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母亲(散文)
我母亲姓王,讳玉凤。二00六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我失去母亲已经十四年了。
“故乡有一种草,母亲告诉我叫母子草。每年春天,母子草根连根长成一片,要分开它们,是很难的。清晨,母子草挂满晶莹的泪珠,这被多情的人看到了,谱成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段话是我的文友唐柳写她母亲的,我借过来也写我的母亲,在这个母亲节里。
母亲就是根,我就是苗。
母亲节最思念的就是我的母亲。
母亲却从小没有了母亲。
她的母亲在她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父亲在城里开席铺,另娶了一个女人,就把我的母亲和她的姐姐托付给农村她的三叔和三婶扶养。我记得,那是孟村槐珍坊一个叫王家沟的小村子。沟很阔也很深,沟底有一条溪流,溪流两边是浓密的芦苇,王家沟的村民靠打席为生,他们赶集,要到原上来,他们吃水要从沟底挑。一孔孔土窑在半坡中,一树树桃红杏白。
后来,母亲的姐姐出嫁了,后来姐姐死了。那年刚解放,母亲的姐姐她得的是痨病,也就是肺结核,吐血。母亲的姐姐去世的头一年,母亲嫁到了原上,孟村胡家。农村人称我的父亲“铁匠”,其实,他是个车工。父亲年轻时在兰州做工,婚后从兰州返乡,买来一台车床在西安皇城南门外开了个小工厂。
五二年我出生了。我满月时母亲抱着我离开了农村,到了城里找我的父亲。从此,我们在城里安了家。
父亲讲,我小时体弱多病,瘦得跟个猫似的,母亲总抱着我,舍不得我下地。我三岁了还不会走路,在母亲的怀里吃了三年的奶(有了我二弟,母亲把他送到农村找个奶妈养着,把给二弟的乳汁也给了我)。
我记得,我七岁上学时,母亲手牵着我送我去报名。我背着母亲用各色碎花布裢缝的新书包。
我记得,母亲起早贪黑忙碌的身影。晚上,灯下缝补衣裳,她睡得最晚。清晨,她起得最早,生火蒸馍熬粥,为一家人做早饭。我们吃饭时,她头裹着头巾坐在屋檐下开始扒炉灰捡煤核——没有烧尽的残煤。
我记得,困难时期,她抱着小的拉着大的去城外挖野菜,去农村拾麦穗。母亲为了一家人能吃饱,用玉米面掺豆腐渣给我们蒸窝窝头,也蒸刺蓟菜团子给我们吃。清明前后,关中麦田里,随处可见劁刺蓟的人。劁刺蓟的人,慢慢腾腾地在地里走着,看见刺蓟了,俯身或蹲下来,用铲子剜出来捡到篮子里。刺蓟菜团子那种刺舌扎喉的感觉直到今天记忆犹新。
我还记得,过渡时期,为了生活,母亲领一群街道的家庭妇女办针织厂,初期为筹措资金,母亲拉着架子车到几十里外的浐河边去洗油纱。早上走的很早,晚上回来很晚,两头不见天日。冬天,水寒风厉,手脚冻出了疮。那几年,我的印象里,母亲的手似乎就没好过。
我记得,六九年冬,我当兵走的头一天晚上,母亲坐在床头把我的新军装叠的整整齐齐,一遍一遍地抚摸着,她问我:“你想吃啥?明早,妈给你做。”第二天,我离家出门时,看到我的母亲在抹眼泪。她不久前才送走我二弟去当兵,今天是送我。
母亲受了一辈子的苦。她很顽强。退休了,孩子大了,日子好了,母亲还推着小车在夜市卖泡菜。她闲不住。母亲腌的泡菜酸酸的甜甜的辣辣的,咬到嘴里脆凉脆凉的,爽口。我写过一篇散文《母亲的泡菜》,“收拾起几个瓦瓮,她做起了泡菜。包心的莲花白、白萝卜红萝卜红辣椒,花白一叶一叶剥开,萝卜切成一指粗的方条,辣椒去蒂掏籽,洗净,晾干,腌泡在瓮里,一层一层展开码好,放花椒和姜,加盐加糖,点入些白酒,四五天就能吃了……每次,并不一定都要捞完,母亲是续着腌制,趁着老水,泡出的菜味道会更醇厚。这是极细心极需干净的活。我家的饭桌低矮,母亲盘腿坐着切菜装菜,她胖,她笑眯眯的,动作慢慢的,像个菩萨。”
母亲很善良,日子再难,她从不让上门的乞讨的人空着手离去,那年月逃荒要饭的人很多。母亲很智慧,她总是说“精三分,愚三分,留着三分给自孙。”母亲她也很想她的母亲,我幼小时经常在母亲怀里听她唱“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三两岁呀,没了娘呀……桃花开了杏花落呀啊,亲娘想我,谁知道呀,我想亲娘在梦中呀。小白菜呀,地里黄呀,我想亲娘一阵风呀!”她摇着摇着我就泪流涟涟……我小,我并不懂。
现在懂了,可再也听不到这首歌谣了,母亲走了,离开了我们已经十四年了。
对母亲的怀念绵绵不绝,母亲走了才知道这世上最疼爱你的人没有了。我是在母亲去世后开始写作的,有许多文字是写给母亲的。每每,灯下我伏案写作的时候,我总感觉母亲就坐在我的身边,笑眯眯地默默看着我写每一个字……妈妈就是这样笑眯眯看着她的孩子们一个一个长大。小时候,我们淘气不好好学习,父亲脾气暴躁,我们每次挨父亲的打,我或我弟跑出院落,直到掌灯了,父亲吃完饭洗了睡了,母亲总会到街上喊我们找我们,扯着我们回家。晚饭在锅里捂着,母亲就是这样静静地坐在旁边看着我们吃饭。
二00六年农历八月,母亲摔了一跤,胳膊骨折,后来就病倒了,后来腹水了。母亲病重,病床前她拉着我的手说“回家,回家……”母亲故去,那天,满院皓素,满院哀声。歌曰:“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生寄死归,“妈妈,咱们回家。”我们把她葬在了白鹿原头鲸鱼沟畔,母亲守望着王家沟,我知道,那里有她的母亲,那里是母亲的家。
2020。05。10。写在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