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爱上一碗扯面(散文)

精品 【丁香】爱上一碗扯面(散文) ——家乡美食之七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2241.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43发表时间:2020-05-08 16:00:56
摘要:……陕西八大怪: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第二怪:房子半边盖;第三怪:姑娘不对外;第四怪:帕帕头上戴;第五怪:面条像裤带;第六怪:锅盔像锅盖;第七怪:油泼辣子一道菜;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其中“面条像裤带”,说的就是扯面。

【丁香】爱上一碗扯面(散文) 我时常想,是不是爱吃扯面,能否作为断定一个陕西人是否地道的标准呢?
   在陕西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有八种独特的传统民风民俗,也就是人人皆知的陕西八大怪: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第二怪:房子半边盖;第三怪:姑娘不对外;第四怪:帕帕头上戴;第五怪:面条像裤带;第六怪:锅盔像锅盖;第七怪:油泼辣子一道菜;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
   其中“面条像裤带”,说的就是扯面。
   扯面,在陕西有很多不同的名字。现在更多的饭店叫面(Biángbiángmiàn)。当然,这个字的写法也不尽相同,其中有两种写法较常见:其一是:“一点天上飞,黄河两道弯,王八大张口,左一扭,右一扭,夹着言篓篓。左弓镸,右弓镸,中间坐了一只大马猴。心沉底,月依旁,留个钩搭挂麻糖,最后推个车车走四方。”其二是:“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朝进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挂个丁丁叫马扛,坐个车车到咸阳。”
   是拟声词,其拟声得名如下:在擀面和拉面扯面时,面条在案板上会发出“biángbiáng”的声音;在面条下到锅里时,在锅沿上会发出“biángbiáng”的声音;在捞出和调味搅拌的过程中,也会发出“biángbiáng”的声音;在入口时,也会发出“biángbiáng”的声音。这种面条十分柔韧而且富有弹性,入口筋道耐咬。
   扯面主要流行于陕西、山西南部以及甘肃的徽县、两当、成县等地,据说已有3000年历史,其中以宝鸡的西府扯面最为正宗,为中华名吃。
   其实,在我的老家合阳,人们把叫软面或者扯面、撴面。软面,是和擀面相比而言。如果是擀面,面和的相对硬一点;而扯面和撴面,都是指用双手拉扯、揪住拽的意思。面和的相对来说要软一些,否则是拉扯不开的。还有扯面的形状,是一寸左右宽,长则不限,可以是两三尺,也可以是三五尺甚至更长。“裤带”,则是对其形状的贴切比喻。
   如果说麻食是老人孩子喜欢吃的面食,而扯面就是青壮年人喜欢吃的面食,特别是年轻小伙子,经常下地干重体力活,对他们来说,吃扯面则是再好不过了。小时候经常去舅舅家,中午偶尔吃扯面,表哥端着一大碗扯面,一边吃,一边说:“要是盖房子供匠人,搬砖递瓦,扛麻袋,一顿饭没有两大碗扯面吃,那些活是干不动的。”
   南方有些人认为扯面就是拉面,其实大不相同。拉面也是常见的,最典型的就是兰州牛肉拉面,面条是圆形的,做工讲究细长,一般是带汤吃。而扯面则是宽扁长条形状,不能太薄,讲究捞出锅后拌菜或拌汤汁吃,面和汤是分开的。
   要做扯面,首先要和面。在老家,为了让面筋道一些,和面时可以适当加点盐。面和好之后,放着饧两三个小时。所以,要想吃扯面,一定要提前和好面。
   面和好了,就要准备配菜。宝鸡的扯面配菜一般有:鸡蛋、菠菜、红萝卜、调味品、臊(sào)子等。如果没有配菜,也可以简单一些:或者剥两三根小葱,或者几根韭菜或者香菜,剁碎,等面出锅后放在上面,烧点花生油浇上,加点盐、醋、酱油、辣椒等搅拌均匀,就可以吃了,这就是著名的油泼辣子扯面。油泼扯面,最诱人的是将滚烫的油浇到面条上的那一刻,伴随着“滋溜——”的一声,葱香、辣椒油的香气和油烟瞬间飘出,弥漫着厨房,甚至飘向屋外。油香扑入鼻腔,直抵心田,刺激着人们饥饿的肠胃,诱惑着人们的食欲。
   此外,还有一种简单吃法,剥几瓣蒜,捣成蒜泥,烧点油浇在蒜泥里,加点酱油、醋、辣椒等调成汁,将面片在蒜泥汁里蘸着吃,即蘸水面或者蒜蘸面,也是一道名吃。
   如果有丰富的配菜,当然更好。西红柿鸡蛋青菜新鲜清香,南瓜炖土豆豆角磨菇百吃不厌,榨酱肉沫别有风味,牛羊肉炖汤汁美味可口……
   等面饧好了,最好多揉一揉,这样面就会更加光洁柔软,吃着更筋道。然后将面团擀成面片,注意要撒点干面粉,以防粘在案板上。有些人就更干脆,给面的表层涂点花生油,这样也不会粘住。擀好之后,将面切成一两寸宽的长条形,盖上湿抹布,再让面饧三五分钟。看到锅里水烧滚之后,分别捏住面条的两端,趁劲扯开。最好是在案板上扯,将面条趁势在案板上多摔几下,看着薄厚差不多了,就下到沸水锅里。下锅时要特别注意,尽量将面条平放,如果太长,可以转圈放,千万不要竖直放进去,容易粘住的。煮熟之后把面条捞出来。如果想让面条在开水锅里煮的更好一些,可以提前在开水里加点盐,这样煮熟的面条表皮就光滑紧致一些,吃起来口感更佳。
