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八一】驿路(小说)

编辑推荐 【八一】驿路(小说)


作者:凌岩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18发表时间:2020-05-20 14:23:55
摘要:作品通过对老农民鹿天奎春节前后在村委会交锋、分家、续修家谱、扎花灯四个生活片段的描述,反映出进入城镇化后农民思想上生活上的新的矛盾,表现了老一代农民和年轻一代在价值取向、文化上、认识上的碰撞,提出了当代农村工作、社区工作中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八一】驿路(小说)
   天奎这些天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续修家谱的上面。
   天奎姓鹿。“鹿走神州”,他们这一支鹿姓,源自鲜卑族,属于部族中拓跋部阿鹿桓氏,在北魏时迁徙于此。
   军屯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村子,各个方面条件不算好但也不算差。村庄名叫军屯,但在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屯过兵。村史上面最大的亮点,是当年曾经设过驿站。最近的一次出名,是作为全区最后一批完成的旧村改造项目,落实了整村搬迁。
   续修家谱是大事,但这次天奎修谱原因有些特殊。
   鲜卑族,那是一个曾经金戈铁马名垂青史的强大民族。梦回联营所向披靡,他们血管中奔流的那种不惧强暴、奋勇抗争的基因代代相传。
   鹿姓源远流长,名人辈出。
   天奎兄弟四人,他父亲那一辈也是兄弟四个。
   续谱,通常情况下都是因为原来的谱系里面后来辈分用字缺失,或者中间发现了前期谱系内存在重大疏漏,由本族中能孚众望的长辈召集各种相关人员进行续编。但天奎这次编修的情形并非全部如此。确切地说,这次天奎至所以坚持修谱,多半来自旧村改造之后他的内心的烦恼。
   进入腊月,社区过年的氛围渐渐变得浓郁,办年的人们开始增多。卖冰糖葫芦、卖甘蔗的小贩进村串乡,一些人家陆续贴上春联。新村内外,鞭炮三三两两地炸响。
   军屯和其它村落最大的不同,是它曾经独有的驿站。虽然驿站消失几百年了,但那毕竟是村庄的一段重要的历史。老一辈的村民们还能从一代代口口相传的述说中,依稀还原出当年驿站里的各种情景。现在,远远望去,一面杏黄的旗帜,上面大书“驿站”两字,这便是半年前刚完工的以崤山古建筑为蓝本复建的驿站。
   驿站在天奎心中的位置颇重,因为那毕竟是军屯人可以向外人炫耀的一段过去,但现在他最关心的却是现实中的种种情形。
   军屯的旧村改造是从前年就开始的,按照市、区两级规划,村东崤山的治理和村庄改造统一布局,同时启动。为了便于施工,对崤山一带的村民土地先期进行流转,对村里的旧居先行测量登记。开发商是当地几家知名的建筑单位,一切都按部就班有序推进。新楼的质量无可挑剔,绿化、保安、健身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同步到位。村民们兴高采烈地迁入了楼房,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而天奎的烦恼也就此开始。
   天奎搬入新家的时间稍晚。他没有象其它村民那样添家具、搞装修,甚至还要“温锅添灶”。他只是找人在原来的水泥地面上简单地铺了层较低档次的瓷砖,然后随便找个日子,潦潦草草地搬了进去。这倒不是因为他拿不出这装修的钱来,而是他实在没有那心气。
