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爱上苏州糕团的那一口糯(散文)

精品 【八一】爱上苏州糕团的那一口糯(散文)


作者:黄金珊瑚 举人,533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37发表时间:2020-05-12 07:43:19

【八一】爱上苏州糕团的那一口糯(散文)
   一
   在苏州,人人都爱吃糕团。不爱吃糕团的,不是正宗的老苏州人。
   糕团的诞生,比苏州古城还要早一些。江南水乡苏州,盛产稻米鱼虾。以米磨粉制作糕团,是吴门的风俗与饮食特性。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做,后来就集中起来,有了糕团店。
   在苏州,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糕团。看糕团的外形,就有长的、方的、圆的、菱形的等等。而在用料上是粳米和糯米相结合,几分糯几分粳都因糕团不同而定。颜色上有红的、白的、绿的、青的、粉的等等,五花八门,让你一看就能入迷。
   苏州的糕团,跟苏州女孩性格差不多,黏糊糊、糯叽叽、软棉棉的,一张口,吴侬软语慢慢流淌进你的耳朵,滚两滚,就让你酥到骨子里。
   苏州人的手巧,糕团弄出不少名堂。大家熟知的有著名的“十块糕”:“松子黄千糕、百果蜜糕、定胜糕、梅花糕、海棠糕、金钱方糕、瓜子仁玫瑰拉糕、松仁椒盐夹糕、葱猪油糕、云片糕。”老苏州人,若是说没吃过这十种糕的,估计会被人笑话的。
   这“十块糕”,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而有些糕就有季节性了,有代表性了。比如说,正月里的“猪油糕”,春节时切上薄片,沾上蛋液,放在油锅里一煎,那种香,馋得口水直流。二月里的“撑腰糕”,农历二月初二那天吃了,一年的腰不疼,若是女儿买来的更加管用,这分明吃的就是一种心态,哪里还有道理可讲,而且那天买的糕都叫“撑腰糕”。三月里的清明团子,就是用一种草的汁和着糯米粉做成的,里面放了豆沙,如今还有放肉松的,玫瑰的等等。说是“青团子”,当然这也算是一种糕团,祭祖时用得上。五月里正好是初夏,刚上市的“炒肉酿团子”,吃到了你就知道夏天来了。六月里的大方糕,有好几种馅呢,有薄荷、玫瑰、豆沙、鲜肉等等,可甜可咸,皮薄馅重,一眼就能看见里面的馅。还有九月里的重阳糕,敬老的糕团。十二月的糖年糕,等等,这些基本上过了季节就没有的糕团或是有季节性的代表。
  
   二
   早起的苏州人,或买副大饼油条,加上一碗豆浆喝喝,那是常态。而有些人会选择买块糕回家,配上一碗粥或浓茶,那是另一种滋味,是一种小开、小姐的派头(小开,旧时苏州人叫资本家的公子的称号)。当然也有选择吃碗面条的,那样来得省事。
   爱吃糕团的苏州人,细腻,懂感情。时不时地品味着糕团的软、糯、香,加上糕团特有的甜,入味、入心,入骨髓。
   苏州有句俗语叫:“一块馒头搭一块糕。”形容夫妻间不同的性格而结合的婚姻,看来馒头和糕是两种形态两种特性,一个软弱,一个坚硬些。
   父亲说我是块糕,黏人,性格脾气也是那种嗲嗲的,柔柔弱弱的。而我自认为不是。
   从小就爱吃糕,而父母偏偏是搞“饼馒业”的,缠着父亲要吃糕。家里孩子多,父亲不舍得人均一块,便带着我偷偷去吃。
   东中市新开了个糕团店叫“万福兴”,离我们家中街路很近。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奇怪,父亲说,那是人家一个美好愿望,“万福送万家,万家祈万福”,像绕口令,但是很好听。
   下放农村的那十年,糕团基本与我无缘。那时的乡人,做寿时有“寿桃”,搬家时有“定升糕”,可我不喜欢吃。那种“寿桃”外形很可爱,像个大大的桃子,可是那红红的,像血一样的颜色,我不喜欢,而且糯性没有我们苏州的糕团好吃。那种“定升糕”里的糯米成份太少,吃起来掉渣,我吃不来。父亲说,一个地方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性格和脾气,饮食方面无形中也就或多或少呈现出来了。
   回城后,因为家庭条件的关系,糕团吃得很少。倒是大哥很喜欢我,时不时地带回一些应时糕点回来。让我的嘴巴又刁了起来。我自己发了工资,有时也会买来吃,解个馋。
  
