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微型小说 >> 【丁香】新房(微小说)

编辑推荐 【丁香】新房(微小说)


作者:实至名归 秀才,16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73发表时间:2020-05-07 23:32:52

【丁香】新房(微小说)
   根娃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扶贫工作队长老王打来的,他急忙点了接听键。喂!是王队长么?你有啥事?
   是这样,咱村的扶贫房快交工了,明天组织大家统一进城参观,早上八点钟在村委门口准时乘车。千万别误了啊!老王很认真地通知根娃。
   什么,新房就要建成了!咋这样快呢?我一定准时去乘车。根娃高兴极了,回复老王后,便深情地哼起歌曲来,歌曲一首接一首,早已忘记的歌子竟都哼了出来。
   晚上,他打了点散酒,喜滋滋地自我庆贺。酒有点喝高了,他有点头晕,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无奈,他只好躺在炕上准备睡觉。可他的嘴里总是不均匀地呼着酒气,酒精再次刺激大脑,他又难受又无奈,辗转难眠。
   根娃睡不着觉,就刻意去幻想自己的新房:新房位于城里最繁华的沙河沿岸,周围满是观赏树和奇花异草,小区内设有凉亭、喷泉,还穿插有各式各样的绿化带。他的新房在三层,两室一厅,有厨房、有卫生间,他感觉特别舒适。寒冷的冬天来了,楼房里送来了暖气,整个家里变得暖烘烘!炎热的夏天,他随手打开电风扇纳凉,一阵阵凉风吹来,就像住在天宫里。想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出声:真舒服,真舒服啊!这就是我的福气,我这一生,是穷了点,但身子很清闲,过得悠闲自在。我老了老了,却又赶上了好时代,住上城里的楼房了。我,真幸运啊!邻居大顺,他奋斗了一辈子,不也是住在这样的城里么!他和我已没什么区别了!他越想越兴奋,竟渐渐地进了梦乡。
   二
   根娃恍恍惚惚地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家庭成分是贫农,天天跟着激进分子们搞“政治活动”,什么割资本主义尾巴、批投机倒把、斗争地富反坏右,他都样样参加,并在大庭广众之下激情地发言。渐渐地,他就成了村里的风云人物,只要开会,他就必然作讲话。可他的文化程度毕竟有点低,面向群众发言是很困难的。于是,他憋了三天三夜,想了一个开场白:“在万恶的旧社会,我们贫下中农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吃尽了苦头。如今,我们当家作主了!就要毫不留情地镇压那些“地富反坏右”,把他们打翻在地,然后再踏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他不仅在开会时这样讲,在日常生活中,也张口闭口地成了“我们贫下中农如何如何……”,“贫下中农”这个词已成他的口头禅,似乎贫穷是他的奋斗的目标,只有贫穷了才叫光荣,自己的使命天生就是向富裕挑战的。
   根娃搞政治运动很坚决。一天,邻居大顺起早到城里倒卖油条,被他发现了。他一点情面也不讲,当即就向村干部作了举报。晚上,全村召开群众大会,批斗大顺投机倒把。在群众大会上,他作了发言,毫不留情地斥责了大顺。
   会后,根娃受到公社领导表扬,说他批斗热情高,是当干部的好苗苗,准备培养他当村干部。但事情并没那么顺利,根娃还没等到当干部,国家就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开始鼓励农民发家致富。根娃自此情绪低落、好吃懒做,被列为全村的贫困户。
