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小说《丢了一只羊》的思想精髓(文学评论)
这篇小说的思想精髓很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它揭示的不是一般的美与丑或好与坏,而是人性中的双重因子,是人性那复杂的多面体。好中有坏,坏中也包含好的成分。充分体现了世事的纷繁万像和人性的五颜六色,对于人,是任何语言都很难一句给他定型的。在个体的人身上,甚至这种闪动着绚丽光彩的多棱镜几乎让我们目不暇接差点短路。
就拿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来说吧,给他怎样下定语?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是道德高尚,还是品行低下?是聪明过度,还是愚蠢至极?
这些都不是标准答案。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兼而有之,好与坏的复合体,人性的真实再现。
作者总善于抓住人性中最原始的最本真的东西,捕捉那一瞬间的闪光点,那一刻的毫无掩饰赤裸裸地表演。因而,他笔尖下的人物都是人性的完整版,人性本真的那一面完全呈现,而不是纯粹的英雄或铁定的懦夫这样简单的人群划分。
回到作品中,我们看看作家塑造的这两个人物,或许能从中悟出一二。
马四眼在整篇小说中,从始至终留给我们的印象是愚眛无知浑浑沌沌一个傻大汉。只是丢了一只羊,他就做出了叫人啼笑皆非的事,拦住路人纠缠。可到头来连他也未必能弄明白这样做到底能起个啥作用。能帮他找回那头丢失的羊吗?能使他的经济损失自动补回来吗?笑话!可是他偏要这么做,而且韧性特好,坚持“天天坐在门槛上,等过路人来打招呼”,问他丢羊的有关问题,非要去全天候地重播那条新闻不可。
他的毅力太好了,可谁又不说是他愚昧的表现呢?他认死理不动脑筋,怕用脑子,怕把脑子用环!你说他愚眛无知是木头人吧,可他还晓得保护身体珍惜大脑,不想叫司令部受半点损害——他认为是损害,别人或许这样讲过,恰好叫他听见了,他便奉为了至宝,毫不犹豫地收藏利用了。这是他的聪明呢,还是他的愚昧?
再聪明的人也有糊涂时,再愚蠢的人也有清醒时。“智者千虑一失,愚者千思一得!”这话不假。给马四眼用个“聪明一时”也不太恰当,后面的场面中,他的智力就不能不让你刮目了。
瞧!刘留老婆来了,她那两对大奶子挺拔高耸,手一碰简直”像触了电!”而在这时,在这场合,马四眼的脑子忽然清醒了,再也不是那个 混沌状态。他“一下,两下,三下……”那两朵柔软迷人的乳房,他恨不得永远摸下去!尽管隔着一层布,可他却能泾渭分明地看出,那肥美的奶子比自己老婆的不知要好多少倍!他愚吗?他钝吗?他不爱动脑子吗?是那高耸柔软的大奶子唤起了他的灵感,还是他本就不是个木头人?七情六欲这些人性中与生俱来的要素,从来就在他身上没有消失完呢?
然而,马四眼人性的双重性,在后一个场合却又循环了——变为了愚蠢!
这个,集中表现在他与刘留的最后较量中。
刘留偷杀了马四眼丢失的那头羊,又去卖羊皮而被当场逮个正着,按说,马四眼是受害方,如果刘留给他赔羊钱向他道歉,或许刘留还能躲过法律制裁,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但是,结果如何?刘留振振有词:“摸一次,一条羊腿,摸了四次就是四条羊腿!还有两下抵了羊身羊头!”这一串话,就把马四眼这壮汉唬得目瞪口呆了,就偃旗息鼓灰溜溜的扭头掉屁股走掉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是不是他那愚昧的一面又复活了,又变成了那个喋喋不休拉住行人不放的活丑角?