   迁居之后,原来的村庄升级为社区组织,各种以前没有的管理规章陆续出现,各种的不适和困惑也开始萦绕在天奎的思想深处。空间的狭小限制了一切,就连卫生间的那只抽水马桶对于天奎来说,也不如从前自家小院中的那种舒畅随意。楼房以外就是公共用地,远不像当时的家院,五间平房前面一个偌大的天井,在里面可以自由的种植、养殖,干自己喜欢的一切。天奎自小喜爱饲养禽畜,当年他干队长,他们队里的牲畜个个膘肥体壮,是全乡最好的。他对它们好,它们也没有亏待他。累是累点,脏是脏点,但他却感到日子过得踏实。而这些,现在都已经不复存在。生活的不便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不能种菜养鸡,不准用柴禾和煤炭烧灶,这两样算起来,一年的开销着实不小。
   新生活带来的变化是明显的。天奎家对门两户是外地户口,半年也说不上几句话。冷漠和隔阂完全取代了当初温暖融洽的邻里关系和醇厚乡风,而天奎的烦恼还不仅限于这些。
   准确些讲,天奎这回的修谱,除了要弥补族谱现有内容的缺失,更重要的是他想藉此来排解一下自己内心的焦躁之情,同时更想借机启发人们重新温习缅怀传统道德文化,矫正有些人现实思想认识的偏移。在某种意义上,尽力救赎他们已经变得麻木的心灵。
  
   二
   刚刚经历的几幕清晰的铭刻在天奎的记忆深处。
   军屯既毗邻城市的繁华,又具有独特的乡村田园风光。良好的地理位置,成为各路开发商眼中的新宠。地好,新旧置换面积就多。房子有了,一些新事物新矛盾也随之出现。
   一天,天奎刚进入楼区,就听见前面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天奎循声快步走去,只见一辆铲车突突地响着,车前是一小片开出不久的菜地,中间的一畦已经被铲平,还在生长的青菜东倒西歪一片狼藉,两个村委电工兼铲车司机正同十几位村民紧张的对峙着。
   村民鹿德旺告诉天奎:“咱们地区本来企业就少,就业挣钱困难。这里离农贸市场又远,大家在楼前空闲地上搞点种植,今天村里却硬说是破坏绿化,要彻底铲平。天奎哥你给评评理,咱们世代务农,在自己门前种几棵菜,究竟犯了哪条王法?”
   电工说:“派车平地是书记直接安排的,我们只管执行,有什么意见你们找他去说!”
   “不让种养,为啥不早下通知?要平地,先赔偿大家的化肥、农药钱!”几位村同时喊着。
   天奎发现,眼前这些大部分是一些年龄较大、日常收入较低的村民。由于缺少就业工作的机会,平时大家只能将就凑合的过活着。他们渴望具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但是却没有更充足更殷实的经济来源。
   天奎再一次感到了挠心。对一些村民的处境他感同身受,对这次的派车铲地,事前他并不清楚,但现在却不能完全回避了。他用力平抑了一下内心有些烦乱的情绪,上前喝止住双方。天奎先让司机将铲车退后、熄火。再转向其他村民说:“乡亲们,今天先不复垦。等下一步开会商量后再做决定。”
   暂时把这事压下,天奎又见小区的宣传栏前围了十几位村民,他们正在看刚贴出的一张村委会的布告。
   “《社区管理规定》。一、不准在社区内饲养鸡鸭牛羊等家禽家畜;二、不准在楼区前后种植蔬菜瓜果;三、不准在社区内点燃柴灶、煤灶,用于做饭、取暖;四、所有生活垃圾集中存放于垃圾箱内,严禁乱扔乱放;五、……”
   围观的人们七嘴八舌发出议论。
   “不让种植,不准养殖,一年要多花不少钱呢。还有,外面的东西污染也重。”
   “哼,当是什么新规程呢。叫种,老娘也懒得去种;让养,老娘也不想去养!”
   说话的是高翠花,只见她三十多岁的年纪,描眉画眼打扮得花枝招展。她老家面积大,这次一下分了五户楼房,并且全都靠近公路,除了留下一层自己居住外,其余全部租赁出去。她很会算计,她家的出租房不仅租金高,而且要求全年租金提前交齐,中途退房的租金一律不退。这样下来,一年的租金可真不少。高翠花既有钱又有闲,个人的兴致随之蓬勃发展,她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四处串门唠嗑、唱歌跳舞。此刻,高翠花一边说一边“噗”的一声,将嘴里磕着的瓜子皮吐了出来。
   玉屏说:“村里要让种养,我就来干。准许烧灶,我也烧灶。‘磨响就有麸’。平时动动手,半年的支出就省下了。别看现在每家几座楼房看着,不看看全村的粮田还剩多少?平时不精打细算,再过几年,各家都去啃那块楼板吗?”
