜。大红旗帜上缀有五星镰刀锤子图案和“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字样。
   这些文物太珍贵了,我看到它们时,心旌颤动了。
   导游带我们来到书院的大成殿,这是一栋诉说历史沧桑的宏大建筑,内外共有几十根大石柱。这是旧时书院多有的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的地方,神龛里面有孔子的塑像,使我肃然起敬,心生感动。因为这是几千年前的伟大教育家,曾经拥有“弟子三千”,培养出了“贤人七十二”,身为教师的我,怎能不肃然起敬?怎能不心生感动?怎能不在心中虔诚礼拜呢?
   再往里走,我们来到了原文华书院的成德堂。这里就是秋收起义会师后,前敌委员会在此召开军事会议的旧址。
   中共湖南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组成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为书记,卢德铭(1927年秋率部到江西修水与平(江)浏(阳)农军会合,参加秋收起义,并担任总指挥。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1927年9月21日在江西萍乡芦溪作战中牺牲。卢德明倘若不是像湘乡的黄公略一样过早牺牲,我想他们都会成为元帅级的中共领袖)、余洒度等8人为委员,领导由中国共产党掌握的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湘东、赣西各县工人、农民武装举行秋收起义。这是毛泽东同志生平第一次担任指挥军事的领导职务。9月9日,34岁的毛泽东同志不辱使命,成功领导了秋收起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一天,距今整整91年了。
   我认真读着会议室门口摆放的导游牌上的文字介绍:
   1927年9月19日晚,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主持了前敌委员会会议。会议就敌我双方形势和进军方向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针对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果断地提出放弃攻打长沙,到敌人统治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去发展,否定了师长余洒度的“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主张。由此,在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正确道路上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读后,真的感叹毛主席的远见卓识和英明决策!
   毛泽东同志召开前敌委会情景
   会议室里,摆着几张黑色的长条课桌和长凳,我仿佛看见毛泽东同志站在讲台边,正在与坐在前面的余洒度师长争论要不要攻打长沙的问题,毛泽东洪亮的湘潭口音回响在我的耳边。
   我们来到书院前部右面的文昌阁,这是一座很大气的古香古色的砖木建筑,黑色的大门上有一块大气的金字竖匾,“文昌阁”三个金字格外醒目;大门两侧挂着用厚实的长条木板雕刻的黄底黑字的对联:“文光射牛斗;学校镇南邦。”由此可见当年这所学校名气之大。
   文昌阁左边有一栋“新斋”,共有四间平房。每间房子门边都挂着一块红底白字的介绍牌,说明是谁的住房。我记得第一间是“副师长余贲民住房”,第二间是“师长余洒度住房”,第三间是“书记毛泽东住房”,第四间是“师副官杨立三住房”。房间里摆着陈旧简陋的木板小床,床上叠着一床单薄陈旧的小军被,那床,那被,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策划指挥秋收起义的首长们在那张床上做过的辉煌的革命之梦。
   文昌阁正面是一块大操坪。导游说,1927年9月20日清晨,工农革命军大约1500人左右在这块大操坪举行会师大会,毛泽东同志作了“小石子打破大水缸”激情演说,总结了秋收起义会师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放弃攻打长沙的原因,宣布了用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决策。大会之后,工农红军便开始了向湘赣广大农村、向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伟大进军。
   站在这块操坪上,我仿佛看到了满坪身着灰土色军装、头戴红五星的工农红军战士,肩背老式步枪或手持梭标大刀,昂首挺胸,排成整齐的方阵,聚精会神地听着身材魁梧的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同志的激情澎湃的誓师演讲,铿锵有力的湘潭口音回荡在操场上空,回荡在我的耳边和心中……
   参观秋收起义纪念馆
   我打着雨伞,带着从里仁学校参观引发的激动,穿过大气磅礴的秋收起义广场,登上宽大的大理石台阶,去参观坐落在一个山坡上的秋收起义纪念馆。
   纪念馆左边,有一个“光辉起点”的巨型雕塑,格外吸引眼球。一个巨大的长方形黑色座基石上,飘扬着一面硕大的石雕红旗,旗帜左上角有一颗金色的大五角星,五角星中心浮雕着镰刀锤子的“工农结合”图标,旗杆处有一竖行文字:“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就是秋收起义在文家市会师后成立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黑石座基上雕刻着四个大字:光辉起点。一看就知道是毛泽东同志的手迹。