   在改革开放时期,大顺的思维最活跃,短短二年就发家致富了,五年后就成了全乡首富。大顺的事业如日中天,很快就从村里“打”到了县城。根娃羡慕大顺,却又嫉妒大顺,心里很不平衡。但根娃从此再也没见过大顺,大顺富到什么程度?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只知道大顺在城里生活。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对贫困对象实施了低保政策,根娃就被评上了低保户。从此,他享受到低保金,生活得到了微小的改善。再后来,各行各业都重视起低保工作来,他不仅能按期领取低保金,而且还享受到了用电用气补贴、节假日补贴、物价上涨补贴等名目繁多的捆绑扶持。这时,企业也开始一窝蜂地参加兜底扶持,根娃获取的这类意外扶持越来越多,生活渐渐好了起来,直到比普通人凸显出了很大的优越。根娃喜出望外,在思想上又开始疯狂起来。他似很有经验地对老乡们说,国家就这样,穷就会给予帮扶,而且总会帮到“过火”。根娃的口头禅自此作了修改,由“我们贫下中农如何如何……”改成了“我们低保户如何如何……”。“贫穷”不仅在根娃的心里光荣起来,而且体会到了一定的地位。他已不想致富,他觉得这样很省心、很舒坦。
   再到后来,该扶的贫困对象都脱贫了,只有那些身体残疾的、情况特殊的和懒汉们是贫困户了。就在这个时候,国家开建扶贫房,彻底为贫困户们解决住房困难。贫困户们对此举表现出异常的热情,有的甚至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但根娃的想法和其他贫困户不同,他在此时是得意的,且对邻居大顺也生发出了渺视感。在睡梦中,他多次这样喊醒自己:你大顺有什么可高傲的?和我又有何差距呢?现在不都一样了么!他不光这样喊,还用手频繁指点,经常点在床沿的砖上而疼醒。
   三
   第二天早上,根娃睡醒了,酒也醒了,他一看,已经是早晨七点半了。他急匆匆地起床洗漱,随便拿了块干馍就往村委门口跑去。
   根娃上了车,贫困户们都已坐着等候,他急忙红着脸向他们道了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昨晚喝了点酒,睡过头了!
   村东的贫困户柱子说,没事,没事!咱们都是自家人,都是沾政府光的,看新房是大喜事,都高兴点。
   根娃说,咱们总算是熬到头了,要住城里的楼房了,心里都在高兴呢!现在的扶贫政策可真好啊!
   村西的贫困户二货说,还是有钱好!据说,咱们搬到城里住新房,是有开发商投资搞旅游。那人很有钱,在城里住腻了,就想找事干干,这才开发咱们村这个景点,让咱们都成受益者了。
   根娃说,我看咱们当贫困户的也不错,多省心啊!
   村南的贫困户宝慧说,省心是省心,但当贫困户不够光彩。
   根娃说,有啥光彩不光彩的?江山是咱穷苦人打的,国家就应该关心咱们这些穷苦人。
   村北的贫困户虎头说,可不能这样说啊!江山是老革命们打的,你打了吗?!
   根娃说,你别这么说,我就是这样认为。而且我感觉咱们贫困户也是很有地位的,要不,国家怎么总是要扶持呢?而且扶贫政策一下达,就有好多部门去跟风,给咱们贫困户送那么多的好处。咱们的国情就是这样,谁都想出个风头,都是把事搞到极端。要不,谁给咱们这样多的小利益呢?这简直让那些评不上低保的人羡慕死了。咱们这些当上低保户的都是最光荣的!
   二货说,你说得有点不客观了吧!你看看人家有钱人是怎么个活,你连想都想不到的,人家富人现在已经都不愿在城里呆了,他们都想到荒山野岭去享受大自然的原生态环境。那个开发商就是这种心态。
   根娃说,那都是特别有钱的人才这样心思,像咱们村,再有钱也就是住到了城里。比如我的邻居大顺,他不就是住在个城里么,他能有多高的享受呢?咱只跟大顺这样的人比就行。
   二货说,大顺早就离开村里了,你就知道人家还在县城居住?咱就说这个理,我看还是富了好。
   根娃说,有句话说得好,“没吃饱,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了,就有了无数个烦恼?”,人富了,烦恼会更多!
   车里的贫困户们都各有看法,他们越聊越激烈,以致烦到司机骂起了娘。
   四
   参观完新房后,贫困户们特别高兴,都一个劲地感谢政府和开发商。
   这时,老王突然宣布:贫困户从明天开始搬迁,半个月内完成任务。
   大家一听都有点惊讶,觉得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这么急的,政府做事向来比较拖延,怎能这么急促呢?