   小时候,家里总是缺粮,一年到头很少能吃到扯面。后来,上了高中,大家都是背馒头上学,成天梦想着能吃一碗油泼辣子扯面。记得高一上物理课时,吕创性老师说:“大家都说蒋介石的日子过的美的很,天天都能吃油泼辣子扯面呢!你们好好读书,将来也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现在,如果有人这样说,也许觉得是笑话,但是,在那个缺粮少油的年代,也许这就是最真切最实际的梦想吧?也许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家努力读书,拼命地考大学呢!
   所以,在我刚开始工作的几年里,特别是一开始还没有买到多少做饭的锅碗瓢盆之时,首先学会做的就是扯面。花十块钱买一个大炒瓢,找一块木板洗涮干净,权且当作案板,再买一袋面粉,就可以做扯面了。仲夏初秋,北方的西红柿大量上市,一块钱可以买三四斤甚至五六斤。大清早买一堆回来,吃过早餐,就和好够两顿吃的扯面,中午炒一点辣椒西红柿鸡蛋,将面条全部做好,中午吃一半,晚饭再吃一半。奇怪的是,就是这样天天吃扯面,竟然也没有厌烦。直到现在,扯面依然是我喜欢吃的。
   扯面和饺子一样,剩下的,再热一下,吃的时候比刚做的更香,也许热多一次,调料的味道渗透到面条里边,面条就更入味了。而麻食和面疙瘩汤只是刚做的好吃,如果剩下了,再热一次,麻食就泡涨了,不那么好吃了。
   后来,孩子慢慢长大了,可是她却喜欢吃米饭。吃几天米饭,就得和她商量,好在孩子懂事,她说:“好的,给你们吃一次扯面吧。”
   刚到东莞时,米饭、粉、面包,成天吃饭的感觉总是腻腻的,实在没有什么胃口,即使吃饱了,总感觉肚子里似乎缺了什么。就跑到虹桥市场买面粉,一下子买了一大袋子五十斤,专门用来做扯面,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过了一两个月,路过那家卖面粉的店家,店主问我们:“你们还买面粉吗?有新进的面粉。”我们说上次买的还没有吃完,店主很诧异:“你们不是给饭堂买面粉吗?怎么吃的这么慢?”我们这才明白,原来店主认为,如果是自己家买面粉,最多买一半斤,一下子买五十斤面粉,那肯定是饭堂或者面包店了,所以他记得我们,希望我们在他家长期大量地买面粉呢!
   现在,还是隔三差五地做点扯面吃。周末偶尔出去玩,经常去秦关面道吃饭,十有八九还是选择吃油泼辣子扯面或者牛肉扯面。
   也许,扯面情结,已经深入到陕西人的骨子里了吧!前几年,看过一篇报道,说是陕西作家贾平凹到东莞来,东莞人热情招待,每天山珍海味,鲍鱼龙虾的。可是,吃过两三顿饭后,贾平凹不愿意了,非得吃面条。在那时候,在东莞的北方人比较少,北方面食的饭店也特别少,他们满大街地找,终于找到了一家小小的北方面食店,其他人觉得店面太小,看着好像也不怎么干净,然而贾平凹却吃的津津有味……
   有时,老乡在一起聊天,开玩笑说:“大概北方人生了一个吃面肚子吧!”
   前几年,看了由王全安执导的《白鹿原》电影,虽然编剧拍摄都不怎么好,但是其中有一点倒是不错,电影中吃扯面的情形,还是有点地道的陕西人吃扯面的感觉。那种大老碗,那种狼吞虎咽的吃相,吃饭时津津有味的表情以及吃过之后心满意足的样子倒是不错。正如陕西人念念不忘的顺口溜:“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怒吼秦腔。咥一碗扯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
   也许,作为一个地道的陕西人,只要能咥上一碗扯面,一定会喜气洋洋的!
  
   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七日星期一
  

共 31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曾在陕西合阳县当兵时吃过地道的合阳扯面,好吃,有筋道!我们北方人对面食有种特别的情感,就象作者文中所说:“北方人有一个吃面的肚子。”散文主要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陕西十八怪,面条象裤带。”油泼辣子扯面,想想就留口水。正如陕西人念念不忘的顺口溜:“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怒吼秦腔。吃一碗扯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扯面情节已深入到陕西人的骨子里了。散文主题明确,语句精炼,具有很浓厚的故乡情结。不错!推荐大家共赏。问好作者。【丁香编辑:天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512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5-28 08:38:16
  闺蜜李竹芳读了本文后点评:面扯长,蒜苗香,油泼辣子馋娇娘;杰作丁香好文采,陕西美食九州扬。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