   三
   如今,人们形容美食,都会用“皇后”来表示食物的高端、上档次。比如说,蔬菜皇后是“洋葱”,水果皇后是“山竹”“草莓”“榴莲”“蓝莓”四种并列。而糕点“皇后”则是“炒肉酿团子”。
   而“炒肉酿团子”真不亏为这个名号,具有“色、香、味、形”四体合一。色,体现在糕团本身的一种米白色。香,体现在里面的酿,自身散发的香气,没有任何附加的化学调味品。味,体现在食材的组合上,来达到美味的需求。形,一个似圆非圆,上面开口的糕团。
   想吃“炒肉酿团子”还得早起排队,每家店都是现做现卖,不能存放。老食客会从自家带一个食盒,将团子安放在里面,小心护着走回家。
   我曾经在排队时努力地想学到一些,可惜看不到店堂后面。只能看到一长条揉好的糯米坯放蒸笼里蒸熟了,立即就揉捏,放完里面的空气,摘成一个个小团,边捏边做成圆形,里面填料,不收口,将备好的液体调料加入那个开口的团子里。若是要带回家的,就另取一包已经分装好的调料,到家后,自己将汁倒进那个口子里。也有食客发明了一种新的吃法,买好“炒肉酿团子”后去面店,要一碗“阳春”面(光面,就是没有面浇头的那种),将团子里的酿倒在面上,先吃完糯糯的团子皮,不知不觉中点了几下头,然后再吃那个有了浇头的面。团子酿的鲜与面的味道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也算是一种创新吧。
   站着排队,只几分钟,我就发现了秘密。那个团子里的酿,品种还不少。三荤四素,荤的是猪肉、开洋、和河虾仁。素的是扁尖、笋丁、黑木耳、黄花菜。切得细细碎碎的,拌好盐呀糖呀油呀等等。加进去还有一个讲究,那虾仁是用来封口的,也是让人家眼珠发光的。好东西要显摆,都说“财不外露”,而虾仁却公开“外露”了,呈现一种大气。
   一只团子,这么多讲究,苏州人真会吃。吃的是排场,吃的是精致,吃的是细腻,吃的是口福。
   苏州人遵循着“不时不食”,而当令时节的食物,哪怕排队也要去吃个新鲜。这“炒肉酿团子”我会常常去买,直到下市。
   苏州的糕团,富有激情,让你不得不爱。
  

共 22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叙写苏州糕团的抒情散文。苏州美食以精致、细腻、讲究而著称。苏式糕团便是其中代表之一。土生土长的苏州人都爱吃糕团,糕团历史悠久,比苏州古城还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州自古被称为“鱼米”之乡,以米磨粉制作糕团,是吴门的饮食习惯。由分散到集中,糕团店逐步形成。糕团一年四季都有,形状各异,五彩缤纷,人见人爱。糕团属性温婉,像极了苏州女孩,长了一张从未受过欺负的脸,张口软绵绵,甜糯糯,酥到骨子里。苏州人心灵手巧,糕团丰富多样,一年四季从不断档,一年到头从不重样。都是取当季最新鲜的食材,做最贴合时令的糕团。正月里的“猪油糕”,一个字:香。二月里的“撑腰糕”,重在讨个好口彩,暗含对健康最朴实的祈福。三月里的“清明团子”,用艾草汁和着糯米粉做成,色如碧玉,馅料口味多样,还可以祭祖。吃到“炒肉酿团子”,就知道夏天来了。六月有“大方糕”,十二月有“糖年糕”等等。糕团配上粥或浓茶,也是早点的一种吃法。糕团和馒头是两种不同的美食,也代表两种不同的性格。小时候喜欢吃糕团,父亲会偷偷买给“我”,只是下放农村十年没有了那种口福。回城后,大哥给我买,自己发了工资解解馋。“炒肉酿团子”色香味形四体合一,不亏是糕团中的“皇后”。要想吃到正宗的“炒肉酿团子”,得早起排队,虽然有点费事,但乐此不疲。本文情感饱满,情真意浓,细腻优美,引人入胜,唇齿生香,让人回味久久。糕团作为苏州老字号食品,从它的诞生、形状、特性、口味、品种和吃法等等,作者无一不是饱含深情,让人心动,恨不得立马行动去苏州。语言精美凝练,生动有趣,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从头到尾,叙述沉稳大气,语言简练,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重点介绍了“十块糕”和“炒肉酿团子”,说明了苏州人很讲究吃,细腻而精致,会吃才是口福。文章前呼后应,看似形散,实则浑然一体。对糕团的喜爱,不仅仅是吃一道美食那么简单,它激情洋溢,醇香绵软,承载了苏州世世代代的悠悠岁月,早已融入苏州人的骨血里。不可或缺,不易割舍,永远难以忘怀。好文章共赏,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老师创作愉快!【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513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红袖揽叶        2020-05-20 13:07:57
  苏州真好,有这么多好吃的,诱人得很。
红袖揽叶
回复11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05-20 14:43:57
  谢谢红袖老师来访,苏州与你那里一样的,只要慢慢挖掘,一定能找到好吃的。来苏州,珊瑚好好地招待你,让你吃好玩好。
   问好红袖老师,遥祝夏安。并祝天天开心,幸福安康。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