   老王看出了大家心里的疑惑,急忙解释说,是开发商着急了!在开发商的眼里,时间就是金钱啊!
   贫困户们得知这个原因后,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了,不过他们很想知道这个开发商是那里人?叫什么名字?他们乱嘈嘈地说,乱嘈嘈地猜测。突然有个人大声喊了起来: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最感激这位开发商了!老王,你给我们说清楚这些好不好?
   老王说,这个又不是什么秘密,开发商本就是你们村的,他叫大顺……
   大家一听,都感到很意外,根娃的心里尤其不是滋味。

共 30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微小说《新房》向我们展示了村上贫困户根娃,接到驻村扶贫干部老王电话通知,告诉根娃到县城统一安置点看安置房为引子。 通过根娃一生的简单回顾,以及贫困户甲、乙、丙、丁等贫困户的对话,用幽默讽刺的写作手法揭露了当今社会以穷傲好吃懒做的人物形象。小说从梦境形式回顾了这类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政治运动”中的表现和改革开放后仍不改好吃懒做的德行,与改革开放后勤劳致富的大顺做了鲜明对比。从深层次讽刺了不知廉耻反以穷为荣一部分人的嘴脸,寥寥几笔勾勒清晰出了一个泼皮户棍娃为代表人物的嘴脸。在新时代,国家大政策上,奔着以民为本,在脱贫攻坚路上,国家富裕不忘广大人民群众的脱贫,攻坚克难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向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的本心。村中首富大顺耗资建扶贫房更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裕的人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的是上世纪以文邓小平为主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初心。小说弘扬正能量的同时深刻揭露不良风气的嘴脸。小说简短辛辣的手法无情的讽刺了根娃一类人。佳作!文章言简意赅形象鲜明,虚实结合的两条线索在微小说中紧紧围绕主题。架构完整,布局合理。是篇读之畅快淋漓的佳作。倾情推荐【丁香编辑:大智若愚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大智若愚张        2020-05-07 23:55:03
  感谢实至名归老师一直以来对丁香的支持,无以为表遥祝清茶。愿笔丰身安
2 楼        文友:天山        2020-05-08 11:49:27
  小说用辛辣的写作手法,刻画出了根娃等好吃懒做,以贫困为荣的可笑嘴脸。讽刺了当下社会像根娃这样一部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错!问候作者,祝作者写作愉快,佳作不断!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3 楼        文友:秦雨阳        2020-05-08 19:13:08
  微小说反映了国家扶贫工程,在新时期根娃身上还残留着那些“谁穷谁光荣”的痕迹,对这样的人,扶贫坚持“一个不能少”,让根娃过上了幸福生活。非常有现实教育意义,与国家扶贫同步同调。赞!感谢老师投稿丁香,分享佳作。感谢大智若愚张老师辛勤编辑,倾情推荐。
一支笔曝光昨日泥香,几篇文絮叨无我闲谈
4 楼        文友:石尖        2020-05-09 06:52:32
  实至名归老师的小说进步很大,揭露讽刺了以“根娃”为代表的好吃懒做心态和行为,语言也生动流畅,人物描写也到位!但是有几点:第二部分回忆追叙70年代的地方泼墨太多,要精简为好;小说中次要人物不要用“路人甲或路人乙”的称呼;小说中“作者的痕迹”太强,要不着痕迹才好!请老师思考斟酌!恕石尖直言!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5 楼        文友:实至名归        2020-05-09 22:48:32
  感谢各位老师的点评,特别感谢石尖老师的写作指引,祝各位老师写作愉快!
务实、求实、充实,用文字书写世间万象。
6 楼        文友:天山        2020-05-10 11:06:05
  中心意题选择很好,就是写作手法上若采取更灵活的小说写法更好,望老师考虑下。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7 楼        文友:天山        2020-05-11 11:53:51
  老师文化我根据你修改已全文置换。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