由胜利者变为了失败者,他没有感到耻辱,反而认为应当,认为是自己的不法行为导致的。真是悲哀!他就不想想,难道我摸了你老婆几下就是抵掉你偷窃罪责的借口吗?难道在我摸的过程中没有你老婆的配合我能完成这任务吗?退一步说,即使我是主动,应负主责,可是,如果你老婆她不让我摸,我能摸下去吗?别说摸六回,恐怕半回也难到手!中国的刑法界定很明确呀,强奸和奸淫根本是两码事!你糊弄谁呢!你说抵就抵呀?我没有告你老婆引诱我就算发慈悲了呢!嘿!
这些道理,至少是说辞或辩称吧,此刻在马四眼的嘴巴中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遗憾不遗憾!他只有一付呆若木鸡的“优良”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又蔫了,马四眼又成了马四眼!又成了“坐在门槛上等人打招呼”的祥林嫂。是的,确实恢复了原状,显出了那“不爱动脑子”的原形。在这里,作家也完成了他对这一特定人物的塑造,马四眼这个愚智兼备智少愚多的人物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了,他已从初具规模跨越进有血有肉的高度,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朦胧单的人,而是一个活生生的“马四眼!”哎!马四眼的大脑也真是保护的大好了,关键时刻果然没掉链子,能保持沉默选择缩进壳中,而明哲保身免生事端。
而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角刘留的性格特征,同样诠释了人性复杂这一命题。他聪明透顶装腔作势,是个地道的“人精”。除了他老婆对他奉若神明百依百顺外,连村上德高望重人人敬畏的老人李大爷也在他面前唯唯诺诺。可是,在卖羊皮当场被抓了现形时,他也吓得屁滚尿流仓惶奔逃如丧家犬,躲进家中不敢出门了。做了亏心事,他胆怯心虚,哪里还有昂头的份?尽管随后他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马四眼糊弄得哑然无语,他自己得胜回朝了,可那起初的惊恐状,那种不安与惶恐,也正是他人性中真实的东西而非戏剧表演。他和马四眼一样,也具有人性的两面性,人性中本真的那部分良知还没有丧失殆尽。
这是小说要揭示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要素。另外,小说通过对这两个人物性格的对比描写,把批判的锋芒也指向了人性中的另一个层面,即懒惰自满不求上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以及聪明过度不讲道德,损人利己欺骗弱小的这两类应当唾弃应受谴责的思想行为。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会被欺凌。如历史上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清朝在外洋逼迫下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足以证明这条真理。泱泱大国尚且如此,何况一个小小马四眼乎?
下面再说说马四眼的行为。
马四眼为什么会仅为丢失一只羊就坐在家门前,如祥林嫂一般逢人“我的阿毛!”“我的一只羊丢了!”出这个洋相,而不去下地干活,还一大顿歪理说什么:“城里人不干活,脸比乡下人的屁股还白,啥也不少!”这却是真正的只知坐吃山空,或者至少是不愿正视现实,而破罐子破摔。马四眼如果能有点上进心,能有点奋斗精神,丢失了一头羊,又有多大影响呢?能值几个钱?何止于坐在那里发神经?当然,在那个年代,也许市场还未完全开放,出外打工的热潮还未兴起,到外面去一天赚个一百二百的也还不是现实,但至少可以下地去,把庄稼作务呀。“锄头底下有黄金!”说不定粮食就能多收那么三五斗,把那区区一只羊钱不是全补回来了吗?这是往小里说,往大里说,如果眼光再开阔点思想再灵活点,能吃苦肯干竞競兢业业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夙兴夜寐的话,说不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业大成绩呢!这种例子也不少哇。“勤可补拙,俭以养廉。”懒惰是精神麻醉剂,也是贫穷之根源。人,如安于现状思想固化,产生了不劳而获的念头,那不只会精神萎靡,而且行为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怪异现象。马四眼就是这类人,他是这一层面的典型代表。
他的消极颓废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小说中虽没有追述之前他的有关事例,但仅在这一典型环境中的作为,就已经让我们联想到了他的以往。这个人既无天赋不甚聪颖,又不肯后天去努力,不愿吃苦不想流汗,且善于找借口用歪理为自己开脱。从马四眼的言行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人的一些影子。社会上那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以享受为目的,或啃老,或倚妻,或靠友,以至于挖空心思,走邪门歪道,甚至铤而走险违法乱纪去弄钱财的人,也不是个案单例,有那么一大帮呢。再往大处高处瞅一下,那些贪腐受贿的官员,那些笔一挥手一抬动辄几个亿,灯红酒绿觥筹交错间国家财产滚进腰包的大蠹们,哪一个不是空手套白狼,一点力也不出一滴汗也不流就钵满盆满腰缠万贯?他们哪一个是靠勤劳奋斗一分一厘完成原始积累的?