   秋收起义纪念馆左边的大型雕塑——光辉起点
   眼前是一座大型现代化建筑,正面宽阔的大门上有一幅醒目的鲜红的大横幅标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大幅标语下方是一块醒目的红色大门匾,上面有“秋收起义纪念馆”的金色大字,也是毛泽东同志的手迹。
   秋收起义纪念馆外景
   大门旁边有“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十大魅力场馆”等匾牌。
   进入大门便是一个大厅,大厅里有一樽高大的毛泽东同志的金色塑像,令人肃然起敬。游客纷纷在毛主席像前拍照留念。
   导游说这座纪念馆建筑面积有7000平方米,围绕“光辉起点”的主题,通过“一场危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支军队、一部史诗”的展示线索布局,分为“序厅、高举新旗帜、开辟新道路、创建新军队、苦难辉煌”五个部分,运用现代声光电、场景复原、电子沙盘等技术和形式,融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体,尽显秋收起义红色文化底蕴,2017年入选全国十大主题展览。2017年9月19日,湖南省纪念秋收起义90周年系列活动在浏阳顺利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亲自为秋收起义纪念馆英雄群雕揭幕。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后,日均接待游客达6000多人次。
   我一边认真听导游讲解,一边认真选择我认为很重要的文字、图片拍照,因为我早就在心里打算,在参观之后要写一篇文章,表达我的所见所感。
   通过参观,至少使我明白了以下五个重要问题。
   第一,为什么会爆发秋收起义?
   因为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他们相继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而此时党内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占据统治地位,致使纷纷烈烈的大革命运动惨遭失败,国共合作宣告结束。革命之舟,何去何从?成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抉择的问题。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等领导下,发动了南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初步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会后,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返湘,与中共湖南省委共同部署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于是在1927年9月9日发动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起义部队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共产党的伟大旗帜,先后攻占了醴陵、浏阳等县城,浩浩荡荡向长沙进军。
   第二,为什么要“会师文家市”?
   原来因为秋收起义部队在向长沙进攻的过程中,第一团在平江金坪严重受挫,第二团在攻占浏阳县城后被敌人包围几乎全军覆没,第三团在浏阳东门市战斗中损失巨大。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命令各部迅速向浏阳文家市集中。根据毛泽东的部署,各团历经艰险陆续来到浏阳文家市。

共 13061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湘机中学工会组织退休教师进行了一次浏阳红色之旅,这是一场由伟大领袖毛泽东、卢德明同志亲自领导指挥的秋收起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光辉起点和伟大征程。接着教师们又参观了胡耀邦同志故居和胡耀邦同志纪念馆,还参观了王震将军故居,浏阳真是一块红色的革命圣地,留给作者的尽是红色的记忆,这些精神值得后人去学习与传承。作者不凡的笔力浓缩了浏阳这块红色革命圣地的特有风貌,这块灵秀之地的固有特色呈现给读者。把历史人文与典故巧妙穿插在其中,给人一种精神上享受,是一篇上乘游记。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20-05-04 07:13:55
  欢迎赐稿,期待新作。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浩瀚        2020-05-04 08:54:17
  不忘初心,缅怀先烈!好文!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3 楼        文友:竹山居士        2020-05-04 09:29:18
  没有去过浏阳,下次一定要去瞻仰瞻仰
竹本无心但有节
4 楼        文友:曹济南        2020-05-04 13:32:51
  谢谢闲妹精心编辑,精彩按评,盛情推荐,问好致敬!
5 楼        文友:曹济南        2020-05-04 13:42:30
  谢谢浩瀚盛情点赞和支持!
6 楼        文友:曹济南        2020-05-04 13:44:29
  谢谢竹山居士评论!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