   玉屏家的旧房面积小,又和老人挤在一块,这次只分了两户,除了住宅没有多余的房子。这次统一规划,村里原有的几处农田都改成了其它项目用地,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丈夫又刚生过病,她只得每天到劳务市场打工养家过活。
   “种养、燃灶,那都是穷棒子才侍弄的东西。使用天然气做饭取暖,又干净又方便。现在,既然上级要求解放思想,这厨房革命也得要与时俱进嘛!”
   接话的是曹忠,此人四十来岁,黄脸皮,嘴里镶着金牙。他原来在单位上班、跑过业务,后来嫌工作太累就辞职了。曹忠也是分房大户,现在除了自己住着一户和另有两户出租以外,他又别出心裁将空闲的一户改作茶楼。他在茶楼里面却悄悄地放了几张麻将桌,一有空闲就纠集一帮闲散人员堆长城赌博,曹忠自己则从中坐地抽成。曹忠阴声阳气地说完之后斜了玉屏一眼,目光中充满了不屑。
   几个人由于现实处境不同,说话也立见高低。在高翠花、曹忠的言谈话语之间,明显流露出一种惬意、自得和对玉屏等人的轻蔑。
   天奎定睛一看,发现这些围观者中,大部分是高翠花、曹忠的舞伴、牌友。略略回味几个人的谈话,顿觉五味杂陈。联想起分楼那天,人们在喜笑颜开的同时,部分村民隐隐流露出的一劳永逸的神色。再加上刚刚发生的铲地的一幕又重现在脑海。几种场景,分别勾勒出几幅迥然不同的群体画像,分明代表了几个截然不同的村民阶层。
   天奎越想越烦,忍不住喊了句:“都不要把话说满!”
   喊完之后,天奎转身将脸一扭,匆匆离去。
  
   三
   几天后,村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进一步讨论决定完善社区管理问题,自然地就提到了不久前公布的管理布告一事。
   一位村民代表说:“既然不让在楼区种菜养殖,就该统一规划种养地片。身在农村,总不能让大家每天赶集进店去买菜吧?”
   支书鹿天耀说:“村里目前已经没有空闲地片了。土地不是牛羊,它不会下崽,也变不出来。当初根据航拍测算,全村共计各种土地四千二百亩。乍听面积不小,这次全乡综合整治,光崤山规划区就占去三千亩。电商工业园、其它园区项目原定一千三百亩,实际土地流转只有一千零八十亩,哪里还有多余地片再规划种养用地?”
   鹿天耀三言两语,就把大田菜地的事推了出去。
   又一位村民代表问:“那个崤山综合治理再怎么说也就是建个公园,难道游园能比吃饭更重要?”
   鹿天耀不温不火地答道:“这事你得去问规划部门。”
   “种菜种花,一字之差。咱们是农民,既然大田没有了,餐桌上面总得见点青菜。都是绿化,能不能换个思维。果蔬也是一道风景,夏秋季节,只见一片翠色,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不也是一派乡村季风的景色?”