然而结局呢?不正应了那句话“不义之财拿不得,嗟来之食吃不得”吗?
以上,正是小说所散发出的思想光华,也是足以引起我们深思的问题的一声警笛。从马四眼这位看似懒惰愚昧者身上,却折射出了社会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了人身上的沉疴顽疾。
对于刘留,作者批判的笔触也渗入到了他的灵魂,对他的不守道德底线,损人利己,把自己的聪明智慧用在不该用的地方,违背良心,欺负弱小的行为,给予J无情地揭露,使之成为了一面道德批判的镜子。
刘留的智囊中,储存的并不全是优秀因子,它成分中的很大一块也被污染成了违背道德的茅厕。他聪明绝顶,懂得用不装卡的手机糊弄人,可以狐假虎威让人羡慕。当然,这些从根本上讲也还上升不到坏的层次,加之他的日子也过的有滋有味,虽说那吸烟的姿态有点高傲,然总体上还说不上是个坏分子。对于他,坏的结论就来自他的既干了坏事又不认账,且挖空心思狡辩,利用老婆的乳房做文章,强词夺理把黑说白把错抹去,启动他智囊团中那一伙屑小之徒出来吓唬蒙骗敲诈弱智的马四眼,把自己的犯罪勾当轻巧地抹掉了。更甚者,他善于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当时,善于用自己老婆的花边新闻(本来也算不上花边,是他自己觉得花边),来为自己的罪责开脱这一手,把一个老实疙瘩糊弄得转身就走不再追责。其实这结局刘留只负百分之八十责任,那二十应由另一个当事承担,就是冤大头马四眼。谁叫你是个“不爱动脑子”的傻大汉呢?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呀!你不动脑子,不等于人家就也不动脑子。
刘留是胜了,而且胜得很合理。这不,满大街围观的人,都说“这话有道理”呢!马四眼摸了六回奶子,应该抵掉一头羊,合理呀,不偏不倚呀,你一拳我一掌,不正好半斤八两,抵个一清二楚干干净净谁也不吃亏谁也不占便宜吗?
如果按这个逻辑,依刘留这种方案去司法去治国,试想,什么人得利,什么人倒霉?
如今社会,不!从来如此,在人组成的社会中,自从有了利益的驱使,有了物质的占有后,这种人性中潜伏的私欲便在寻找膨大的机会,便在寻找各种渠道还魂。刘留的现象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纵观社会,从古至今哪朝没有贪官污吏?哪里没有恃强凌弱巧取豪夺?有的隐蔽有的公开,有的巧立名目有的明目张胆。刘留比起他们来,也许真是小巫见大巫,有点汗颜自叹弗如了。
文艺作品是社会风气的净化器。教化人心,批判不轨,引导从善,历来是有正义感的作家的义务,是文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篇小说中,著名作家蔚然以他犀利的笔触,担当起了这一重任,塑造了两个典型人物,再现了那一典型环境,以小见大,采用喜剧的手法,把这种社会痼疾剖析给人看,以引起警觉与反思,防止丑剧重演。这,也许就是这篇小说的思想精髓之所在吧?
附件:蔚然原作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mrSVvnpQanvEKxhG-429A