   另一位代表的发言,引来一阵赞同的声音。
   天奎开始发言。他是党支部委员兼村委成员,此刻还在想着那天宣传栏前的事情。他的发言已经不再单纯纠缠于种养和燃灶的问题。听话听音,那天天奎听到的,分明是高翠花、曹忠等人对那种不劳而获生活的满足和惬意。同时,尖酸刻薄的话语透射出他们对玉屏等弱势群体的蔑视和冷淡,这让天奎心里很不好受。
   天奎说:“今天我不想点名,我只想就事论事。今年咱村的确变化不小,一夜之间,各户从原来的几间平房到坐拥百万家产。暴富了、发家了。但是所有这些,仅仅因为我们出生在军屯这片土地上,遇到了旧村改造这个机遇。它和我们的奋斗、能力毫不相干。几天前,有人能说出那样一篇话,代表了什么、反映出什么?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我们当中有些人的思想蜕化、道德丧失。仅仅凭借一点外来的横财就想坐享其成一劳永逸,就要目空一切。这种思想行为,说轻了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说重了就是一种腐朽的寄生虫思想。长期秉持这种思想,还能奢望他们对于还不富裕的人,那些弱小群体再有一点爱心、同情心吗?今后怎么样引导他们、教育他们,难道不应该是下一步社区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吗?还有,对玉屏这类处境比较困难的群众,今后村里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具体的帮扶措施?对于新区建成后出现的其它新情况新问题,村‘两委’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考虑?”
   老一辈的村民中,天奎属于读过书,也经见过风雨世面的。当年,天奎高中毕业后先当兵,复员后又在村里干过队长,当过村干,曾经作为农业战线的先进模范几次在区、乡会议上发言,平时见事说话,深刻、沉稳,细密中见睿智,与众不同。
   当天会议的最终成果是把《社区管理规定》的第三条修改为“允许村民在规定区域内种植菜蔬瓜果”,这是几位代表据理力争的结果。天奎的发言,没有引来任何实质性的回应,而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鹿天耀的态度。
   党支书鹿天耀似乎始终都没有认真关注会议发言的内容。散会之前,鹿天耀吸了口烟,随后右手潇洒地一挥说:“新时期每个人都必须解放思想转换观念。能把新区建起来,村‘两委’已经尽心竭力。不算功德圆满,至少也是有所建树。今后,有多少大事还在等着,怎能奢望我们把每个人的思想转变都包揽下来,把所有村民的大事小情都承包下来?”
   天奎感到,在鹿天耀的心目中,这些村民思想的新变化、迁居之后就业中生活中的新问题,都只是一些旁逸斜出,根本不是这位书记大人必须考虑的重点内容。天奎当时就想和天耀认真地争论一次,但转念一想:“凭他今天的表现,再怎么样,料也难有实效。”天
   奎心中的郁闷更加严重,他嚯地站起愤愤地说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即在其位,须谋其政!”
   说完之后,天奎把椅子使劲往后一撤,大步离去。
  
   四
   正式修谱前,这一脉鹿姓分散在各个地方的家族代表集中召开了预备会议,明确了本次续修的宗旨要求。按照分工,这次修谱,天奎承担的是这一片区十六个村庄的联系、督导工作。

共 13115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纪实性的手法讲述了军屯村从一个典型的农村一夜之间变成城镇的故事,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蜕变中,世代居住于此的而村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震动。新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很多,最明显的就是对中国农村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新一代农民的生活就业和处世态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这些变化,天奎是看得最清楚的,颇有些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天奎看到了问题,也在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修族谱就是他相处的用对之策。应该说,修族谱这件事尽管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但对人们的影响是有的,意义也极其深远。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埋在中国人血脉里的东西是不会变的。类似这样的反映现实问题的农村题材的小说并不多见,感谢作者赐稿八一,期待更多佳作。【编辑:燕山客】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0-05-20 14:24:54
  希望以后多写写乡间民俗传统知识。
燕山客
2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05-21 10:56:05
  代沟是无法取缔的,只能缩小,尽量做到思想接近。新一代农民的激进与老一代农民的保守,在小说里体现。乡间民俗的故事,值得一读,欣赏学习了。问候老师上午好,遥祝夏安。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0-05-21 14:34:42
  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一下子成为社区居民,让人无所适从。不要说住的高楼大厦,农民失去了土地,对有些有是好事,对有些人来说就不太好。如何创收发展,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如何继承传统美德,的确是一件长远的大事情。小说立足现实,发人深思。好小说!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20-05-21 15:42:42
  变迁是一个社会向前发展的不可遏制的脚步,怎样在变迁中守住传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没有传承,那变迁就成了破坏!向您学习!
今生何求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